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研究问题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除刘俊(20lO;2011),刘俊、保继刚(2008)等学者对亚龙湾旅游度假区的开发模式进行过较为深入的个案研究,刘俊(2007)对中国旅游度假区治理结构的变迁进行过整体性的考察外,目前尚无关于旅游度假区开发模式选择及变迁的解释性研究,遑论具体到海南省、三亚市等特定地域的旅游度假区开发模式变迁的理论解释。从作者实地调研的发现来看,近年来,海南全省范围内的经济开发区(包括旅游度假区)普遍经历了开发模式的变迁(典型的区域有洋浦经济开发区、石梅湾旅游度假区、海棠湾休闲度假区、亚龙湾旅游度假区等)。旅游度假区开发模式变迁,犹如其他经济制度变迁一样,都是嵌入在特定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结构之中的。那么,摆在社会科学研究者面前的问题是,我们如何来理解、解释这些林林总总的制度变迁呢?“科学研究的终极目标是理论解释,对现象的描述和分类是前科学阶段”(彭玉生,2011);在社会科学界,对理论解释的追求已经成为诸多社会学家对中国社会科学发展的急切呼吁(周雪光,2003;2009;彭玉生,2011)。因此,在目前国内关于旅游度假区开发模式的描述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已经取得一些成果的背景下,亟待更多的理论解释来加深我们对旅游度假区开发模式选择/开发模式变迁的理解。
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尝试着以三亚市境内的旅游度假区开发模式变迁作为切人点,试图通过对开发模式变迁何以可能的回答,来透视三亚市乃至海南省经济社会领域的制度变迁,从而尝试着推进我们对转型期中国制度变迁的理解,也试图推进社会科学研究从“多重制度逻辑”这一分析框架/研究取向出发对制度变迁所做出的解释。
需要指出的是,正因为本研究坚持制度变迁涉及多重逻辑,不同的逻辑必然有不同的主体,因此,毫无疑问会涉及不同的学科及相关理论。本研究并不试图基于某一特定学科或理论视角,对旅游度假区开发模式变迁(制度变迁)做出解释,而是尝试着从具体的研究问题出发,坚持制度变迁的多重逻辑这一理论框架和研究取向,整合社会科学的相关理论,对研究问题进行回答。例如,本研究将主要借鉴并整合组织社会学的新制度主义学派、经济社会学的新制度主义学派和新制度经济学(经济学的新制度主义)的相关研究成果。
本研究想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是:多重制度逻辑视角下,旅游度假区开发模式的变迁是如何可能的呢?具体而言,本研究将致力于回答以下四组研究子问题:
(1)作为一种制度安排的旅游度假区的开发模式经历了什么样的变迁?开发模式的变迁带来了什么样的政治、社会与经济后果?
制度变迁是指新制度(或新制度结构)产生,并否定、扬弃或改变旧制度(或旧制度结构)的过程。制度变迁意味着新旧制度或制度结构的更替。因此,开发模式的变迁意味着一种新的开发模式替代原有开发模式。那么,作为一种制度安排的旅游度假区的开发模式经历了什么样的变迁?新的开发模式带来了什么样的政治、社会与经济后果?
(2)作为转型期中国制度变迁的主体,地方政府是如何转变旅游度假区开发模式的呢?也就是说,旅游度假区开发模式的变迁是如何可能的?
在市场化改革日渐推进的背景下,旅游度假区的开发建设,尤其是土地一级开发与招商引资工作,完全可以通过市场机制来自发调节,为什么地方政府还要借助行政力量来全方位主导、强势推进旅游度假区的开发建设呢?地方政府主导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所需要的能力从何而来?政府能力又是如何影响开发模式变迁的?地方政府推动开发模式变迁的合法性从哪里来?合法性资源是如何影响开发模式变迁的?地方政府如何运用、拓展合法性资源来消解合法性危机?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