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城镇化建设与投融资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3629959
  • 作      者:
    逄金玉,蒋三庚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逢金玉,经济学博士,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师。现任北京邮电大学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CBD发展研究基地研究员。专长于金融与投资、宏观经济等领域研究。有六年证券公司从业经验,现从事金融学、证券投资、宏观经济、公共管理等教学工作。著有《日本型市场经济研究》、《中国区域金融及发展研究》等书,在权威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并参与了北京市一些区县“十二五”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蒋三庚,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CBD发展研究基地执行主任。
  主要社会兼职:中国市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商业经济学会理事、北京市国际金融学会常务理事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通讯评审专家。
  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央商务区(CBD)理论、区域金融等。近几年,主持完成国家级、省部级、北京市委组织部、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规划科研项目及政府部门委托研究课题3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20余都。发表论文80余篇。其学求成果曾获北京市第九届、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城镇化建设与投融资研究》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通过对城镇化及投融资相关理论的介绍,把握中国投资体制改革的进程和线索,借鉴国内外投融资的一些做法,分析中国城镇化建设中投融资的发展现状,并对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投融资需求进行分析和展望。
展开
精彩书摘
  2.基础设施投融资存在的突出问题
  (1)主观认识淡薄,缺乏多渠道融资意识
  许多乡镇政府和当地群众认识不到基础设施的产品和服务具有商品经济的性质,认为对于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只能依靠政府,非国有投资者没有职责和能力涉人该领域。另一地方虽允许非国有资金参与到自来水、电厂等经营性基础设施,但仍然存在偏见,扶持、帮助的少,乱收费、乱摊派的多,致使非国有资金投入环境不佳,投资风险较大,因而参与的主动性也不高。作为主导方的地方政府,基础设施融资的理论知识和经验不足,在规划上缺乏科学性和前瞻性,“建设城市”理念根深蒂固,很少以“经营城市”考虑城市建设的综合性、持续性发展。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在投融资过程中未能及时转变政府职能,过度依赖税收和土地出售吸纳资金,缺乏寻求资本市场融资支持的意识,而且一些项目经营效益低下,发展前景渺茫,也大大降低了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2)政府在投融资体制中的公共职能不清
  城市基础设施具有公共性和企业性的双重特质。一方面,城市基础设施的经营权受政府控制,处于政府的监管之下,具有垄断性,行业准入门槛高,需得到政府授予的特许经营权;另一方面,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理又具有一定的自主性,按照独立运营、收支平衡的原则进行日常经营,而且与其他公司相同都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融入社会资本。这样的双重性质使城市基础设施的营运管理较单一性质的政府行政或民间企业都更为复杂。政府既是企业所有者,又是社会管理者和市场管理者,因而存在严重的角色冲突。有些本该企业自行决策、规划和实施的事务都由政府代为劳之,小到产量的规定、产品和服务的定价,大到市场准人、项目决策及融资方案的制定,都要经过政府的插手和控制,凭借行政手段进行直接管理。而政府职能界定不清,往往会导致投资运营中责、权、利无法统一,企业筹资的市场化道路也遭遇阻碍。
  (3)融资渠道狭窄,融资结构欠合理
  城市基础设施尤其是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有投入规模大、建设周期长、运营成本(建设维护和维修费用等)高、资金回收慢等特点,需要稳定的、长期的、低成本的融资渠道与之相匹配。而目前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依靠有限的政府拨款、短期银行贷款和难以持续的土地经营几种融资渠道,利用债券、股票、基金等市场手段筹集的资金对于巨大的资金需求却是杯水车薪。狭窄的融资渠道使地方政府成为建设资金主要的甚至唯一的投资主体,在财政人不敷出、预算内资金极为有限的情况下,地方政府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预算外收入及基础设施维护税,但资金总量很小。而且为了吸引外资,常常减免对基础设施配套费的征收,使本来有限的资金变得更加微不足道。一些地方还将基础设施维护税挪作他用,导致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费用少之又少。因而,亟须发展多样化、多层次的融资渠道,调整现有融资结构,以保证建设项目资金链的连续和完整。
  (4)项目资金运行低效,资金浪费现象严重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作为一种重要的筹资途径,在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推进城镇化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从另一面看,又存在着多种问题,例如不进行实际调查而盲目作出投资决策,不同性质的投资项目捆绑运作,缺乏相互制衡又权责分明的法人治理结构,监管不力等,导致融资平台内部资产收益率低下,基础设施规模小、质量差,项目延期、中断、维修频繁等情况经常发生,不仅影响了工程进度,也有损于政府形象。另外.一些地方没有把握基础设施建设“超前”的适度性,可谓“小和尚住大庙”,脱离现实,过度投入,导致设备长期闲置或废弃,资金浪费严重。近年来,面对中央的巨大资金投入,还有些地方政府急于找基础设施项目,出现重复建设现象。“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被搬上建设日程,资金投入成千上万,却没有引来相应的产出和人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城镇化概念
1.2.2 投融资概念
1.2.3 城镇化建设与投融资关系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与体系结构
1.4.1 研究方法
1.4.2 体系结构

第二章 城镇化建设相关理论
2.1 城乡发展理论
2.1.1 城乡平衡发展理论
2.1.2 城乡不平衡发展理论
2.2 产业发展理论
2.2.1 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2.2.2 现代产业发展理论
2.3 区位发展理论
2.3.1 古典区位理论
2.3.2 近代区位理论
2.3.3 新古典区位理论
2.4 新经济地理学派的贡献
2.4.1 新经济地理学派对区位理论的发展
2.4.2 新经济地理学派对产业理论的发展

第三章 投融资相关理论及借鉴
3.1 投融资理论概述
3.1.1 投资理论
3.1.2 融资理论概述
3.1.3 投资与融资相互关系
3.2 公共投资理论
3.2.1 投资理论的发展概述
3.2.2 不同学派的公共投资理论
3.2.3 公共投资的时机选择理论
3.3 资本结构理论
3.3.1 早期资本结构理论
3.3.2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
3.3.3 新资本结构理论
3.4 国外投融资模式借鉴
3.4.1 美国市政债券模式
3.4.2 德国政府投融资体制和融资租赁模式
3.4.3 法国政府投融资体制和特许经营模式
3.4.4 日本政府投融资体制和PFI项目融资
3.4.5 对我国城镇化建设投融资的启示

第四章 中国城镇化建设投融资体制及改革
4.1 投资主体改革
4.1.1 政府为主体的投资改革
4.1.2 企业为主体的投资改革
……
第五章 中国城镇化建设投融资发展现状
第六章 中国城镇化建设投融资趋势分析与展望
第七章 中国城镇化建设投融资模式与探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