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0857242
  • 出 版 社 :
    中国工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新型城镇化要实现城市、自然和人的和谐发展,城市和城郊农村的和谐发展,要体现绿色、低碳、可循环、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与实践丛书: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从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角度对此进行研究探索,为具有中国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城镇化建设,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
展开
精彩书摘
  二是找到中国城镇化的特殊规律。
  三是认识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和要求。
  四是根据以上认识,作出相应的决策,包括战略、规划、政策和措施。
  五是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践经验不断深化认识和改进操作。新型城镇化是一个新事物,没有现成的套路可以照搬,必须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不断前进。
  本着为新型城镇化作出一份贡献的宗旨,特编辑出版了这套“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与实践丛书”。
  一、世界城镇化进程基本规律
  世界城镇化已经有了260年的历史,贯穿了人类社会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整个历程。其内在基本规律可以概括如下:
  城镇化的基本矛盾是要素整合和空间配置的关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靠要素整合,而要素整合离不开空间配置。要素整合和空间配置的互动互促,是城镇化的实质。
  (一)六个要点
  由此基本矛盾派生出城镇化基本规律的六个要点:
  一个根据。劳动生产率。人类社会进步的基本动因是劳动生产率提高。工业靠人口的城镇聚集提高劳动生产率,农业靠减少农村人口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是城镇化的基本根据。
  二力协调。工业的拉力和农业的推力。农村人口转移是靠一拉一推实现的。而且,拉力和推力必须协调,两力不协调就会出现问题。
  三个要素。人、业、地是城镇化的三个基本要素。人是核心,业是支撑,地是载体。所谓城镇化就是恰当运作这三个基本要素,以达到社会进步的目的。
  四类主体。政府、企业、居民、智库。城镇化是这四类主体协作参与的社会工程。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的原则下,由政府统领,这四类主体各就各位、各尽所能、互相协作、形成合力,才能顺利推进城镇化。
  五种杠杆。资源、资金、技术、文化、谋略。这些杠杆要素在城镇化的实施中,分别起着依托、融合、提升、活力、统筹的作用。
  一个成果。现代化城镇体系建设。城镇体系包括宏观体系、中观体系、微观体系。城镇体系也包括实体体系、关系体系、文化体系。
  (二)五项原则
  分析世界各国城镇化经验教训,可以总结出五项原则:
  1.有序原则。城镇化基本按照“地点转换,职业转换,身份转换”的顺序进行。
  2.同步原则。城镇化进程要与产业支撑同步发展。
  3.渐进原则。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发展过程,不可操之过急。
  4.匹配原则。城镇化的模式要与国情相匹配。
  5.持续原则。城镇化进程要可持续,城镇发展要可持续。
  六个要点和五项原则,可以成为对城镇化规律的基础性认识。
  二、中国城镇化历程
  中国城镇化的伟大历史进程已经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过去65年,中国城镇化走过了曲折发展的道路。
  1.新中国成立初期10年。新中国成立初期10年,城镇化启动,城镇化率从1949年的10.6%提高到1957年的15.6%。
  2.1958—1978年。1958年以后进入停滞期,到1978年,城镇化率达到17.9%。20年的时间城镇化率只提高2.3%,城镇化速度年均0.1%。
  3.改革开放以后至2013年。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到2013年已上升到53.7%,年均城镇化速度在一个百分点以上。城镇常住人口从1978年的1.7亿增加到2013年的7.3亿,城市数量从193个增加到658个,建制镇从2173个增加到20113个。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初步形成,西部和东北地区城市焕发出新面貌。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一体化格局下的新型城镇化
一、中国城镇化的演变历程
二、中国城镇化的基本特点
三、中国城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目标与方向
五、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战略重点
六、新型城镇化引领城乡一体化

第二章 城乡一体化的内涵和进展
一、城乡一体化的理论流派和内涵界定
二、城乡一体化的特征和主要内容
三、城乡一体化提出的背景
四、中国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五、推进城乡一体化面临的障碍

第三章 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建设内容
一、推进城乡规划布局一体化
二、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
三、推进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
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五、推进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
六、推进城乡社会治理一体化

第四章 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多元模式
一、大城市带动大农村的成渝模式
二、注重区域协调发展的杭州模式
三、共享型融合发展的莱芜模式
四、“四化”协调发展的八里店模式
五、产业园区带动的中鹤模式

第五章 城乡一体化下的新农村建设
一、构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
二、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三、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
四、加强农村病的综合治理

第六章 城乡一体化下的城市转型
一、城市转型概念及基本内涵
二、现行城市发展模式的基本特征
三、粗放型城市发展模式的弊端
四、城市转型的方向和路径
五、大城市膨胀病的综合治理

第七章 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创新
一、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管理制度
二、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管理制度
三、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管理制度
四、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
五、建立城乡统一的行政管理制度

第八章 构建新碰的城乡工农关系
一、中国城乡工农关系的演变历程
二、现行城乡工农关系的特点及弊端
三、新型城乡工农关系的内涵和作用
四、新型城乡工农关系的实现途径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