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运输和商业地理学
1.3.1贸易和商业地理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社会的财富主要取决于农业产出,这意味着人口越多,所创造的财富就越多,因而人口数量的多少会对贸易模式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然而借助机械化的生产和生产消费过程中的规模效应,工业革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种关系。社会经济系统通常建立在贸易和交易的基础上,因为专业化与效率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工人通过劳动获取报酬,而企业通过产品获得利润。贸易的特性是使用自身的拥有物来换取交换媒介,通常指货币。在贸易交换过程中,通常涉及了资金流、信息流、商品流以及半成品和产成品的流动和转移行为,上述这些都要求我们对商业地理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商业地理。主要研究贸易行为的空间特征问题,包括贸易的原因、性质、起点和终点等,同时它还注重对于交易和合约行为的研究。商业地理的规模和范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从个人在商店中购买商品到跨国公司与其供应商之问进行交易都可以视为贸易。
从空间上讲,贸易行为起点与终点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逻辑关系。它反映了相关市场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产业结构特征,同时也反映了运输成本、运输距离、政治关系以及货币汇率等一系列其他因素。贸易行为的产生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可用性。从煤炭到计算机芯片,任何的商品必须具有一定的可用性,同时人们对于这些商品必须具有使用需求。换句话说,某个地方对某种商品存在需求,而其他地方则存在相应的商品盈余。盈余既可以简单理解为一种生产投资能力,例如修建一家装备工厂,同时也可理解为一种资源的可利用性,例如化石燃料、矿产以及农产品等。
可运输性。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得商品可以从起点被运送至目的地。可运输性的实现主要有三个阻碍性的因素,即政策壁垒(关税、配额、限额)、地理障碍(时间、距离)和交通障碍(有限的载运能力)。运输距离和基础设施的载运能力对贸易有着重要的影响。
交易能力。贸易行为要在合法的条件下进行,这意味着贸易要具有共同认可的货币和规范商业交易的相关法律环境,例如税收以及诉讼等。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交易环境变得十分复杂,但同时这种环境在促进区域、国家和国际的贸易发展水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商业贸易中,涉及运输的基本文件包括信用凭证和提单等。1936年的国际商业条款包括了关于运输的相关条款,并且明确了这些条款需要进行定期的更新和修订。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