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四川旅游资源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4329846
  • 作      者:
    陈进忠,陈红涛编著
  • 出 版 社 :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四川旅游资源学(第2版)》分为四篇十五章:第一篇绪论,含四川旅游资源学的理论基础、四川旅游资源的第一环境——地理概要、四川旅游资源的第二环境——历史文化概要等三章;第二篇四川自然旅游资源,分为地质地貌类旅游资源、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气象与气候类旅游资源等四章;第三篇四川人文旅游资源,分为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建筑与设施类旅游资源、民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宗教文化旅游资源、人文活动旅游资源、城市旅游资源等六章;第四篇四川精品旅游线及景区,分为上、下两章。《四川旅游资源学(第2版)》具有一定理论性、实践性以及系统性、前瞻性,是一部较规范的四川旅游资源教材,既适用于普通高校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及相关专业,也可作为旅游企事业单位和旅游规划部门的参考资料,同时还可供广大喜爱四川旅游文化的读者选阅。
展开
精彩书摘
  六、雕版印刷步入黄金时代
  四川是宋代雕版印刷中心,有庞大的刻书印书网。当时评价“蜀刻书籍”有“四好”:版好、字好、墨好、纸好。成都与眉州,为两大蜀刻中心。蜀刻的三部巨著《太平御览》《开宝藏》《册府元龟》,规模最大,影响最深,对后世文化事业的发展功不可没。仅仅“开宝藏”《大藏经》一典籍,在成都刻版长达12年,共13万块版,计5000卷,现北京图书馆尚藏有部分残卷,已成为“稀世之宝”。
  南宋初年眉州官刻宋代之前的七部史书《宋蜀刻七史》,经宋、元、明、清,历代多次付印,保存使用了700多年,成为全世界保存最久、篇幅巨大的书籍雕版。可惜至清中期嘉庆年间失火而被烧毁。
  “宋朝蜀刻,甲于天下”,这是历史的客观评价。
  七、两宋“人文之盛,莫盛于蜀”
  宋代四川,文化昌盛,群星灿烂,故史家称:两宋“人文之盛,莫盛于蜀”,宋代“蜀学之盛,冠天下而垂无穷”⑨。
  蜀人在宋代官至宰相、宰辅者有20多人,《宋史》立传的蜀人有158人。《宋代蜀文辑存》一书辑录散见于群书中的蜀人遗文者就有452家2000多篇。据《画继》《图绘宝鉴》载,宋代蜀中著名画家达67人,“妙笔冠天下”。
  眉山苏洵、苏轼、苏辙占了中国“唐宋八大家”中3介席位。苏东坡堪称宋代诗、词、文、赋中的领袖,同时,在书法艺术上他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又与文同首创了“文人画派”。历数中国历史上能领千年风骚的大文豪,就应有苏东坡。据史籍所载,眉山苏氏25位男士之中,中进士的就多达10人。当然,“三苏”是整个苏氏家族中的杰出代表。
  与“眉山三苏”相类似,在四川一家几人名显于世的不少,如“阆中四陈”:陈省华、陈尧叟、陈尧佐、陈尧咨,官至宰相宰辅。“中江三苏”:苏易简、苏舜元、苏舜钦,以才华横益的“苏学士”苏舜钦为代表,为开创宋代爱国主义诗风奠定了基础。“绵竹三张”:张咸、张浚、张栻,张咸首开绵竹科举进士之先,张浚为抗金名帅、中兴宰相,也是他培养和提拔重用了岳飞;张栻是与朱熹互为师友的理学巨儒,“可为一代学者宗师”(南宋·陈亮)。“蒲江三高”:高稼、高定子、高斯得,以爱国刚正名显政坛诗坛;与高稼、高定子为兄弟关系的蒲江魏了翁,“忧民白发三千丈,报国丹青十二时”,是南宋一代名臣,为继朱熹、张栻之后的理学名家、教育家,所兴办的“鹤山书院”,培养了众多英才,并形成融合“苏氏蜀学”“范氏蜀学”与“二程洛学”的“鹤山学派”。
  此外,还有“华阳四范”“丹棱三李”“仁寿三虞”“井研四李”等。
  被誉为“翰林画工之宗”的高文进,和其子高怀节、高怀宝同为京师画院画师。他的祖父高道兴、父亲高从遇又是五代时四川著名的释道人物画家。一门四代“五高”名耀画坛,传为佳话,足以彰显两宋“人文之盛,莫盛于蜀”。
  中国绘画艺术史上,宋代四川开创了三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丰碑:
  其一,黄筌父子入宋后创建了历史上第一个的“国家画院”——“京师画院”,并开创绘画史上明确记载的第一个“画派”——“黄筌画派”。
  其二,文同与苏东坡首创中国“文人画派”——“湖州画派”(因文、苏曾先后被任命去湖州任职,故将所入画派也就称为“湖州画派”,实则应为“西蜀画派”)。其三,拥有石刻造像5万多尊、始凿于唐末五代、完成于南宋的巴蜀大足(现为重庆市管辖)石刻,主要集中在北山和宝顶山两处。北山石刻始建于唐景福元年(892年),直至南宋绍兴末年建成,前后历时250余年。其中北湾区大多为两宋作品,其表现手法强调块面,富于个性特色,,艺术性高。诸如数珠观音、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被艺术评论家誉为“东方维纳斯”。宝顶山摩崖造像由宋代名僧赵智凤主建,共13处、1万多尊。大足石刻的划时代意义在于:一是反映中国佛教造像至宋代趋于佛、道、儒三者合一与世俗化倾向;二是在我国北方石窟艺术衰落之后,在南方兴起的石窟艺术明珠,使中国石窟艺术南北各具特色、相映生辉,成为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八、科技走在世界前列宋代四川的科技有许多成果领先于全国,甚至走在世界前列。普州(今安岳)人秦九韶(约1202-1261年),于1247年完成世界数学巨著-《数学九章》共十八卷。其中,关于“大衍求一术(即不定分析)”“正负开方术”等,领先于欧洲四五百年。所以,外国学者认定秦九韶是“他的民族、他的时代以至于一切时期的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英国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称:“秦九韶发展了古代解高次方程的方法,他的方法与1819年霍纳重新发现的方法实质上是相同的。”
  巴中人张思训是北宋著名的天文学家,他制成世界上第一台自动天象仪——太平浑仪。这台仪器高达五六米,如多层楼阁,能自动演示日月星辰的运行,并有12个木人手执时辰牌,对应12时辰循环出来报时。他所发明的“擒纵器”,是世界上第一次采用水银的流动来作为动力。
  ……
展开
目录
第一篇 绪论
第一章 四川旅游资源学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四川旅游资源学研究对象及其属性
第二节 四川旅游资源学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四川旅游资源的分类
第二章 四川旅游资源的第一环境——地理概要
第一节 四川如何立于天地间
第二节 四川地理概要
第三节 “九天开出一成都”——北纬30°上的奇观
第四节 四川自然旅游资源的主要分布及其特色
第三章 四川旅游资源的第二环境——历史文化概要
第一节 四川——人类最早的起源地之
第二节 巴蜀五祖与三星堆、金沙文化
第三节 秦汉、蜀汉时代巴蜀的繁荣
第四节 唐五代巴蜀文化的兴盛
第五节 宋代四川又一发展高峰
第六节 元明清时代的四川
第七节 近现代四川的复兴
第八节 四川人文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及其特点

第二篇 四川自然旅游资源
第四章 四川地质地貌类旅游资源
第一节 四川地质地貌类旅游资源概述
第二节 地质旅游资源
第三节 地貌旅游资源
第四节 四川省地质公园
第五节 四川地质地貌旅游资源赏析、保护与开发
第五章 四川水域风光旅游资源
第一节 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概述
第二节 四川河段景观旅游资源
第三节 湖泊与池沼景观
第四节 瀑布与泉水景观
第五节 冰川景观
第六节 水域风光旅游资源的赏析、保护与开发
第六章 四川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
第一节 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概述
第二节 四川省森林、草原风光
第三节 四川植物景观
第四节 四川动物景观
第五节 四川省自然保护区
第六节 四川生物景观旅游资源的赏析、保护与开发一
第七章 四川气象与气候类旅游资源
第一节 气象与气候旅游资源概述
第二节 四川主要气象气候胜景
第三节 四川主要避暑胜地
第四节 气象与气候旅游资源的赏析、保护与开发

第三篇 四川人文旅游资源
第八章 四川历史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
第一节 历史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概述
第二节 四川古人类活动遗址遗迹
第三节 古蜀文化遗址遗迹
第四节 四川社会历史文化遗址遗迹
第五节 四川历史名人遗址
第六节 历史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的鉴赏、保护与开发
第九章 四川建筑与设施类旅游资源
第一节 四川建筑与设施类旅游资源概述
第二节 四川园林
第三节 四川民居建筑
第四节 四川古镇
第五节 四川重大工程建设
第六节 四川陵墓、阙、牌坊
第七节 四川会馆与书院
第八节 四川古建筑旅游资源的鉴赏、保护与开发
第十章 四川民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第一节 民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概述
第二节 四川物质民俗
第三节 四川社会民俗
第四节 四川精神民俗
第五节 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六节 四川民族民俗旅游资源的赏析、保护与开发
第十一章 四川宗教文化旅游资源
第一节 四川宗教文化旅游资源概述
第二节 四川道教旅游资源
第三节 四川佛教旅游资源
第四节 四川伊斯兰教及基督教旅游资源
第五节 宗教旅游资源的鉴赏、保护与开发
第十二章 四川人文活动旅游资源
第一节 四川历史名人及其旅游纪念地
第二节 四川景区的匾联与碑碣
第三节 四川人文活动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第十三章 四川城市旅游资源
第一节 城市旅游资源概述
第二节 四川城市博物馆旅游资源
第三节 四川主题公园旅游资源
第四节 四川城市康体娱乐设施旅游资源
第五节 四川城市产业旅游资源
第六节 四川城市旅游资源的鉴赏、保护与开发

第四篇 四川精品旅游线及景区
第十四章四川精品旅游线及景区(上)
第一节 九黄线
第二节 峨眉乐山线
第三节 三国文化旅游线
第四节 红色旅游线
第五节 攀西阳光度假旅游线
第十五章四川精品旅游线及景区(下)
第一节 嘉陵江流域生态文化旅游区
第二节 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
第三节 蜀南竹海石海生态文化度假旅游区
第四节 “两湖一山”休闲度假旅游区
第五节 四川精品旅游线的鉴赏、保护与开发

附件1 四川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附件2 四川省新五大旅游区规划建设方案(二○○六年八月)
附件3 新五大旅游区范围
附件4 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