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型城镇化融资与金融改革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0857235
  • 出 版 社 :
    中国工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巴曙松,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 兼任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企业年金资格评审专家、中国证监会基金评议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银监会考试委员会专家,招商银行和招商局博士后指导专家等。 先后担任中国银行杭州市分行副行长、中银香港助理总经理、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展战略委员会主任、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经济部副部长等职务,并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讲专家。 主要著作:《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研究》、《金融危机中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国金融市场发展路径研究》、《美国货币史》(译著)等。 杨现领 博士,华创证券新产业趋势部总经理。
展开
内容介绍
  为配合国家推进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厉以宁、艾丰、石军等从2013年初开始,先后在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山东、湖北等省市作了专题调研,并阅读了大量讲话、文章和书籍,还与一些专家和企业家进行了探讨。在调研中他们发现,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各地的情况不同认识也不同,有待于进一步统一认识。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传统融资方式面临挑战,如何进行投融资和税制改革对我国城镇化进程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与实践丛书》围绕投融资和税制改革展开研究,探索适合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方式。
展开
精彩书摘
  3.城市公共交通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城市公共交通建设空间依然存在,这也是促进人口流动、缩短通勤时间的重要举措。通常,平均上班时间是衡量城市公共交通建设发达或滞后程度的标准之一。在2010年,英国的一家咨询公司对全球主要国家的工作人员上班时间做了一个调查,其中中国以42分钟居首位,高于主要的发达经济体,也高于印度。就各个省份而言,北京以人均52分钟位列全国首位,广州、上海、深圳的人均上班时间也都超过45分钟,50个主要城市有1/4上班时间超过30分钟。有研究表明,城市的拥堵正是城市的基础设施未跟上人的发展步伐所致。以北京为例,一个人口超过2000万的都市,运营的地铁总长度仅372公里,人均不到2厘米,天津、重庆更是缺乏。这些离国际尚有较大差距,如纽约市公共交通占总交通量的53%,市区铁路共27条,长443公里,大部分车站通宵服务。
  4.农民工的市民化带来教育、医疗以及文化等领域的
  均等化投资需求
  随着户籍制度的推进,现居城市的无户籍各行业从业者将主要带来城市教育、医疗、文化等的均等化需求。大致测算来看,对于现有流动人口,有至少1万所小学、400个剧场和50万张医院床位需要投资建设。户籍制度放开以后,现居城市的从业者后顾之忧减少,成为真正的“城里人”,其子女可以接受城市里的教育,他们也可以享受城市的医疗卫生,特别是对于受过高等教育的从业者,其文化服务需求更强。可以进行一个基本的测算:基于现有城市市辖区人口的人均拥有小学数、人均拥有剧场数以及人均医院床位数水平;假使各个省市的人口“十二五”规划计划吸纳落户的农民工数目(每年1837万人)全部达到现有的水平一共需要的投资;也假使全部的存量流动人口市民化之后带来的投资需求。以医院床位为例,现全部城市市辖区拥有2281千张医院床位,每万人拥有59张,假使全部现有流动人口都在城里就医,那么就还需要927千张新床位。
  三、为新的投资需求而融资
  新型城镇化需要一个新型的融资供给机制。从总量上,规模庞大的城镇人口所对应的潜在金融需求将是一个规模庞大的市场,它意味着与之相伴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融资需求总量依然较大,需要一个跨时空的资金匹配机制来实现。为了实现这一点,中国需要实施一揽子改革政策,使地方政府的事权与财权更好匹配,开拓地方收入来源,降低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推动私营部门积极参与市场化融资,从而打造更可持续的融资方式,使直接融资发挥更突出的作用。
  过去中国城镇化的融资体系总体上运行良好,但是现在却开始出现新的挑战。历史上,中国的财政和金融系统支撑了大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融资。然而,考虑到未来10~20年,中国仍将有3亿新增转移人口进入城市,中国不仅需要消除城镇居民和现有转移人口之间公共服务水平的不均等,还需要为今后新增的转移人口提供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未来财政体系也需要为满足全国统一的最低公共服务水平提供资金。只有通过适当改革,中国的财政和金融体系才能为即将到来的财政支出和融资需求提供必要的支撑。然而,改革的核心并不单单是弥补总量上的融资缺口,更是为了解决中国财政和金融体系中的缺陷,对地方政府的债务融资给予有效的监管,并逐步克服土地融资所产生的负面冲击。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重新界定政府的职能将是改革的关键环节。在一个有效的融资体系中,政府应当成为平等、有效的公共服务提供者,而非生产部门的投资者。
  ……
展开
目录
新型城镇化正产生新的投融资需求
第一篇  Chapter One
问题: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城镇化融资机制
第一章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城镇化融资体系
一、高效的融资体系
二、包容的融资体系
三、可持续的融资体系
第二章 中国面临什么样的城镇化融资需求
一、基础设施建设
二、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保障房建设

第二篇  Chapter Two
历史回顾:中国城镇化融资的历史和逻辑
第三章  历史回顾
一、1949—1977年
二、1978—1993年
三、1994年至今
四、土地财政
五、地方债券和地方性融资平台
第四章  历史逻辑
一、经济周期:不同的经济发展程度决定了资金需求的规模不同
二、金融背景: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反映了融资渠道的多寡
三、财税制度:分税制作为一个约束影响了融资的方式和空间
四、土地制度:土地财政作为一个负债工具的历史必然性

第三篇  Chapter Three 国际经验:市场化的城镇化融资方式
第五章  市政债
一、市政债的背景和条件
二、市政债的国际经验
三、市政债融资可能带来的风险
四、市政债的经验和教训
第六章  房产税融资
一、房产税的国际经验
二、什么决定了房产税能否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
第七章  PPP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
一、中国PPP的特点
二、私人资金参与城镇化融资的条件
三、私人资金参与城镇化融资的形式
四、私人资金参与城镇化融资的优势
五、国内外PPP发展趋势及特点
六、总结:经验及借鉴

第四篇  Chapter Four聚焦改革:为城镇化融资而改革
第八章  构建可持续的债务融资体系
一、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
二、存量债务流动性风险分析
三、债务风险的促发因素
四、构建可持续的债务融资体系
第九章  土地改革
一、土地改革为何势在必行
二、市场化是土地改革的主线索
三、新时期土地改革的新探索
第十章  金融改革
一、构建高效的多层次融资体系
二、构建高效的公私合作关系
第十一章  保障性住房融资
一、保障性住房的融资需求
二、POA与公租房融资
三、租金补偿机制
四、建立多元融资方式
第十二章  一揽子改革方案
一、改革的关键领域和协调性问题
二、改革的框架、优先次序和突破口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