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旅游度假区开发模式变迁研究:以三亚市海棠湾、亚龙湾为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4152055
  • 作      者:
    陈钢华著
  • 出 版 社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旅游度假区开发模式变迁研究:以三亚市海棠湾、亚龙湾为例》尝试着以旅游度假区开发模式变迁作为切入点,借用并拓展“制度变迁的多重逻辑”分析框架,以海南省三亚市海棠湾国际休闲度假区和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为例,试图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与理论解释,来透视海南省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制度变迁,从而推进我们对转型期中国制度变迁的理解,推进社会科学研究从“制度变迁的多重逻辑”这一分析框架/研究取向出发对制度变迁作出理论解释。
展开
精彩书摘
  1.3  研究问题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除刘俊(20lO;2011),刘俊、保继刚(2008)等学者对亚龙湾旅游度假区的开发模式进行过较为深入的个案研究,刘俊(2007)对中国旅游度假区治理结构的变迁进行过整体性的考察外,目前尚无关于旅游度假区开发模式选择及变迁的解释性研究,遑论具体到海南省、三亚市等特定地域的旅游度假区开发模式变迁的理论解释。从作者实地调研的发现来看,近年来,海南全省范围内的经济开发区(包括旅游度假区)普遍经历了开发模式的变迁(典型的区域有洋浦经济开发区、石梅湾旅游度假区、海棠湾休闲度假区、亚龙湾旅游度假区等)。旅游度假区开发模式变迁,犹如其他经济制度变迁一样,都是嵌入在特定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结构之中的。那么,摆在社会科学研究者面前的问题是,我们如何来理解、解释这些林林总总的制度变迁呢?“科学研究的终极目标是理论解释,对现象的描述和分类是前科学阶段”(彭玉生,2011);在社会科学界,对理论解释的追求已经成为诸多社会学家对中国社会科学发展的急切呼吁(周雪光,2003;2009;彭玉生,2011)。因此,在目前国内关于旅游度假区开发模式的描述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已经取得一些成果的背景下,亟待更多的理论解释来加深我们对旅游度假区开发模式选择/开发模式变迁的理解。
  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尝试着以三亚市境内的旅游度假区开发模式变迁作为切人点,试图通过对开发模式变迁何以可能的回答,来透视三亚市乃至海南省经济社会领域的制度变迁,从而尝试着推进我们对转型期中国制度变迁的理解,也试图推进社会科学研究从“多重制度逻辑”这一分析框架/研究取向出发对制度变迁所做出的解释。
  需要指出的是,正因为本研究坚持制度变迁涉及多重逻辑,不同的逻辑必然有不同的主体,因此,毫无疑问会涉及不同的学科及相关理论。本研究并不试图基于某一特定学科或理论视角,对旅游度假区开发模式变迁(制度变迁)做出解释,而是尝试着从具体的研究问题出发,坚持制度变迁的多重逻辑这一理论框架和研究取向,整合社会科学的相关理论,对研究问题进行回答。例如,本研究将主要借鉴并整合组织社会学的新制度主义学派、经济社会学的新制度主义学派和新制度经济学(经济学的新制度主义)的相关研究成果。
  本研究想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是:多重制度逻辑视角下,旅游度假区开发模式的变迁是如何可能的呢?具体而言,本研究将致力于回答以下四组研究子问题:
  (1)作为一种制度安排的旅游度假区的开发模式经历了什么样的变迁?开发模式的变迁带来了什么样的政治、社会与经济后果?
  制度变迁是指新制度(或新制度结构)产生,并否定、扬弃或改变旧制度(或旧制度结构)的过程。制度变迁意味着新旧制度或制度结构的更替。因此,开发模式的变迁意味着一种新的开发模式替代原有开发模式。那么,作为一种制度安排的旅游度假区的开发模式经历了什么样的变迁?新的开发模式带来了什么样的政治、社会与经济后果?
  (2)作为转型期中国制度变迁的主体,地方政府是如何转变旅游度假区开发模式的呢?也就是说,旅游度假区开发模式的变迁是如何可能的?
  在市场化改革日渐推进的背景下,旅游度假区的开发建设,尤其是土地一级开发与招商引资工作,完全可以通过市场机制来自发调节,为什么地方政府还要借助行政力量来全方位主导、强势推进旅游度假区的开发建设呢?地方政府主导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所需要的能力从何而来?政府能力又是如何影响开发模式变迁的?地方政府推动开发模式变迁的合法性从哪里来?合法性资源是如何影响开发模式变迁的?地方政府如何运用、拓展合法性资源来消解合法性危机?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理论背景
1.2亟待关注的经验现实
1.3研究问题
1.4理论框架
1.4.1“制度变迁的多重逻辑”:一个分析框架
1.4.2开发模式变迁的多重逻辑:理论框架的拓展
1.5章 节 安排
第二章 文献回顾
2.1作为一种制度(安排)的开发模式
2.2社会学的制度变迁理论
2.2.1社会学的制度变迁研究:一个概述
2.2.2市场转型论与地位权力论:国家与市场关系的论争
2.2.3国家一市场共生演化:一种整合的尝试及其改进
2.2.4多重逻辑下的制度变迁: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2.2.5小结与启示
2.3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
2.3.1制度变迁的动力
2.3.2制度变迁的模式/路径
2.3.3制度变迁的影响评价:以财政分权研究为例
2.3.4制度变迁的研究方法
2.3.5小结与启示
2.4制度/制度变迁视角下的发展模式及其变迁
2.4.1要素禀赋结构、比较优势与中国发展模式选择
2.4.2“国中之国”与多样化的地方发展模式
2.5制度变迁视角下的旅游发展模式变迁
2.5.1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制度变迁研究
2.5.2旅游经营管理体制/开发模式/政策变迁研究
2.5.3旅游度假区开发模式及变迁研究
2.6本章 小结
第三章 研究过程与方法
3.1案例的选择
3.2调研过程
3.3研究方法
3.3.1方法论:研究过程的逻辑与思路
3.3.2研究方式、具体方法与技术
3.4研究可进人性
3.5本章 小结
第四章 国家与市场的共生演化:对三亚市发展的历时性阐述与解释
4.1三亚市旅游城市发展的阶段:一个历时性阐述
4.1.1激情与探索期(1988~1991)
4.1.2疯狂与躁动期(1992~1994)
4.1.3低迷与反思期(1995~1999)
4.1.4恢复与升温期(2000~2005)
4.1.5反思与调整期(2006~)
4—2国家与市场的共生演化:对三亚市发展历程的一个解释
4.2.1资源禀赋结构、国家战略与发展道路选择
4.2.2市场化、官员激励转轨与房地产业的“非常规”发展
4.3本章 小结
第五章 海棠湾国际休闲度假区开发模式变迁
5.1海棠湾国际休闲度假区简介
5.2海棠湾国际休闲度假区开发模式变迁历程
5.2.1开发权争夺阶段(2004~2006)
5.2.2政府主导开发模式阶段(2007~)
5.3本章 小结
第六章 政府能力、合法性资源与开发模式变迁:对海棠湾案例的解释
6.1政府能力与开发模式变迁
6.1.1问题的提出
6.1.2政府能力:一个理论视角
6.1.3政府能力与开发模式变迁
6.1.4小结
6.2合法性资源与开发模式变迁
6.2.1问题的提出
6.2.2合法性资源:一个理论框架
6.2.3合法性资源与政府主导开发模式
6.2.4小结
6.3开发模式变迁的逻辑
6.4本章 小结
第七章 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开发模式变迁
7.1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简介
7.2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开发模式变迁历程
7.2.1政府主导模式阶段(1995之前)
7.2.2企业主导模式阶段(1995~2008)
7.2.3政府主导、企业配合模式阶段(2008~)
7.3本章 小结
第八章 制度费用与开发模式变迁的路径依赖:对亚龙湾案例的解释
8.1亚龙湾开发模式变迁的路径依赖:若干经验证据
8.2开发模式变迁路径依赖的生成
8.2.1路径依赖的两种模式:“不断被践踏的小径”VS.“道路分岔口”
8.2.2制度费用:一个理论视角
8.2.3理论整合:基本命题与经验证据
8.3开发模式变迁的逻辑
8.4本章 小结
第九章 官员激励与开发模式实施:海棠湾与亚龙湾的比较
9.1开发模式实施进展的鲜明对比
9.2现有解释及其问题
9.2.1行政管理约束
9.2.2政治约束(权力关系)
9.3官员激励作为根本原因
9.4本章 小结
第十章 结论与讨论
10.1研究结论
10.1.1“多重制度逻辑”分析框架
10.1.2多重制度逻辑视角下的旅游度假区开发模式变迁何以可能
10.2研究贡献
10.3研究局限与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部分访谈大纲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