《国家安全战略研究丛书:中国土地安全评论(第一卷)》:
因此,相对应的土地安全可以分为土地的经济安全(即土地得到最佳的利用)、土地的资源安全(即土地资源的生态和环境价值没有被忽视或轻视)、土地的社会安全(即土地资源的社会价值没有被忽视或轻视)、土地的机会安全(即土地的未来价值也能够被纳入当期的利用决策)和土地的存续安全(即对土地资源的存续进行无直接目的的保护)。实际上,后两者可以归结到土地利用的伦理,因此也可以合称为土地资源的伦理安全。
从社会规则看安全
然而,这种理解的视角,只是从土地本身的作用或者价值出发,不利于理解土地安全或者不安全的原因。前面的土地连锁反应,已经揭示了土地与人类社会的紧密联系,而这种紧密联系的本质就是人类利用土地的规则。也就是,土地是否安全,不是土地本身是否安全,而是人类利用土地是否安全。如果没有土地利用规则的安全来实现土地的可持续的利用,土地也就无所谓安全问题。
因此,一个新的理解角度是土地安全背后的人的安全,而人的安全放到社会视角看,就是人类利用土地的社会规则是否能够满足土地价值的体现要求和降低土地不安全的潜在因素。
本质上,人类和土地是自然界两种不同的要素,人类为了生存,与土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是,纵观人类社会发展.也只是到了近代,才出现对土地资源和人类之间的系统协调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人口增多、科技进步等因素,导致人类对土地利用能力的膨胀;另一方面,更是因为人地关系本质的联系,即人类利用土地的规则发生了很多变化,造成人地系统矛盾的突出。
因此,土地安全,或者说土地资源与人类行为的相互影响结果是否满足人地系统的协调发展,重点在于人类利用土地的规则。
这就是本书理解和审视土地安全的视角。
三本书的安排
从社会规则安全的视角审视土地安全,需要建立一种能够涵盖分析土地利用规则如何与被约束的人、规则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规则的选择和实施等相互联系各方面的分析框架。然后,还要能够辨析规则本身也存在不同的设计和联系,比如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内部又分为法律规范和为了实施法律规范而进行的组织、模式选择。而且,这种思路还要能够和现实中突出的土地安全问题联系在一起,或者直接将该框架用于分析、解释和解决相应的现实问题。
为此,本书的安排如下。
第一章是绪论性质的内容,提出本书对土地安全的审视思路——土地安全实际上是人类利用土地相应规则的安全。
第二章是全书的理论基础,构建了土地安全的系统观。着重介绍了从社会规则安全的角度看待土地安全问题时,土地安全系统结构的四个要素,包括土地、人、制度和治理结构,以及土地安全系统内容的四个层次,包括社会基础、制度环境、治理结构和资源配置。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土地安全问题进行了总体上的评述。
尤其是,读者可以发现,从第三章开始后面的八章,虽然分析的是土地安全不同方面的内容,但是所用的分析逻辑是一致的,即首先分析该方面土地安全问题的表象,然后分析造成该土地安全问题的治理结构上的原因(可以看成问题的直接原因),进而分析出现治理结构问题的原因(可以看成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最后提出问题的解决建议。这是四个层次的逻辑。
另外,在分析直接和深层次原因以及提出建议时,都是从土地、人和规则的特征出发,提出适宜的土地安全问题的诊断建议。这是四个要素的逻辑。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