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民国时期粤汉铁路历史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5019180
  • 作      者:
    庞广仪著
  • 出 版 社 :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庞广仪,历史学博士,副教授,1977年出生,广西钦州人,2009年获得苏州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史。著作《粤汉铁路艰难的筹建与“国有化”》2012年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展开
内容介绍
  《民国时期粤汉铁路历史研究》探索性地引入社会学的理论,从各种政治力量对铁路“利”“权”的争夺、博弈出发,进而探讨粤汉铁路兴筑过程中所涉及的政治、经济、社会、外交和科技等错综复杂的关系,以期更全面地考察铁路干线与整合国家力量、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等方面的互动,从而能更清晰地对粤汉铁路筹建、兴筑和运营的整个历史进行综合研究。
展开
精彩书摘
  《民国时期粤汉铁路历史研究》:
  第二节 粤路“收归国有”工作的完成
  1920年年底,孙中山及陈炯明武力驱逐了桂系军阀,重新开府广州;1922年6月,孙中山和陈炯明分道扬镳并刀兵相向;1923年2月,驱逐陈炯明之后的孙中山在广州重建海陆军大元帅府。此后,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援助之下逐步巩固了对广东的统治,粤路“收归国有”工作也在此背景下水到渠成地完成。
  一、政府与社会对“粤路国有”策略的认可
  与晚清政府和桂系军阀“粤路国有”举措所引起的社会激烈反对、政治派别的相互拆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元帅府(1925年后改组为国民政府)的收路计划得到了政府内部和社会各界的认可与支持。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粤路“收归国有”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力量根据经验与现实共同总结出来的经济整合策略
  纵观孙中山一生,为了按照其设想建造和重造民国,可谓历尽了起伏跌宕。尤其是其赖以开展革命运动的各种国内外力量的背离,更使孙中山感受到了切肤之痛,同时也对国情有了更深入透彻的认识。重新开府广州之后,孙中山把牢牢控制政权视为引导国家和民族走向理想社会的必备条件。而若要取得国家政权,以下条件缺一不可:一是建立强有力的权力运作系统,统一指挥,令行禁止;二是建立强大的军事实力支持,以及高效的暴力镇压系统,以保持辖区内社会秩序的稳定;三是政府积极干预经济,确保充足的财政实力的支持,以保障必要的开支;四是对组织成员进行有效的意识形态教化。
  孙中山的以上认识,尤其在政府积极干预经济方面,得到了其追随者和革命盟友的高度认同。孙中山的追随者们同样也为了建造一个理想的“中华民国”而对其不离不弃。他们很多都有着留学背景,在发展国家经济方面,有主张师法英美的,有主张师法德国的,有主张师法日本的。当时,英、美、德、日等强国在经济上都不约而同地强调了国家干预。如被孙中山及其追随者称之为“民主政治的摇篮”的美国,为了有效整合国民经济,在铁道、电气、水运等领域都采取了国有化措施。德国和日本都是被孙中山及其追随者视为“以弱求强”的典范,而它们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由国家控制经济命脉。当年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将全国铁路收归国家,并由国家经营银行和各种大实业,被孙中山誉为:“以国家权力,使一国经济之发达均衡而迅速也。”①日本更是在铁路等领域采取了“国家控制,军方介入”的方式。
  在孙中山最困难时刻施以援手的革命盟友苏联,其经济基础原先亦相当薄弱(“一战”前沙俄是列强中最弱者),十月革命之后国势蒸蒸日上,不但迅速医治了战争创伤,而且打败了列强的武装干涉。苏联赖以制胜的法宝之一是“新经济政策”,它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存在与发展,但在事关国家命脉的铁路、银行、水运和重工业等领域,则毫无争议地采取了国家控制、高度集中的发展模式。孙中山对苏联的国家干预经济的做法高度赞扬:“有俄国的方法以为模范,虽不能完全仿效其办法,也应仿效其精神,才能取得成功。”②
  1923年1月1日,由改组后的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和苏联顾问共同拟定的《中国国民党宣言》发表,《宣言》高度强调了经济集权的重要性:“铁路、矿山、森林、水利及其他大规模之工商业,应属于全民者,由国家设立机关经营管理之,并得由工人参与一部分之管理权。”③
  ……
展开
目录
绪论
一、研究意义
二、相关文献资料与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与论证结构
四、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历尽曲折的“借款筑路”和“干线国有”
第一节 清末保路运动到民初借款筑路的转变
一、从抵制铁路外债到革故鼎新——资产阶级革命派对保路风潮的“革命化”运作
二、民初的“借款筑路”与“干线国有”
第二节 政局动荡与干线工程的延误
一、祸结兵连,路债变战费
二、“一战”后整修湖广铁路计划的落空

第二章 粤路由“商办”到“国有”的归趋
第一节 粤路收归国有的客观诉求——干线商办举步维艰
一、难以践行的商办章程
二、未曾停息的军政集团争夺
三、无从自拔的财务困境
四、与国有铁路、外资铁路尴尬的对比
第二节 粤路“收归国有”工作的完成
一、政府与社会对“粤路国有”策略的认可
二、营业整顿、路局合并
三、全盘“国有”、购股安民

第三章 “庚款筑路”计划在内外交困中落实
第一节 粤汉干线贯通的客观诉求
一、化解畛域之争、抗击外侮的诉求
二、平息派系纷争之所倚
三、“国利民福”之所凭
第二节 中英“庚款筑路”的磋谈
一、“庚款筑路”共识的达成
二、中英筑路庚款约束条件的商谈
第三节 严谨有序的购料活动——以株韶段庚款购料活动为中心
一、合理用款、严格选料
二、政治策略在购料过程中的渗透

第四章 工程技术和管理团队的历练
第一节 株韶段工程局卓越的组织与指导工作
一、工程领导小组的组建与授权
二、严谨的技术指导工作
第二节 湘鄂段基建与营业的整理
一、铁道部对湘鄂段整顿工作的部署
二、基础设施的整理
三、开源工作——营业整理
四、节流工作——账务整顿

第五章 工人的组织管理和意识形态灌输
第一节 株韶段包工筑路及其制度的演进
一、包工制度简况及其意义
二、早期挫折及经验总结
三、包工制度的改进和民工意识形态灌输
第二节 湘鄂段员工的管理、意识形态和优抚工作
一、铁路员工纪律的整顿和素质的提升
二、铁路上的国民党党务、工会和意识形态工作
三、消费合作和优抚工作

第六章 交通大动脉作用的彰显
第一节 并网联运与经济价值的凸显
一、并网联运、优势凸显
二、交通动脉经济价值的凸显
第二节 干线贯通与派系力量整合
一、两广实力坐大与离心倾向加剧
二、宁方“以路调兵”压服两广
第三节 干线贯通与救亡图存
一、粤汉铁路对正面战场的运输支持
二、配合后方建设和转运后撤人员
三、抗战期间铁路员工的英勇表现
四、豫湘桂战场的溃败与东线诸路的沦陷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