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粮食产业链优化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9193796
  • 作      者:
    赵予新等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赵予新,男,1958年3月生,经济学教授,博士,河南工业大学校长助理,河南省首届教学名师,中国农业技术经济学会理事,河南省经济学会理事,河南省企业家学会理事,河南省企业联合会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省级教学团队《经济学类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负责人,省级精品课程《西方经济学》负责人,省级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学科带头人。
  主要研究方向:产业经济;贸易经济;农村经济与粮食经济。主持或作为主要参与人完成并通过鉴定的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27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等国家级课题7项;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20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12项,3部专著分别获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近年来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6篇,主编参编专著和教材8部。指导学生在全国大学生业余科技作品“挑战杯”竞赛中多次获奖,2009年被评为全国最佳指导教师。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丛书:粮食产业链优化》以对“粮食产业链”内涵的科学界定为基础,提出了粮食产业链优化的内涵、目标定位、基本原则与发展模式,系统分析优化粮食产业链的基础条件和制约因素,研究优化粮食产业链的机制与路径,开展了粮食产业链整合优化、组织优化、升级优化、结构优化、布局优化的系统研究,提出优化粮食产业链的重点建设任务,构建优化粮食产业链的政策支持体系。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丛书:粮食产业链优化》:
  (二)一些地区粮食产业链的联结开始加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及粮食购销市场放开,粮食产业链上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各环节联结紧密度有了一定程度的加强。订单粮油加强了生产和市场的对接,开启了粮食生产、流通和消费相互联结的新途径。粮食物流设施建设便利了“北粮南运”、“中粮东进”,加快了粮食流通速度,降低了粮食流通成本,提高了粮食流通效益,进一步衔接了生产、流通和消费。郑州商品交易所等粮食期货市场为现货市场提供了权威的价格指导和有效的避险渠道,保障了农民利益,进一步加强了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环节的紧密联结。
  “虎林模式”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虎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耕地总面积740多万亩,年产粮食300多万吨。以前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生产经营十分艰难,经济效益每况愈下,20092011年7个粮库累计亏损2377万元。1998年,虎林将全市7个粮库进行整合,成立了绿都集团。2011年7月,虎林市政府与上海市政府双方达成合作意向。上海市与黑龙江省签署了《深入发展粮食产销合作协议》,决定开展深层次合作,支持上海市粮食企业参与黑龙江省国有粮食企业的资产重组,推进上海市在黑龙江省的粮源基地建设。随后,上海市良友集团与虎林市绿都集团合作项目签约,双方合作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2011年12月,集团合资重组工作完成,正式挂牌运营。上海市良友集团通过出资收购原绿都集团51%的股权,和虎林市政府共同组建了一个上海良友控股的新的企业集团。虎林模式作为黑龙江省大型国有粮食加工和贸易企业与主销区大型粮食经营企业资本层面的深度合作方式,将上海良友拥有的市场、资金、理念等优势和绿都集团的资产、基地等优势有机结合,实现黑龙江省的生产加工与上海市场的链式对接。
  虎林模式使粮食产业链的联结开始加强,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对接。绿都股份充分借助上海良友在沪粮食市场业已建立的良好信誉和品牌优势,通过其所属的530家便利店以及超市、大卖场,以实惠价格出售给消费者,减少了中间环节。自2011年10月12日第一列2400吨虎林东北大米运抵上海以来,销售十分火爆,一度出现了多年未见的排队买粮场面。2011年10月-2012年5月,绿都发往上海粮食总量超过11万吨。上海粮源基地的建设,抬高了虎林当地粮食收购价格,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2011年接收新粮后,绿都股份积极入市开展粮食购销,收购价高于周边2分钱以上,仅此一项预计可增加农民卖粮收入2000多万元。2012年,绿都积极探索“市场十龙头企业十农民协会十种子公司十农户”模式,与虎林市绿都农民协会签订了10万吨优质水稻订购合同。水稻上市后,绿都以1.42元/斤收购,高于国家公布的2012年产粳稻最低收购价。作为粮食产供销深度合作的一种新形式,虎林模式在促进大型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推进粮食经营产业化发展上,已然显现光芒。
  (三)粮食产业链的龙头企业得到发展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国内各粮食主产区和大型粮食加工企业积极应对,规模化、集约化、集团化水平不断提高。中粮集团、华粮集团、中储粮总公司、五德利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迅速成长起来。产粮大省纷纷出台优惠政策,引进战略投资,整合优势资源,延长粮食产业链,形成了一批大型粮油加工企业群。粮食企业尤其是加工企业逐步向专业化、规模化、集群化、集团化方向发展,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这些企业在生产能力、科技研发、资源整合、基地建设、品牌建设等方面,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大米加工方面,比较典型的企业有湖南金健米业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北大荒米业公司、安徽家仙米业公司等。小麦加工方面,出现了河北五得利面粉集团、河北华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河南郑州金苑面业有限公司等一批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的企业。玉米加工方面,形成了以长春大成集团、黄龙集团、赛力斯达、山东西王集团等为代表的大型企业。大豆加工方面,有黑龙江九三油脂、大连华农集团、河北汇福粮油、青岛渤海油脂公司等一批大豆初榨
  ……
展开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第二章 粮食产业链优化的基础与制约因素
一、粮食主产区在保障粮食安全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二、主产省(区)粮食生产的基本情况
三、粮食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
四、粮食产业链优化的制约因素

第三章 粮食产业链优化的目标、内容与路径
一、粮食产业链优化的目标及原则
二、粮食产业链优化的内容
三、粮食产业链的优化机制
四、粮食产业链优化的方式
五、粮食产业实施全产业链管理的模式
六、关于建立现代粮食产业特区的构想

第四章 粮食产业链整合优化
一、粮食产业链整合的内涵
二、粮食产业链整合的五个维度
三、粮食产业链整合应解决的问题
四、粮食产业链整合的方式
五、整合途径:加快构建现代粮食供应链

第五章 粮食产业链组织优化
一、粮食产业链组织结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二、优化我国粮食产业链组织结构的影响因素
三、国际粮食产业链组织的经验借鉴
四、粮食产业链组织结构优化的对策

第六章 粮食产业链升级优化
一、粮食产业链升级优化的内容
二、粮食产业链各环节技术水平现状分析
三、我国粮食产业技术存在的问题
四、粮食产业升级优化的重点建设工程

第七章 粮食产业链产品结构优化
一、我国粮食产品结构存在的问题
二、粮食产业链产品结构优化的动力机制
三、优化粮食产品结构应重视解决的问题
四、产品结构优化的关键工程:发展主食工业化生产
五、优化粮食产业链产品结构的路径选择

第八章 粮食产业链布局优化
一、粮食产业集群的内涵与特征
二、粮食产业集群的发展阶段与形成因素
三、粮食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
四、粮食产业集群发展的模式与基本途径
五、促进粮食产业集群发展的支持政策

第九章 优化粮食产业链的支持政策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