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国内检视
就目前而言,国内对于旅游与幸福的专门研究的相关文献甚少。许春晓、王亮(2007)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对居民主观幸福感与出游意愿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这一研究其实是以幸福感为基点,探究幸福感对于出游率的影响。张金岭(2008)认为:“旅游是人们获得人生快乐的一个重要途径和生活方式,也是一个社会全面提高居民快乐指数的必然选择。”因此要着眼于快乐经济学的理论,主张以此推进旅游体验研究。黎志逸等(2009)构建了旅游目的地居民物质、人际以及精神指数,以与之相对应的满足感、价值感和愉悦感来整体评价旅游目的地居民的幸福指数。亢雄(2009b)的《试论旅游的幸福维度》一文认为,旅游因其乐生价值、康体价值、伦理价值、审美价值、文化价值等,对人具有独特的幸福意义。亢雄、马耀峰(2010)从旅游幸福的可能性出发,对旅游如何成为人的幸福、幸福的旅游何以可能展开探讨性论述。刘严(2009)则认为:“旅游正在成为我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体现。”因此,旅游幸福指数应该成为国民幸福指数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结合旅游六要素进行指标建立和旅游幸福指数模型建构。陈有真(2009)从经济收入与幸福感的关系人手,认为发展旅游促进经济增长、提高人民收入是提高百姓幸福感的有效途径。还有论者从休闲与人生、幸福等视角对于休闲与幸福进行研究和探讨。肖飞(2010)则认为旅游已经成为人们增加生活幸福感、增强人们的尊严度的必要条件,同时旅游是较高层次的民生问题。此外,台湾学者Lu0 Lu(2001)针对中国学生对于幸福观的研究得出一个结论,即幸福是为一种心理的满意和满足;是积极的情感或情绪;是一种和谐的状态的存在;幸福是可以实现的。随后,LuLu(2005)等通过进一步研究,探讨人格特质、参与、休闲满意度、幸福和休闲之间的关系,选取大学生作为被试样本,研究发现:几乎所有休闲参与的外向性显著,但神经质与所有的休闲活动并没有相关;外向性与休闲满意度显示正相关,神经质与休闲满意度显示负相关;外向性和神经质是幸福的重要预测因子,休闲满意度有其在人格特质和其他方面被控制的增效作用。在对这一研究问题的评价上,研究者预测,探讨人格研究与主观幸福,休闲是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但却是一个潜在的、富有成效的“舞台”。
台湾“中央大学”陈小雯(2009)的论文《旅游与幸福》(Tou,iSm andWell being)从哲学的角度对旅游与幸福进行了思考。论文认为“旅游幸福包括旅游者与旅游地两者的幸福”。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