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防范资产型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新框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4972552
  • 作      者:
    李健,邓瑛著
  • 出 版 社 :
    中国金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李健,女,现任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金融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金融学会理事,中国国际金融学会理事。获得全国首届高等学校国家教学名师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领域为金融理论与政策,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9部,主编教材12部,获得国家级奖励1项、省部级奖励10项。
  
  邓瑛,女,现任职于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1部。
展开
内容介绍
  《防范资产型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新框架》将巨额货币存量和资产价格普遍上涨两个现象结合起来,提出一个新的概念——资产型通货膨胀,即货币量过多更多地体现在资产类物品的价格上涨中。并以此为线索,回顾了国内外关于通货膨胀、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的相关研究,辨析了传统实物型通货膨胀和资产型通货膨胀的区别,针对中国及其他国家的数据对后危机时期资产型通货膨胀的形成、演进及向实物型通货膨胀的传导机制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从货币总量和货币结构两个视角剖析了货币政策与资产型通货膨胀的双向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治理资产型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新框架。
展开
精彩书摘
  (一)实物型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及机理
  在过去的30年中,实物型通货膨胀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不少国家的央行甚至实行了通胀目标制,将控制通货膨胀率作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传统的经济学对实物型通货膨胀的研究也比较透彻,根据其成因的不同包括以下若干机理。
  第一,超额需求拉动投资膨胀、消费膨胀和财政赤字。
  这一机制下形成的通货膨胀可称为“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又称为超额需求拉动通货膨胀,或菲利普斯曲线型通货膨胀,由凯恩斯最先提出,其机制为:当总需求超过了总供给,拉开“膨胀性缺口”,造成物价水平普遍持续上涨,即以“过多货币追求过少商品”。
  引起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的实际因素主要有:(1)国内投资总需求超过国内总储蓄和国外资本流入之和,形成所谓的“投资膨胀”;(2)国内消费总需求超过消费品供给和进口消费品之和,形成所谓的“消费膨胀”;(3)政府财政支出超过财政收入而形成财政赤字,并主要依靠财政透支来弥补,形成所谓的“赤字膨胀”。上述三个因素中任何一个发生作用,在其他条件不变时都会导致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缺口,这种缺口只能通过物价上涨才能弥合,这就引起了通货膨胀。此外,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还可能由货币因素引起。经济学意义上的需求都是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上述实际因素引起的过度需求虽然最初在非金融部门中产生,但若无一定的货币量增长为基础,便不可能形成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换言之,过度的需求必然表现为过度的货币需求。从货币因素考虑,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可以通过两条途径产生:(1)经济运行对货币需求大大减少,于是,即使货币供应无异常增长,原有货币存量也会相对过多;(2)在货币需求量不变时,货币供应增加过多。一般情况下,后者是货币因素造成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
  因此,新古典学派根据过度需求形成的机制,将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进一步区分为:(1)自发性通货膨胀,由总需求的扩张独立于实际的或预期的成本变动而造成。(2)诱发性通货膨胀,由成本增加带动收入和工资增加,进而导致高消费支出所造成。由于厂家在成本上升时会减少持有的现金余额,或需要更多的银行贷款,因此,这时导致总需求扩张的成本上升,必然与货币供应增加相联系。
  ……
展开
目录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1.1 后危机时期全球量化宽松政策加剧了流动性过剩
1.1.2 中国资产价格的“超调”现象引入注目
1.1.3 资产型通货膨胀成为金融危机后亟须应对的问题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1 现实意义
1.3 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1.3.1 资产型通货膨胀概念的提出
1.3.2 资产价格与通货膨胀关系
1.3.3 资产型通货膨胀与货币之间的关系
1.3.4 应对资产型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
1.4 研究对象与研究目的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目的
1.5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1.5.1 实物型通货膨胀和资产型通货膨胀的异同比较
1.5.2 资产型通货膨胀的形成和传导机理
1.5.3 资产型通货膨胀的国际比较研究与中国的经验研究
1.5.4 货币结构与房地产价格、物价的非线性关系研究
1.5.5 治理资产型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框架
1.6 研究方法
1.6.1 并重理论模型分析与逻辑推演
1.6.2 综合运用各种计量分析和模拟分析方法
1.6.3 注重案例分析和比较研究方法
1.7 创新之处
1.7.1 研究视角独特
1.7.2 研究内容系统
1.7.3 研究方法创新

2 资产型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范式转变:文献综述
2.1 资产型通货膨胀的特点
2.2 资产型通货膨胀的产生机理
2.2.1 理论研究
2.2.2 经验研究
2.2.3 国内的研究动态
2.3 资产型通货膨胀的促成因素:货币及流动性的作用
2.3.1 增强的看涨预期
2.3.2 内生的流动性推动
2.4 如何建立应对资产型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新框架
2.4.1 通过预期管理加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2.4.2 利用改进的货币政策规则防范资产型通货膨胀
2.4.3 编制包括广义CPI指数在内的更加全面的指标体系
2.5 本章小结

3 实物型通货膨胀和资产型通货膨胀的异同比较
3.1 实物型通货膨胀和资产型通货膨胀的相同点
3.1.1 产生的本源相同
3.1.2 对经济的终极影响相同
3.2 实物型通货膨胀和资产型通货膨胀的区别
3.2.1 两者的反映和表现不同
3.2.2 两者的产生原因及机理不同
3.2.3 两者对经济的影响不同
3.2.4 两者的治理方法不同
3.3 本章小结

4 资产型通货膨胀的形成和传导机理
4.1 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传导的理论分析
4.1.1 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的货币供应量传导渠道
4.1.2 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的利率传导渠道
4.1.3 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的信贷传导渠道
4.2 房地产价格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4.2.1 房地产价格变动对消费的影响
……
5 推动房地产价格上涨的货币因素研究:国际比较分析
6 货币结构与房地产价格、物价的非线性关系研究
7 治理资产型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框架:基于中国实际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