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专业镇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发展历程
其实,专业镇的成长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伴随着转型升级的要求也出现过一些消退或停滞不前。目前较为成熟的专业镇多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的卖方市场环境下,大多“先天不足”,以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为主,大多是中小型企业,起点低,技术层次低,以模仿或模仿式创新为主,产品附加值低,处于全球价值链末端。虽然这些专业镇生产的产品技术含量较低,但在改革开放初期,产品供不应求,国内市场处于短缺经济下的“卖方市场”,市场无创新需求从而企业也就无创新动力,模仿式生产成为这一时期企业的主要技术路径。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我国企业生产能力的不断扩大,供需矛盾逐渐由供不应求转为供过于求,买方市场逐步形成,消费者对产品质量与差异化需求日益增加,竞争日益激烈。走技术模仿路线、只能提供技术含量较低产品的企业已不能满足日益变化的市场的需求。一些专业镇因失去竞争力的企业不断破产倒闭而出现衰退。面对专业镇因缺乏创新而失去竞争力的问题,中小企业缺乏创新能力与动力,创新市场失灵,一些镇区政府开始扶持公共创新市场的发展。如南海西樵镇政府于1995年提出“科技兴纺”战略,并投资400多万元购置电脑辅助设计和制造设备,于1998年成立了面料制版中心,研制企业所需的新产品,帮助无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进行产品创新。基层政府的这一创新举措引起了各界关注,也为引导产业发展提供了一些参考样本。
1999年年底,广东省科技厅组织包括路平、王珺等在内的有关专家深入各专业镇调研,专家们提交了“建立专业镇技术创新平台,推动专业镇经济登上新台阶”的调研报告,为开展专业镇创新工作提供了充分的科学依据。广东省科技厅认识到,在“十五”期间,可将科技扶持经济发展作为重要切入点,大力发展专业镇经济。为实现以技术创新推动专业镇经济上台阶这一目标,2000年年初,省科技厅提出开展“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工作,引导专业镇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平台,并于年底批准了第一批试点。决定对同一产业相对集中,已形成相当规模的镇,由省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的力量,与当地政府共同研究制定和实施产业技术进步规划,推进县和镇一级的产业技术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具体做法是:根据所制定的《广东省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管理办法》和各镇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评定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省科技厅对每个专业镇试点投人30万元,省、市、镇三级政府以1:5:10的比例投入共同建设专业镇产业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创新平台”)。由此,政府开始介入专业镇的产业创新活动,诸如建立生产服务中心、创新服务中心等各种技术服务组织,帮助企业创新。通过提供创新服务,扶持企业及专业镇发展。专业镇的科技建设也因此成为广东省以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而该抓手的核心就是专业镇公共创新平台。
地方政府以创新平台为载体推动专业镇的建设发展。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欧美日等主要出口市场需求不振,专业镇中加工贸易型企业的订单量有所下滑,部分企业经营进入“寒冬”期,企业科技投入的能力和积极性受到抑制。2009年,296个专业镇共完成总科技投入109.67亿元,相比2008年有较大幅度的下滑。在企业科技投入快速下滑的情况下,政府科技投入的增加则凸显了对专业镇创新工作的互补作用。2009年,全省专业镇各级政府科技投入达15.28亿元,占全部科技投入的比重达13.9%,比2008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镇政府科技投入达10.19亿元,比上年增长3.2%,占镇财政支出的比重达2.3%,部分地市如东莞和中山等地的专业镇的政府科技投入占比甚至提高至3%以上。2009年,全省技术创新专业镇共拥有60.54万名科技活动人员和68.66万名科技人员,与2008年基本持平。④政府的强力扶持大大提高了专业镇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2008~2009年两年中新增的68个专业镇中出现了如华南陶瓷研究院、广东工业设计城这样的具有跨地区、全行业服务性质的创新平台,推动着专业镇的转型升级发展。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