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整体上市中央企业经营者监控模式转换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632185
  • 作      者:
    李东升等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李东升,1973年生,山西怀仁人,山东工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管理学博士,山东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后,山东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半岛经济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山东省协同创新软科学研究基地“制度创新与公司治理优化”特约研究员,主要从事产业组织与企业理论、企业制度与组织治理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治理转型视角的整体止市中央企业经营者监控模式转换研究”(11CJY097),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先后在《经济学家》、《中国行政管理》、《改革》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山东高校人文社科奖等科研奖励4项。
展开
内容介绍
  《整体上市中央企业经营者监控模式转换研究》根据我国大型国有企业改革实践.有针对性地对治理转型过程中我国整体上市中央企业经营者监控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理论研究,对主营业务进入一家上市公司的36家整体上市中央企业进行了调研,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对中央企业股份化、市场化改造的成效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了较为客观的评价。进而提出整体上市中央企业经营者有效监控模式的基本政策思路与建议,可为政府相关部门、国有大型企业科学制定国有企业改革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证资料。同时,该项成果涉及政治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管理经济学、公共管理学等学科理论,并结合我国的改革需要与实践,对这些理论做出了一定的创新,这将丰富并推动相关理论的发展。
展开
精彩书摘
  美国巨型企业股权主要是私有产权,巨型企业对原材料与市场的垄断性较强,并利用垄断地位实行排他性竞争、推行垄断价格,导致中小企业与消费者整体生存环境恶化。在19世纪末,美国社会两极化明显,接近500/0的美国家庭处于赤贫状态。工业文明的综合征导致经济发展与社会整体进步脱节,美国社会寻求变革的呼声日益高涨,一场针对社会丑恶现象的“扒粪运动”在美国上演,而以老罗斯福总统为代表的改革派通过政府对企业活动的干预来解决严重的社会问题。如加大对《谢尔曼反垄断法》的执行力度,使得政府摆脱大企业、大银行的控制;1912年威尔逊总统执政后,延续了进步主义运动的改革方向;1913年通过《联邦储备法》,1914年国会制定《克莱顿反托拉斯法》、《联邦贸易委员会法》以及“蓝天法”的通过,结束了美国政府在经济领域采取的自由放任政策,通过政府干预监控大企业的不正当行为,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权益。特别是在20世纪初期,美国政府加大针对寡头、垄断企业的反托拉斯执法力度,美国家族控制型的古典企业倍感压力,纷纷通过上市套现、设立基金公司分散公司的股权结构,如摩根公司为缓解社会对其寡头控制的不满情绪1914年从30多家下属企业退出.1911年卡耐基家族基金会设立,1913年洛克菲勒家族基金会设立,标志着家族信托基金成为众多美国家族控制型古典企业规避政府限制的有效选择。为适应机器大工业发展的要求,美国各州也通过简化公司组建的法案,明确了企业治理的分权机制以及企业内部不同职能部门的分工协作,美国企业进入股权分散下引入职业经理人的治理期。
  2.股权分散下经营者控制向关注利益相关者责任转变的治理期
  1929-1933年爆发世界性的经济大萧条,大萧条迫使新当选的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推行“新政”,主要体现为:颁布《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和《投资公司法》,通过《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抑制银行、保险与互助基金等金融机构的企业持股比例,积极推动企业股权结构的分散化,使得美国银行由混业经营转变为分业经营,在限制基金类公司对工商企业的持股比例的同时强化对证券投资者的保护,并授予劳工组织、工会进行集体谈判权。富兰克林·罗斯福推行的“新政”对美国企业的治理制度安排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上述政策弱化了股东所有权,强化了董事会的决策与监控权,劳工的集体谈判权利得到了保证。随着美国大型家族式企业股权的分散化,企业的控制权逐步落到职业经理人手中,经营层获得了实际上的控制权,“强经营者,弱所有者”的治理格局在20世纪30年代基本完成。美国经济学家R.拉纳的相关研究显示,比较1963年与1929年美国规模最大的200家非金融类企业,经营者控制的企业由1929年的580/0上升到1963年的85%①。随着美国企业的实际控制权由物质资本所有者控制向以职业经理人为代表的人力资本所有者控制转变,如何有效监控拥有实际控制权的经营者成为美国企业治理面临的第一大难题。
  进入20世纪5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与新材料、新能力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业间并购高潮再次涌现,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因越南战争、两次中东石油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等,银行被迫将客户集中于少数大型企业。但由于美国实行严格的利率管制政策,导致个人与企业投资资本市场的收益远远高于银行存款收益,大量的社会资金从银行倒流直接进入资本市场,这种现象在当时被称为“脱媒”。美国银行业危机从整体上恶化了美国企业的融资环境,特别是大量中小企业无法从银行获得发展过程中必需的资金支持而陷入生存危机,美国也陷入10年的滞胀期。为应对高通货膨胀与高失业,里根总统上台后立即推行放松管制的经济自由化政策,通过放松金融管制、鼓励投资、减免税收,降低了机构投资者参与企业治理的难度与法律障碍。在金融机构的支持下,美国社会频现“大鱼吃小鱼”的杠杆收购现象,以发行大量垃圾债券融资方式进行的杠杆并购,使得并购后的新企业背负沉重的债务负担,严重损害企业经营层、债权人、内部员工以及企业自身长远的发展,并给企业所在社区带来消极的影响,易激化社会矛盾。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四、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五、采取的研究方法
六、研究创新之处
七、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企业经营者监控模式转换的国际比较
一、美国企业经营者的监控模式转换
二、日本企业经营者的监控模式转换

第三章 中国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监控模式转换
一、治理转型中中国国有企业经营者监控模式转换的内在机理
二、治理转型中中国国有企业经营者监控模式转换的路径

第四章 中央企业股份化改造历程分析
一、国务院国资委监控中央企业的方式
二、中央企业股份化改造的成效
三、中央企业股份化改造的方式
四、中央企业整体上市进展

第五章 治理转型中整体上市中央企业经营者监控方式的转换
一、整体上市中央企业董事会监控方式的转换
一、整体上市中央企业监事会监控方式的转换
三、整体上市中央企业信息披露监控方式的转换

第六章 治理转型中整体上市中央企业经营者监控机制的转换
一、控制权监控转换
一、选聘监控转换
三、薪酬监控转换
四、市场信号监控转换

第七章 治理转型中整体上市中央企业经营者监控的合谋问题
一、整体上市中央企业经营者监控中的扭曲关系表现
二、出资人代表权力行使中的监控失效问题
二、整体上市中央企业经营者监控的合谋表现

第八章 整体上市中央企业经营者有效监控模式的构建
一、大型国有企业使命与业绩评价
二、整体上市中央企业经营者有效监控模式的主要表征
三、整体上市中央企业经营者有效监控模式设计

附录一 国务院国资委监管中央企业控股的主要上市公司(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上市)列表
附录二 2012年整体上市中央企业所依托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履历简况
附录三 2012年整体上市中央企业所依托上市公司监事会成员履历简况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