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质变——探索内涵型城镇化之路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632574
  • 作      者:
    印建平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印建平,中经汇成(北京)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区域研究专家。专注于产业规划十余年。曾主持国家和地方的城市、区域和园区规划项目上百项,涉及产业规划、战略规划、城乡规划等领域。其学术专著“棚户区改造案例研究”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棚户区改造的专著,“大健康时代”是国内第一部大健康产业研究专著。
  部分项目:
  中德生态园产业定位研究\天津滨海新区产业规划(粮油食品、轻工纺织)、郑州宜居健康城产业规划、总体发展规划\湖北省老河口市小澳门概念性规划\邳州市工业发展规划、邳州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湘潭高新区绿心地区产业规划及项目策划\遵义市鸭溪经济开发区产业规划、鸭溪新城产业规划\文登经济开发区健康产业规划\华电国际唐村循环经济产业园规划\孝感临空经济区产业规划\汶上经济开发区南部新区产业规划、控规、宜兴国家能源装备及材料产业园产业发展规划\海西香港文化产业园概念性规划\清远侨兴生态园产业规划、总规、控规、北京大兴生物医药基地产业规划\山东时风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发展规划、控规\高碑店上东新区产业规划、控规、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产业规划\廊坊龙河高新区总体规划\淄博市环保产业创新链中长期发展规划\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农业发展规划、任丘市七间房玻纤产业园发展规划、控规。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城镇化显而易见的主要问题是质量不高,在发展中解决一些问题的同时又造成了大量新的问题;土地浪费严重,基本上是在铺摊子。其根本原因是对城镇内涵的理解肤浅,对城镇化目标的追求流于简单化、庸俗化。《新型城镇化研究丛书·质变:探索内涵型城镇化之路》认为当前城镇化的紧迫任务是停止大规模蚕蚀土地和建设性破坏,进一步充实城镇化内涵,明确发展目标,提高发展质量。《新型城镇化研究丛书·质变:探索内涵型城镇化之路》在新型城镇化的产业发展、空间规划、旧城改造、社会发展、文化发展、技术领域等方面作了一定深度的探讨,志在为定义新型城镇化内涵和推动向新型城镇化转型而努力。
展开
精彩书摘
  然而这些与机动汽车相联系的事物,让人渐渐感到“人”的无力感。规划设计和实际建设中,道路宽广,机动车辆成为道路的主人。以前那些可以自由穿梭的道路不复存在,那些遍布摊位和小商小贩的广场不复存在,那个吵吵嚷嚷的“大客厅”城市不见了,更多的是遍布过街天桥的宽阔车道和密密麻麻的立交桥,明明直线距离那么短,却要绕上一大圈才能到达马路对面,而且风驰电掣的汽车刺破空气的声响让人不安,也让人更加感觉到“人”在城市中的渺小。
  当代外延式扩张的城市建设带来的是城市尺度的大幅增长,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迅速城镇化对城市建筑设计的粗糙处理使得城市尺度难以与以前的城市尺度相匹配,造成城市文化记忆的断层。
  尺度,本身就是与人相联系的概念。城市的建设也是为“人”服务的,只有符合人的“尺度”的设计,才符合城镇发展的需要。比如目前很多城市修建的大型广场,甚至很多市政府门前修筑的政府广场,以大尺度互相标榜,却忽略人的感受。
  我国传统“天人合一”的理念追求横向的平面尺度空间,引入西方的发展方式以后,城市在高度上的尺度越来越大。摩天大楼拔地而起,且不说各地大楼竞相比高,单是每个城市中的座座大厦矗立大地,将人的视线遮挡,将视野分割,满目皆是枯燥乏味的建筑,很难在建筑楼里或者平地上见到绿意丛嵘的景观。
  此外,中国传统的小城镇规划继承了我国城市规划以物质环境建设为重的传统,主要解决小城镇物质环境建设的空间布局问题,规划内容以城镇物质实体环境为主,主要任务是确定小城镇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镇)土地,协调城市(镇)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布局及具体安排,在内容上属于环境建设规划,在范畴上属于现代主义功能规划的一部分。传统小城镇规划设计模式是强调物质性的“蓝图规划”,强调单纯按照规模评判发展的评价模式,是粗放式、外延式的规划设计与发展模式,其表现为“推大饼”、“围地划圈”等。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意识淡薄,是造成目前小城镇生态质量恶化、可持续发展能力弱等问题的原因。一方面,小城镇具有尺度小巧、与乡村结合紧密等特点,这是其区别于大中城市的特色所在。然而在一些设计中,人们盲目套用大中城市的规划、结构模式等,如在土地结构构成上按大中城市的做法进行布局,在城镇的景观上追求与城市相似的景观模式,在建筑设计上与小城镇原有的建筑不协调等,导致小城镇原有的特色消失。另一方面,在规划设计中不注重原有的地形及景观特色,而盲目追求大中城市规划的几何性与功能分区,造成小城镇原来良好的社会空间与城镇肌理被破坏,这也是减弱小城镇特色的一个方面。
  (二)中国城镇空间尺度的新探索
  城市的大尺度建设形成了城市“动”和“快”的两个突出的特点,带来了城市生活、生产和服务的高容量和高效率。然而除了“动”和“快”,人们还有一种状态叫“静”和“慢”。比如,将交通干线比喻成城市的大动脉,那么,社区之间的邻里交通则是城市的毛细血管。在这些地方,人们通常步行较多,更关注所在地方的细节,也更容易被精致的城市建设感动,从而产生身为该城市居民的自豪感和幸福感。内涵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城市尺度应该设计以“人”为本的城市,需要“大”、“小”两种尺度的综合利用,形成“动”、“静”结合的态势,塑造真正适合人生存生活的尺度空间。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以史为鉴论城镇
第二节 纵横中外观潮流
第三节 明察现状看问题
第四节 百家争鸣找方向
第五节 聚焦内涵展宏图

第二章 内涵型城镇化中的产业发展
第一节 新型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加速器
第二节 农业现代化是城镇化的基本保障
第三节 不断强化都市型产业业态特征
第四节 稳健发展功能性产业和社会经济

第三章 内涵型城镇化中的空间规划
第一节 外延型城镇化导致的空间难题
第二节 内涵型城镇化中的城市空间
第三节 内涵型城镇化空间规划的总体思路
第四节 内涵型城镇化中空间规划的技术理念
第五节 在城镇化过程中不断优化产业布局
第六节 探索不同地理特征下的多样性规划模式

第四章 内涵型城镇化中的旧城改造
第一节 内生式发展是城镇发展的常态
第二节 城镇化进程中的旧城问题
第三节 老工业区和棚户区的改造
第四节 文保区和商业区的改造

第五章 内涵型城镇化中的社会发展
第一节 社会建设是城镇化的核心
第二节 内涵型城镇化的社会问题
第三节 内涵型城镇化的社会建设

第六章 内涵型城镇化中的文化发展
第一节 城镇文化主体从精英到大众的蜕变
第二节 快速城镇化对文化的解构和冲击
第三节 城市品位、个性与内涵的困惑
第四节 从硬实力到软实力的城市竞争
第五节 塑造富有魅力的城镇品牌

第七章 内涵型城镇化中的技术因素
第一节 交通技术对城镇化格局的强烈影响
第二节 智慧城市对内涵型城镇化的推动作用
第三节 规划技术对内涵型城镇化的指导作用
第四节 其他技术对内涵型城镇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