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一种理解和说明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44107
  • 作      者:
    武东生等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一种理解和说明》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战略中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研究”(项目编号:07AKS004)的主要成果之一。分别就“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历史”和“现实”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主要通过梳理自马克思以来的观念史上关于意识形态的重要理论认知及其学理性阐释、描述前苏联和社会主义中国的头30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实际变化和发展、分析近30年来中国社会“历史性变化”中意识形态的影响过程和机制,较为深入地讨论了在当前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三节  意识形态作用机制的说明
  在一定意义上,马克思历史唯物史观的创立过程,也正是其意识形态观不断形成的过程,马克思作为一个近代思想传统的继承者,坚持对旧有的意识形态进行批判性分析,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基础加以深入分析,从现实出发创立了唯物史观,将黑格尔“用头立地”的哲学再次颠倒过来,让它“重新用脚立地”,明白地表达了处理意识形态问题的基本原则。在一定意义上,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研究社会的生产力和交往形式的辩证关系、旧的交往形式与发展着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及其表现为思想斗争、政治斗争等一切历史冲突,又使他能够对人的思维和观念形态的发展、意识形态在私有制条件下的作用机制做出如下具体的阐释。
  其一,关于意识形态的产生及消亡问题。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意识形态是伴随着分工而产生的。随着生产效率的提高、需要的增长以及作为二者基础的人口的增多,分工发展起来,而只是当真正的分工即人的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出现分离,产生了玄想家的、僧侣的最初形式,从这时候起,才有了“纯粹的”理论,意识才能摆脱世界而去构造神学、哲学、道德等意识形态形式。“生产力、社会状况和意识,彼此之间可能而且一定会发生矛盾,因为分工不仅使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享受和劳动、生产和消费由不同的个人来分担这种情况成为可能,而且成为现实,而要使这三个因素彼此不发生矛盾,则只有再消灭分工。”或者换个角度说,“个人力量(关系)由于分工而转化为物的力量这一现象,不能靠人们从头脑里抛开关于这一现象的一般观念的办法来消灭,而是只能靠个人重新驾驭这些物的力量,靠消灭分工的办法来消灭”。
  其二,关于社会意识及其发展的相对独立性问题。就其实质而言,意识形态探讨的是理论与现实、哲学与世界的关系问题,“意识形态”代表一种力求通过思维、意识去克服现实的社会冲突的努力或关于未来发展的见解,因而,遵循历史唯物论,意识形态在归根到底的意义上是由现实的社会状况所决定的。“‘纯粹的’理论、神学、哲学、道德等等和现存的关系发生矛盾,那么,这仅仅是因为现存的社会关系和现存的生产力发生了矛盾。”然而,作为面对现实的一种主观努力,“意识形态”并不是一面诚实的镜子,哪怕是作为一种“空想”它也是有着创造力的,“不过,在一定民族的各种关系的范围内,这也可能不是因为现在该民族范围内出现了矛盾,而是因为在该民族意识和其他民族的实践之间,亦即在某一民族的民族意识和普遍意识之间出现了矛盾(就像目前德国的情形那样)””。换言之,相对于客观存在的具体现实,“意识形态”是可能相对独立的,甚至于能够主观创造出“现实的”冲突去加以“克服”。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理论(之一)
第一章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思想
第一节 概念的使用与理解
第二节 处理意识形态问题基本原则的确立
第三节 意识形态作用机制的说明
第四节 “德意志意识形态”批判
第二章 恩格斯的意识形态思想
第一节 概念的使用与理解
第二节 意识形态基本理论的全面阐释
第三节 关于意识形态作用机制的补充说明
第四节 意识形态具体策略的调整
第三章 列宁的意识形态思想
第一节 对意识形态概念的重构
第二节 列宁的灌输理论
第四章 第二国际左派理论家的意识形态思想
第一节 概念的理解和界定
第二节 关于宗教和道德意识形态的观点

第二篇 理论(之二)
第五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问题研究
第一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意识形态理论
第二节 法兰克福学派的意识形态批判
第三节 阿尔都塞借助结构主义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重构
第六章 西方意识形态研究的理论传统
第一节 特拉西与意识形态研究行为科学传统的兴起
第二节 曼海姆与意识形态知识社会学传统
第三节 围绕意识形态终结论的争议
第四节 精神分析学说对意识形态研究的影响
第五节 结构主义与意识形态话语分析
第七章 政治学视域中的意识形态范畴与功能
第一节 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政治内涵
第二节 现代政治学研究中的主要意识形态概念
第三节 意识形态范畴的政治功能解析

第三篇 历史
第八章 关于苏联时期意识形态工作的若干问题
第一节 意识形态工作组织体系的构成
第二节 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与主要内容
第三节 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问题
第九章 毛泽东的意识形态思想
第一节 意识形态概念的使用
第二节 意识形态的含义
第三节 讨论意识形态问题的实践指向
第十章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识形态
第一节 古代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脉络
第二节 中国古代社会的意识形态建设
第三节 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意识形态的分析

第四篇 现实
第十一章 当代中国社会的意识形态
第一节 从计划经济迈向现代市场经济的意识形态体系
第二节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的社会思想基础
第三节 新媒体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第四节 当代中国文化发展与意识形态建设
第十二章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第一节 邓小平的意识形态思想
第二节 江泽民的意识形态思想
第三节 胡锦涛的意识形态思想和实践

第五篇 结论
第十三章 所谓意识形态
第一节 意识形态本身只不过是人类历史的一个方面
第二节 意识形态是人们现实生活的“有意识的表现”
第三节 意识形态是一种“实践的意识”
第十四章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念
第一节 从现实的生活过程中描绘意识形态
第二节 “意识形态”是阶级的社会权力的观念表现
第三节 只有使用现实的手段才能“消灭”意识形态
第十五章 “科学的意识形态”
第一节 “共产主义科学”
第二节 “意识形态”的“中性化”
第三节 思考和解决科学性问题的方法
第十六章 当代中国社会的意识形态
第一节 意识形态领域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社会的主导意识形态
第三节 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基本形势
第十七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第一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身的“建设”
第二节 对社会思潮的“引领”
第三节 根本之道在于利益问题的妥善解决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