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西方国家乃至我们的近邻,中华文化的现代创新犹嫌不足。美国好莱坞电影、英国音乐、法国时装设计、德国图书、日本动漫、韩国游戏等,以现代文化产品或服务为标志的文化创新让这些国家民众的日常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也增强了这些国家在世界上的文化认同度和文化影响力。美国宣扬的所谓普世价值正是通过好莱坞电影得到广泛传播。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标志中华文化现代创新的文化形式始终没有建立起来,能够代表国家形象和饱含国家价值观的现代文化品牌始终没有创造出来。西方国家乃至我们的近邻为什么能够创造出标志性的文化品牌?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他们注意并重视民众日常生活的转型,二是较早重视并大力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目前,我们虽然重视并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但却对民众日常生活转型有所忽视甚至无视,这种现状导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呈现亟待改进的表现形态。
2.当前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亟须改进的表现形态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国家大力支持发展文化产业和繁荣文化事业规划的推进,中国文化产业近年来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文化产品和服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文化市场活力迸现,潜力巨大。如国产电影寻求艺术化和商业化相互融合之路,票房近十年来持续走高;电视节目版权引进活跃,广受欢迎,粉丝成团的节目大大激发了国内电视节目原创力。国内文化产业发展形势似乎喜人,但隐忧也不容忽视。当前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有两种表现形态亟须改进:
一是泛文化产业化现象影响了民众对文化产业的认识和期待,进而影响到中国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文化产业不仅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产业"冠以"文化"之名更让文化产业不可承受之重。不管大城市还是农村集镇,只要跟文化沾边或者根本就是伪文化、假文化的产业开发便名之日"文化产业"。这种泛文化产业现象严重曲解了文化产业的内涵,不但造成对诸多真文化的破坏,更使文化产业鱼目混珠,驳杂难辨。真文化资源的破坏性产业开发使文化产业发展难以为继,伪文化和假文化的表层性产业开发造成文化市场混乱,使文化产业发展走向歪门邪道。总之,泛文化产业现象既浪费国家财力物力,又伤害民间社会资本。这种泛文化产业现象实质上反映的是民众日常生活转型的低层次徘徊。民众的日常生活转型没有得到应有重视,也缺乏正确的引导和塑造,比如蔓延城郊及农村的色情演出,以"文化产业"之名掏文化之心。对此,我们经常的做法是从法律的角度予以打击演出组织者,却无视民众的日常生活文化转型需求,更勿谈对民众日常生活转型的引导和塑造。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