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非平衡态。
一个经济系统实现均衡,就是经济变量达到不随时间变化的状态。在一般均衡理论的框架下,通常是作了很理想化的假设,即寻求经济变量的均衡解。但是,在真实的经济世界,均衡态无法解释在相同的经济约束条件下不同企业可能实现的多重均衡问题,也无法解释企业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开放度的增大而远离平衡态的问题。普里高津(1969)的研究表明,系统在平衡(包括近平衡)状态,内外干扰和涨落总会被系统自身的稳定性阻尼掉,不可能有发展的活力,这也于非平衡态热力学的基本观点是一致的。客观世界中,所谓的平衡是指非平衡中的相对稳定状态。要使系统远离平衡,系统就必须充分开放,而要保持系统远离平衡,保持充满活力,系统也必须保持充分开放充分的开放,使得系统与环境的充分交换成为可能,也就使得系统远离平衡成为可能。
Penrose(1959)提出的“成长经济”概念认为企业在使用现有资源时存在着不平衡的现象。由于企业成长阶段等客观原因的限制,在一些要素充分就业的同时,总会有另外一些要素没有得到合理有效的配置和使用。企业的成长就是更完全、更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资源未充分利用的情况不仅不可能完全消除,还会产生出新的未被利用的资源,正是对于要素的不平衡使用导致了企业的不断成长。Penrose虽然没有将平衡与不平衡的矛盾关系在成长过程中的推动作用直接点明,却让我们从中受到很大启发。就科技型企业系而言,知识资本的不断更新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市场边界不断地变化,由此导致的不确定性使得企业处于一个多变的环境中,这种波动力打破了原有的近平衡状态。前文已经证明,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典型的知识型组织,其企业的知识资本不仅影响了企业在不稳定临界点的策略,而且决定了失稳后企业族群演化的路径,企业可以依靠知识逐渐突破限制其发展的临界点而去寻找新的平衡点。这样,使得企业经常会处于一个非平衡区域,在非平衡态下保持自己作为实体的相对平衡,所以,企业处于远离平衡区域是可能的。远离均衡态不仅是企业系统出现有序结构的必要条件,也是企业成长的演化路径呈现多样性的原因。
4.涨落现象。
从系统的存在状态看,涨落本质上是状态变量对其平均值(即平衡态)的偏离,根据涨落发生的不同空间位置,通常分为内涨落和外涨落,内涨落源于系统内部要素的非线性作用,外涨落来自环境的干预。传统思维一般把涨落作用是不利于系统稳定的干扰、噪声。而自组织理论中,涨落被赋予新的意义,即系统进化到更有序状态的诱因,驱动了系统中各个子系统在获取物质、能量和信息方面的非平衡过程。它是对原有系统均衡态的破坏,更是使系统达到新的均衡状态的内在动力,可以类比于熊彼特所言“创造性的破坏”,也可以把涨落视为是与必然性的非线性动力不同的随机性动力。永恒的运动使得涨落存在于任何系统中。同时,涨落还具有随机性,不是人们的认识反映不精确造成的,而是系统自身演化的客观特性和内在随机性①。可以说,涨落是系统发生质变的一个基础,没有涨落,其他条件具备的系统也不会出现有序结构,而且没有涨落,系统的稳定状态也不能维持。在白组织理论框架下,涨落作为企业成长过程中内在的随机因素,随机地驱动企业系统中各个子系统在获取物质、能量和信息的非平衡过程。初始变量的微小的改变可能会引发遍及企业系统的大事件乃至企业系统的突变,我们习惯上称之为“蝴蝶效应”(Lorenz,1963)。譬如,一条信息的获得,一项新技术成果的应用,甚至一个新的决策思维都可以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在处于非平衡态的开放系统中,才能产生强大的涨落,才能不被系统趋于稳定性的阻尼所抵消,从而引起企业系统走向有序,即普里高津所说的“涨落导致有序”。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