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旅游城市发展的耦合机理与评价体系构建:基于世界范围45个城市的实证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3250170
  • 作      者:
    陈怡宁著
  • 出 版 社 :
    中国旅游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在后工业时期,网络化、生态化、融合化发展的背景下,旅游城市面临着开放的发展环境和多元的发展需求,对旅游城市的传统发展理念、发展思路提出新的挑战。现实中,供给与需求,规模与效益,速度与质量,政府与市场,经济效益与社会,环境效益,同质性与异质性、竞争与协作成为旅游城市面临的发展困境。旅游城市发展什么,怎样发展,如何评价旅游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能力,引导城市的发展方向,成为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要求。
  《旅游城市发展的耦合机理与评价体系构建:基于世界范围45个城市的实证研究》依托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大项目“世界旅游城市评价体系研究”和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北京建设国际一流旅游城市研究”,以统计资料数据和市场调查数据为基础,以旅游城市发展要素间的耦合互动关系为研究对象,构建旅游城市发展的理论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旅游吸引力、旅游发展实力、城市支持力、旅游者满意度、网络人气为一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结构模型分析、方差分析、锡尔系数等方法对世界范围45个旅游业发达城市进行模型验证和实践应用;最后以北京为对象,运用结构模型与数据结果,在与15个世界一流综合性旅游大都市进行比较的基础上,针对其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相应的成长路径与对策建议。
展开
精彩书摘
  从现有研究的评价指标来看,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对旅游城市认识不够全面,缺少持续发展方面的指标;二是过于强调旅游城市的经济效益;三是定性描述指标比较多,且难以量化,定量指标不足;四是缺乏综合反映旅游城市发展水平、发展潜力、发展协调程度的指标;五是缺乏在时间尺度上反映旅游城市发展速度和发展态势的静态、动态指标;六是缺乏在质量尺度上反映旅游城市服务质量、发展后劲的指标。
  1.3.4.2 对评价体系缺乏必要的验证
  就具体的研究方法而言,国内学者大多采用定量方法,且研究方法较为单,而国外研究中不乏定性研究,其定量研究的方法较国内也更为丰富,涉及方差分析、因子分析、回归模型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聚类与判别分析等。值得注意的是,不管国内还是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以单一城市或少数几个城市的数据统计分析为主,相关的定量评价往往基于研究者或旅游者个体的主观判断,各指标对上级指标是正向、促进作用,还是反向、阻碍作用,没有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检验,这势必会影响评价结论的科学性。如旅游总收入与GDP的比重,有些学者将其作为正向指标,即认为该指标越高,说明该城市旅游业的产业地位越高,城市旅游业服务能力较强,未来可能仍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也有学者将其作为逆向指标,即认为该指标越高,未来的发展空间越小,潜力也越小。从逻辑推理来看,各有道理,但对这类存在不同见解的指标,首先应明确指标的属性,这是评价研究的重要步骤,也是本书试图改进的地方。
  1.3.4.3 旅游城市的国际比较:参考与可能的趋势
  如前所述,近年来为世界各国、各城市对旅游业的发展都高度重视,国际上关于旅游目的地、旅游城市的排行也日益增多,尽管各个排行榜都存在着各自的不足,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会对旅游者目的地选择、旅游城市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国外对世界旅游城市进行排行,主要运用两种方法:一是由旅游者做主观评价,主要建立在大规模调查基础上。根据这种方法评价的国际一流旅游城市,代表了旅游者对城市的认知,很大程度上代表旅游者的一种主观判断;二是建立指标,根据指标收集数据进行排行,这种方法比较客观,但由于全球旅游城市类型不同,横向可比的统计数据也很难收集[44],因此上述排行中基本上只采用国际旅游接待人次和国际旅游收入进行排行,而忽略了逗留时间、旅游与城市的互动、城市与游客的互动等因素。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发现,旅游城市的评价标准不同,会导致不同的评价结果;旅游城市的发展阶段与环境不同,会使得有些指标缺乏一定的可比性;城市之间也不宜简单地用一个或几个指标来进行衡量或直接比较,单纯采用一种量化指标或者单纯依靠旅游者调查不能全面反映城市发展的综合实力,因此需要建立一个综合的、全面的旅游城市评价体系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1.3.4.4 本书的主要研究问题
  从研究内容来看;国内关于旅游城市的评价研究有两个热点:一是动力;二是竞争力。从发展阶段来看,前者着重于探讨旅游城市发展的可能性,后者探讨发展的现状,但很少有文献从持续发展的视角评价旅游城市的发展能力。以往对旅游城市的研究,无论是潜力、吸引力、动力还是竞争力,从本质来看,基本都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旅游产业自身的发展;二是旅游产业所依托的国家、城市的发展。
  ……
展开
目录

中文摘要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1.1 旅游业成为城市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1.1.2 城市成为后工业时期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空间实体
1.1.3 环境的世界化、网络化和生态化趋势
1.1.4 依托课题的研究平台
1.2 研究意义
1.2.1 本书的理论意义
1.2.2 本书的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述评
1.3.1 国外研究进展
1.3.2 国内研究进展
1.3.3 代表性旅游城市评价体系
13.4 现有研究评述及研究命题提出
1.4 研究思路与内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5.1 研究方法
1.5.2 创新之处
1.6 本章小结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辨析与界定
2.1.1 城市旅游
2.1.2 旅游“城市化”与城市“旅游化”
2.1.3 旅游城市
2.1.4 发展与旅游城市发展
2.2 理论基础
2.2.1 发展理论
2.2.2 系统科学理论
2.2.3 城市理论

3 旅游城市发展的理论研究
3.1 旅游城市发展的要素和动力
3.1.1 旅游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
3.1.2 旅游城市发展的动力
3.2 旅游城市发展的特征
3.2.1 发展目标的整体性和多元性
3.2.2 发展方式的协同性和适应性
3.2.3 发展要素的系统性和波动性
3.2.4 发展空间的多维性和相对性
3.3 旅游城市发展的耦合机理
3.3.1 旅游城市发展主体间的互动关系
……
4 理论模型与指标体系
5 评价方法与模型检验
6 结构模型的应用
7 国际比较与成长路径——以北京为例
8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