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海运物流与港口城市-区域发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401151
  • 作      者:
    庄佩君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庄佩君,浙江定海人,理学博士,教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现在宁波大学从事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航运经济与政策、海运物流和港口城市区域发展,曾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等10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及省级课题10余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经济地理》《中国航海》《地理研究》和《中国交通报》等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译著、国家级“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教材2部。
展开
内容介绍
  全球海运物流网络体现网络、流和相互依存等全球化历史路线海陆向物流网络整合深刻地影响着港口空间组织,港口、城市和区域的空间关系更趋复杂《海运物流与港口城市:区域发展》通过物流管理和城市科学的融合性探索,构建海运物流空间组织和港口城市一区域相互关联的逻辑框架,分析港口海运物流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机制,探讨港口城市区域的空间演进过程和机制。《海运物流与港口城市:区域发展》详细阐述了全球海运物流的发展及其组织结构和体制保障、全球海运物流网络的运营组织和功能特征,以及中国沿海港口嵌入其中的方式和机制,结合宁波案例,论证了海运物流活动集聚和港口城市的互动发展与空间迁移机制:探讨了全球海运物流网络在港口城市-区域的空间组织和治理体制与机制创新等。
  《海运物流与港口城市:区域发展》可为增强港口和港口城市功能、促进区域合作提供启示,可供相关领域研究者和实践者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1.码头和陆上运输设施区和商业区
  江北岸的轮船作业区在江北岸三江口至下白沙一带。这里的河道水深稳定,港池和航道条件较好,兴建了四座靠泊1000~3000吨级船舶的码头,分别是宝隆行华顺码头、招商局的江天码头、英商太古轮船公司的北京码头和宁绍轮船公司的宁绍码头(郑绍昌,1989)。船舶载重能力较帆船时代上升了一个数量级,码头作业方式也发生了改变,水陆衔接通过仓库中转,为此码头沿岸又修建了货栈和堆场。江北码头一带还有小型石勘式码头,供驳船和洋式帆船使用,货轮在港的作业方式改为水水驳运上栈。1862年美商旗昌洋行建造了趸船式浮码头后开通了定班货轮。这一时期江北岸外滩修建了一条新式马路(今江北新马路),铁路也开通至附近的大庆南路。
  江北主要码头滨江带是船公司办公、货物仓库、旅客候船室,相关的洋行、报关行和中转行等商业机构,以及为海员、旅客和商人服务的旅馆餐饮等设施的集聚地,也是海关等海运物流活动管理机构的办公区位。
  2.沿水道的近代工业区
  1887年宁波近代民族工业兴起,许多的服务业设施集聚在轮船码头滨水地带,导致近代大型工厂难以进入港区内。最早的通久源纺纱织布局、和丰纱厂、太丰面粉厂和永耀电力公司等就围绕着这个主港区的水道而建。
  码头周边形成宁波近代工业区,其中码头和水运物流的重要作用有三方面。第一,所有企业的进货物流都依赖于水运,包括进口设备和从外埠输入的原料,因此临近码头意味着最低的向内物流成本区位。例如,柴油引擎、锅炉大型机械设备和许多机件都需进口;印染针织业的原料白布、粗纱,火柴厂的原料盐酸和赤磷,绸厂、机器厂和铁工厂等所需设备及原料亦皆来自上海①。第二,产品销售或下游生产环节依赖于航运网。许多产品销路在上海等外埠和国外,如通利源榨油厂的花生油大半销往美国;和丰纱厂、美球针织厂和恒丰印染织厂的产品大部分销往上海或由上海转售长江各埠,各绸厂产品大多运往上海炼染后出售(竺菊英,1995)。因此这些大型工厂都靠近甬沪线的江北轮船码头。另外,当时陆上运输基础设施差,无论是近郊运输还是远程运输都依靠水路运输,一些小型工厂的产品销售也通过内河运输至本埠或省内的市场。第三,因码头而形成的发达的商业服务业,为工业化发展提供了合适的环境。临码头之地已为商业活动所占据,大型工厂难以在此地临江而建,因此选择靠近江北岸码头区和与此相通的附近水道边。例如,这一带集中着宁波近代工业的五大工厂:最早的通久源纺纱织布局、和丰纱厂、太丰面粉厂、永耀电力公司和通利源榨油厂。这些临江而建的工厂内各交通要道都可通向江边码头。例如,和丰纱厂的厂内各交通要道设有小铁轨通向码头。到1921年全宁波39家近代化工厂企业几乎都在江北码头附近通航水道边,较大的还有奉化江西岸的美球针织厂、恒丰印染织厂,战船街的和丰电厂。到1932年全市有工厂158家。由于当时运输体系依然倚重内河运输,所以大多数厂子都在城市主要的江岸码头附近。一个较大范围的近代工业区从江北外滩、外滩甬江对岸、城区奉化江两岸和余姚江南岸开始形成。
  江北岸港口的对外开放也带来了西学和新闻报业在宁波的萌芽。许多与西人相关的活动较多地集中于码头周边。例如,教会学校、西医医院和报馆印刷企业,其中有江北槐树路、草马路和泗洲塘一带的六家教会学校;在江北钰纪钱庄创办的宁波人自己的第一份报纸《甬报》;江北天主教堂创办的《宁波小报导》;设在江北卢氏宗祠的华花圣经书院是宁波最早的印刷企业;还有槐树路的惠爱医局和白沙路的体生医院等。
  ……
展开
目录
第一篇 导论
第一章 港口与城市、区域关系研究新思维
第一节 从全球化视角重审港口与城市、区域关系
第二节 港口与城市、区域关系研究标靶
第三节 港口与城市、区域关系研究路线
第二章 港口与城市、区域关系的研究轨迹
第一节 港口与城市的空间功能关系
第二节 港口与区域的腹地关系
第三节 港口研究面临的问题和启示

第二篇 海运物流与其全球网络和区域嵌入
第三章 全球化背景下的港口和海运物流
第一节 供应链和物流管理的全球化
第二节 供应链全球化和运输转型
第三节 海运物流——港口和海运研究的新范式
第四章 全球海运物流网络
第一节 全球海运物流服务发展
第二节 全球海运物流发展的保障因素
第三节 全球海运物流网络的空间组成
第四节 全球海运物流网络的组织
第五章 全球海运物流网络中的中国沿海区域
第一节 太平洋西岸的中国沿海港口群
第二节 中国沿海区域嵌入全球海运物流网络的方式
第三节 中国沿海区域嵌入全球海运物流网络的市场机制

第三篇 海运物流与港口城市和区域关系
第六章 海运物流集聚与港口城市发展:港、城界面的变化
第一节 港,城界面的概念及内涵
第二节 宁波港.城界面的演变
第三节 海运物流与城市发展的互动机理
第七章 支撑全球海运物流的战略新空间:港口城市.区域
第一节 港口城市、区域的内涵、成因和空间性
第二节 宁波港口城市一区域的浮现
第三节 港口城市,区域的空间特征

第四篇 海运物流体系的空间治理
第八章 建构港口城市·区域的机制体制创新
第一节 港口城市、区域空间治理面临的挑战
第二节 基于多元主体和共同认知的海运物流共同体
第三节 海运物流共同体共同治理港口城市,区域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