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旅游评论.2014第二辑.2014, NO.2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3730568
  • 作      者:
    中国旅游研究院主编
  • 出 版 社 :
    旅游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关于乡村旅游的回顾和几点再认识;乡村旅游转型发展对土地的诉求和制度环境分析;新时期我国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战略导向我国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的成效、问题及制约因素。《中国旅游评论(2014第二辑)》收录了多篇关于中国旅游行业问题的研究和讨论,对我国的旅游业发展有很好的参考作用。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旅游评论(2014第二辑)》:
  首先从历史的角度,我提出来“四源并流”问题。旅游学确实是应用学科,在实践中催生,在应用中成长;中国的学术研究比西方起步晚70年。由于这两个原因,我们把旅游的研究从实践与理论和中国与外国进行区分。我觉得学者就是一种职业,他要以此安身立命,养家糊口;同时学者也是一种分工。学者是一种职业,我们要完成写作,要评职称,完成委托的课题,总是有一些世俗的味道,把学者理解成分工的产物,学者必须干其他人干不了的事。基于这样的逻辑前提,我想从历史角度简单谈一谈学术研究。
  “四源”是从理论、实践、国内、国外四个方面来探讨学术思想。我们可以把中国旅游发展和中国旅游研究做一些阶段性的划分。从实践角度讲,我们来看在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那个阶段,中国旅游发展是一种感性发展,开始学习西方的理念,因此称为非常规的旅游道路。接待的都是入境游客,因此出现了模仿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或者2000年以后,中国旅游业更向本土化发展,因为国内市场变得更为重要,产业规模扩大。从理论学术研究角度讲,最早在大学里教旅游或者做一点旅游研究的人是什么人?教旅游经济学的原来是教政治经济学的,一转眼就教旅游经济学;原来搞综合地理的搞旅游地理,把其他学科的东西拿来应急。那时候我教旅游经济学,根本不知道旅游经济学是什么,但是它确实是一种贡献,移入应急。第二个是引进应对阶段,表现得非常清楚,中国学西方,科学院系统一个人推进西方生态旅游的概念。第三是实证分析阶段,当前我们正处在实证分析的阶段,希望以后有理论创新的阶段。
  四个阶段,我们可以看到每个阶段的特点:
  第一个起步阶段的特点,我们画这样的图形就很清楚,理论和实践是弱联系,国内和国外弱联系,传统学科移人,资源简单利用。
  第二个借鉴阶段,有两条红线:业界在学国外,学界在引进国外的东西。那时候谁的外语好谁就很了不起,因为你可以学西方的东西。很多政府官员在规划发展旅游业时,告诉他的手下照国外哪个样子做。这两条红线是并行,相互之间并没有发生多强的联系。我个人的感受,在这个阶段里学界和业界确实处在这样的情况——业界批评学界,你们不了解实践的情况;学界也说,我们教出来的学生你们怎么不喜欢。理论和实践是弱联系,国外和国外单向是强联系,中国旅游发展的特点是什么,都在洋化。我们自己还没有发现最基本的特征,中国的旅游研究已经开始表现国际化,随后非常规发展模式是一脉相承,但是这个国际化是很单向的,我们叫它洋化,你要学会一些词语,这些词语都是从国外的学者那儿传过来的,我们也学会了主题公园的建设。这是第二个阶段。如果说实践和理论相互之间没有联系,这肯定是有问题的。
  ……
展开
目录
高端论坛
旅游学术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续)

旅游经济形势
政策红利助推旅游产业创新与发展——2014年前三季度旅游经济形势分析暨全年趋势预测

乡村旅游
关于乡村旅游的回顾和几点再认识
乡村旅游转型发展对土地的诉求和制度环境分析
新时期我国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战略导向
我国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的成效、问题及制约因素

基础理论与政策研究
对旅游世界前提的追问与反思
旅游基础理论研究的再思考
旅游地意象对地方依恋与游客重游意愿的影响——以浙江省湘湖旅游度假区为例

国际旅游研究
旅游人类学反思自由行:赴港“自由行”下香港居民的生活文化认知
中国入境旅游市场渠道构建的理论研究——以欧洲入境旅游市场为例

地方经验
安吉美丽乡村,从此开始
升级乡村旅游,打造五美遂昌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