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1现代农业的经济学定义
现代农业的产生是一个由近代农业向现代农业转移的过程,不同的经济学家对于这一过程进行了多种描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舒尔茨的改造传统农业理论、速水佑次郎和弗农·拉坦的诱导技术变迁理论。刘易斯等人认为,经济发展过程就是经济资源由边际生产率低的传统农业部门不断地向边际生产率高的现代工业部门转移的过程,同时又是工业部门创造的先进技术和现代制度逐渐向农业部门渗透的过程,当两部门问的要素收益率趋同的时候,农业的现代化改造即告完成。舒尔茨将农业现代转型的途径从农业外部转向农业内部,认为农业现代化过程,就是现代农业要素对低收益率的传统农业要素的替代过程,当这一替代过程最终带来农业部门的投资收益率与其他部门大体平衡时,农业也就成为一个现代产业部门。速水和拉坦打破传统经济发展理论研究农业发展问题的限制,从寻求世界各国农业生产与资源利用的变化规律出发,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致力于创造自己的农业发展模式。发展中国家只要从本国的资源条件出发,探索出一条适宜的技术进步路径,并进行相应的制度创新,也可以实现现代农业的成功发展。
1.3.1.2现代农业的产业与技术内涵
从技术要素和产业发展角度来看,现代农业是以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为基础,重视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采用现代科学技术、运用现代工业装备、推行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为支撑和先导,通过市场机制形成的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多功能的农业生产体系。因此,现代农业在技术和产业层面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技术内涵。现代农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是现代农业的先导和发展动力,农业生产的发达程度是以对高新农业科技的应用和技术创新能力为标志的。高新技术的应用,使得现代农业具有很高的农业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农业的增长方式由单纯地依靠资源的外延开收转变到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持续发展能力的方向上来。
产业制度内涵。现代农业既包括农业生产技术方面的不断进步,以固定数量的农业资源能够生产出更多农产品,也包括一系列基本制度的现代化。现代农业是南于科学技术在传统农业中的应用扩张而引发的组织制度、管理方法的变革和创新,它突破了传统农业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的局限性,实现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建立全方位的、权责一致的、上下贯通的现代农业管理及社会化服务体系。
产业结构内涵。现代农业的内部产业结构是在高科技融合下,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相互融合,优势高度互补,资源充分利用的大农业。它突破了传统农业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局限性,由传统的初级农产品生产向着以生物质产品生产为基础的农产品加工、生物、能源、环保、观光休闲等领域拓展,实现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农业的领域不断拓宽,农业的链条不断延伸与更加完整。
可持续发展内涵。现代农业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手段装备农业,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推动下出现的一种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的、从事多元化生物质生产的新型产业。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