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亨利二世与托马斯·贝克特政教之争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8218654
  • 作      者:
    曹为著
  • 出 版 社 :
    云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曹为,男,1982年生,重庆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在《历史研究》、《思想战线》、《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刊物发表论文数篇。
展开
内容介绍
  《亨利二世与托马斯·贝克特政教之争研究》讨论亨利二世与托马斯·贝克特的政教之争。这场政教之争始于贝克特出任坎特伯雷大主教,终于贝克特殉道,斗争持续八年之久,涉及问题包括犯罪教士豁免权、服从王室习惯法的条件、英国教会与罗马教皇的关系、坎特伯雷大主教特权及其与英国王权关系等。由于争议主题不断变化,依次触及当时政治中数个关键问题,又因为斗争进程和结局富有戏剧性,遂使这场政教之争在中世纪政教关系史上占据显赫位置。自11世纪中叶至14世纪初,政教之争成为西欧中世纪政治史的核心问题。围绕政教之争,对于今人而言耳熟能详的各种政治辩论及制度设计初露端倪,更重要的是,这些论题在当时并不局限于学院式的讨论,而是直接地表现在现实斗争中。因此,深入研究政教关系,对于我们梳理西欧中世纪政治史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而探讨亨利二世与托马斯·贝克特的政教之争,则是研究12世纪英国政教关系的极好切入点。
展开
精彩书摘
  《亨利二世与托马斯·贝克特政教之争研究》:
  无论亨利、亚历山大、索尔兹伯里的约翰还是弗里奥德,都试图避免将问题上升为原则之争。这在亨利和亚历山大的措施中时有体现,在索尔兹伯里的约翰和弗里奥德的著述中多有说明。贝克特几乎照搬了索尔兹伯里的约翰的抵抗暴君理论,但又造成一种可怕的颠倒。在索尔兹伯里的约翰那里,抵抗暴君原是经权关系中权宜的一面,贝克特的持续斗争,却使之具有经常的意味。这就为《论政府原理》蒙上了一层革命的色彩。相比而言,弗里奥德的论述更符合那个时代最优秀政治家的思考方式。
  贝克特曾多次写信严厉指责弗里奥德。对此,弗利奥德有一封著名的回信。在这封信里,弗里奥德追溯了贝克特出任大主教以来的重要事件。奢侈腐化、雄心勃勃的贝克特因国王的意志被任命为坎特伯雷大主教。从此开始,教会与国家的和谐关系就开始被破坏。在犯罪教士问题上,贝克特非常不理智地将问题上升到教会自由的高度,这引得国王公布《克拉伦敦宪章》,以之维护传统王权。当主教们组成统一战线抵制国王时,贝克特竟首先屈服,并要求其他主教承认《克拉伦敦宪章》。然而,即使这样,贝克特也不让教会安宁。他很快反悔,打破自己的誓言,并试图逃往国外。在北安普顿会议上,贝克特的激情和狂妄造成剑拔弩张的局势,主教们却能保守中道,找到办法避免参与审判大主教。贝克特逃亡大陆后,他对亨利的控诉多不属实,英国教会也因失去首领而暴露在国王的愤怒下。②事实上,在弗里奥德看来,贝克特与亨利之争中的大多数问题并非你死我活的原则之争。它们只是需要审慎灵活的处理,要求心平气和的妥协。最后,弗里奥德指出,殉道值得尊崇,但因强势而招致死亡,却是可耻的。①五年后,贝克特果然身死坎特伯雷大教堂的祭坛上。弗里奥德可谓预言者。
  在12世纪的政治舞台上,原则之争已非新奇之物。那个时代最优秀的政治家们试图避免这种灾难,拒绝僵硬地处理政教关系。弗里奥德在一封长信中,很好地表达了这种时代精神,我们也可以将之看作弗里奥德关于政教关系的一般阐述:
  教权和王权是上帝赐予的两种权力,两者之间没有绝对的高低。应当说,每一个都在特定方面高出另一个。根据问题所属的不同领域,两种权力应当交替充当裁判者和被裁判者。从现状来看,教会持有的权利,部分出自其固有的神圣性质,部分出自历史和现实原因。纯属精神方面的事务,只能由教会决定。在这个领域里,甚至国王也只是儿子和学生,他必须服从教会的意志,他的过犯将受到教会处罚。属于物质方面的事务,分两种情况区别对待。有些物质利益,如献祭所得,是教会因其神圣性质而享有的,世俗权力不得干涉;有些物质利益,如土地及其他财产,是由国王及其他世俗贵族捐赠的,对于这些物质利益,教会固然有权享有,但若捐赠者在这些赠礼上附有某些义务,这也在合理范围内。在这个意义上,国王将土地授予主教,主教则因此对国王负有封建义务。因此,教会既应服从上帝,也应服从国王。教会贵族,既是主教,也是国王的封臣。他们有权参与王国政务,也因此承担服从王室习惯法的义务。
  ……
展开
目录
引言

第1章 亨利二世与贝克特政教之争的研究综述
1.1 研究对象与选题意义
1.1.1 研究对象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状况
1.2.1 西方研究状况
1.2.2 国内研究状况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政治的“自然状态
1.3.2 政教之争
1.4 研究思路、创新之处和研究难点
1.4.1 研究思路
1.4.2 创新之处
1.4.3 研究难点
1.5 资料状况
1.5.1 史料
1.5.2 研究著作
1.5.3 研究论文

第2章 诺曼时期政教关系的建构与变迁
2.1 威廉一世时期的政教关系
2.1.1 诺曼征服前的英国教会
2.1.2 格列高利改革的政治影响
2.1.3 兰弗兰克及诺曼王朝政教关系的确立
2.1.4 威廉一世与兰弗兰克的政治技艺
2.2 从威廉二世到斯蒂芬的政教关系
2.2.1 威廉二世与安瑟伦的斗争
2.2.2 亨利一世恢复政教平衡的努力
2.2.3 斯蒂芬时代教会势力的膨胀

第3章 亨利二世与贝克特政教之争的进程
3.1 出任坎特伯雷大主教及最初的冲突
3.1.1 出任坎特伯雷大主教的背景
3.1.2 出任坎特伯雷大主教的困难
3.1.3 应对措施与最初冲突
3.2 犯罪教士问题和威斯敏斯特会议
3.2.1 教士犯罪作为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
3.2.2 犯罪教士四案
3.2.3 威斯敏斯特会议上的辩难
3.3 权宜、原则和《克拉伦敦宪章》
3.3.1 避免原则之争的尝试及失败
3.3.2 《克拉伦敦宪章》,王室习惯法的条文化
3.3.3 复古抑或创新,克拉伦敦会议上的原则之争
3.4 封建法权和北安普顿会议
3.4.1 北安普顿会议起因
3.4.2 北安普顿会议进程
3.4.3 北安普顿会议评论
3.5 流亡、回归和殉道
3.5.1 桑斯教廷上的交手
3.5.2 维泽莱布道前后的斗争
3.5.3 从蒙米赖会议到弗里特伍会议
……
第4章 亨利二世与贝克特政教之争的后果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