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国有企业改革实录:1998-2008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4144512
  • 作      者:
    邵宁主编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国有企业改革实录(1998~2008)》真实、客观地反映了1998~2008年间国企改革的场景,从“三年脱困”的一系列改革——减负放权,重组改制、减员增效,增资减债、关闭破产、主辅分离、分离企业办社会等,到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直至新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建立,国有企业开始走上与市场经济接轨的发展之路,涵盖了其间所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重要政策出台以及实施过程。
展开
精彩书摘
  (二)承包制方式百态
  承包经营责任制作为普遍推行的改革方式后,各地在具体实践中进行了多种方式的探索,充分显示了中国国企改革实践的丰富性。
  1.招标承包
  招标承包实际上是把经营者选聘和承包经营责任结合起来,实行能人治企。1987年,招标承包的方式还只是在少数地区和个别微利、亏损的中小企业试点。到1988年,全国实行承包责任制的企业中,招标选聘经营者的已达30%,。为推动招标选聘经营者的丁作,1988年6月,中央组织部和人事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积极推进竞争招标选聘企业经营者,并就有关政策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北京、天津、吉林、辽宁、河北、湖北,以及福州、苏州、哈尔滨、洛阳等省市也分别制定了招标竞争承包的有关规定,有的地方还初步建立了承包、发包市场,成立了承发包工作指导小组,使招标承包逐步科学化、规范化。
  公开招标选聘经营者有力地促进了企业改革。一是开始突破选拔、任用企业领导干部的传统做法,使选拔干部由封闭式变为开放式,拓宽了选人视野,使企业人事制度发生变革,一大批经营管理人才脱颖而出。二是改变政府“一对一谈判”确定企业承包基数的格局。通过招标者的竞争,确定企业承包基数.使承包指标趋于科学合理。三是调整了主管部门同企业的关系,促进了企业经营自主权的落实。四是增强了企业经营者的责任感,树立了他们的权威,有利于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
  2.试行全员风险抵押承包
  全员风险抵押承包是指企业经营者和全体职工均缴纳一定数额的承包抵押金,与企业共担承包经营风险,若企业完不成承包合同规定的上缴利润额,要以抵押金补足,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负盈不负亏的问题,增强了承包人的风险约束机制。全员风险抵押把经营者和全体职工的利益搁在一起,而他们的利益又同企业经营成果密切相连,职工和经营者共担风险,以此强化全体职工的经营意识,有利于增加企业的凝聚力。1988年,全国实行承包制的企业中,有25%实行全员风险抵押承包,少数地区甚至超过80%。
  3.竞争上岗优化劳动组合
  承包制的层层推行要求明确岗位责任,落实岗位责任制是完成经营承包的前提。“大锅饭”的用工制度在承包责任制中受到了冲击。1985年,北京、沈阳、青岛、株洲4城市先后在部分企业进行优化劳动组合试点。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1988年年初,国家经委在全国承包经营座谈会上提出了“要大力推行优化劳动组合,推进劳动制度改革”。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破冰起航:1998年以前的国有企业改革
一、国企沉浮:曾经的辉煌与现实的挑战
(一)为共和国奠基:初步建立起较为独立和完整的工业体系
(二)体制之困:“笼中鸟”难飞
(三)困境破局:在市场中探寻改革新生之路
二、放权让利:走向市场的现实起点
(一)四川扩权捷足先登
(二)政策引导为扩权改革助力
(三)活力在改革中进发
三、经济责任制:责任与权利之间的权衡
(一)跟着实践走——经济责任制的兴起
(二)不拘一格的创造——经济责任制的主要形式
(三)有限的成效推动新的探索
四、“利改税”:规范国家与企业分配关系的初步尝试
(一)试水“利改税”
(二)“放水养鱼”:第一步“利改税”
(三)“打破条块”:第二步“利改税”
(四)“利改税”的得失
五、经营方式的变革:承包经营责任制
(一)承包经营责任制应运而生
(二)承包制方式百态
(三)“一包”并不“全灵”
六、股份制出场:实践呼唤深层的制度创新
(一)全新视角——股份制的引入
(二)走向制度创新之路
七、破“三铁”:深层利益关系的调整
(一)转机制——回归市场的条件
(二)一石激起千层浪
(三)玻璃门里的“三铁”
八、制度规范:揭开改革新篇章
(一)八年磨出《企业法》
(二)破产制度在法律上确立
(三)《转机条例》再出招
(四)现代企业制度走向前台

第二章  浴火重生:国企三年脱困
一、改革进入地雷阵
(一)旧体制的遗产
(二)屋漏偏逢连天雨
(三)不堪重负陷困境
(四)优胜劣汰求生存
(五)不仅仅是为了脱困
二、务实的选择:改革与脱困相结合
三、锁定脱困目标:“六五九九”
(一)脱困的对象是谁
(二)现实与理想之间
(三)目标的最终确定
(四)靶心——“6599”
四、统筹协调:攻坚的组织保障
(一)自上而下形成合力
(二)四项基本的工作制度
五、脱困举措:多管齐下治沉疴
(一)中央政府:着眼全局出政策
(二)地方政府:落实责任解难题
(三)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良性互动
六、“对症下药”:办法总比困难多
(一)“三改一加强”与企业内部管理
(二)“将熊熊一窝”与领导班子调整
……
第三章  回归市场:国有中小企业改革
第四章  谈“破”不变色:5000户国有困难企业退出市场之路
第五章  艰难的抉择:千万国企员工挥泪告别旧体制
第六章  轻装上阵:分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
第七章  内功的修炼:国有企业管理的转型与升级
第八章  微观主体再造:现代企业制度出台始末
第九章  出资人登场:探索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的实践
第十章  定位引领者:国有企业战略布局调整
第十一章  公司治理革命:完善国有大企业治理结构的探索
附录1  2003年首次公布的189家中央企业名单
附录2  1994年国务院确定的百户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名单
附录3  2005—2008年国资委确定实行董事会试点的19户中央企业名单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