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获利于两岸之间:战后日本对华非正式“议员外交”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0082580
  • 作      者:
    蔡亮著
  • 出 版 社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蔡亮,1980年生,字或明,江苏省阜宁县人。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历史系博士后。现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研究领域为中日关系、外交学。先后在《现代国际关系》、《国际观察》、《日本学刊》、《史林》、《国际论坛》、《日本问题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曾参与编撰《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已出版专著《互利与双赢:日本对上海ODA研究》(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智库丛书·获利于两岸之间:战后日本对华非正式“议员外交”研究》以日本国会议员穿梭于两岸的活动为视角,展开一幅别具一格的战后两岸与日本的关系史,意图借此说明战后日本对两岸外交的重大特征及非正式“议员外交”在中日关系中的重要作用。方法上,《政治学与国际关系智库丛书·获利于两岸之间:战后日本对华非正式“议员外交”研究》在对中国大陆、台湾及日本三方的资料进行详尽分析的基础上。以问题领域为经,以历史轨迹为纬,将外交学的“二轨外交”理论与历史学的方法有效地紧密结合,力求行文既有理论深度,又具备历史广度。日本政府借助国会议员在两岸展开的一系列非正式外交活动,有效地帮助了日本政府实现其在两岸同时获利的目的。这种非正式“议员外交”的模式是战后日本对华外交的重要特征之一,其在战后日本对华外交中的重要性并不亚于正式的官方往来。
展开
精彩书摘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智库丛书·获利于两岸之间:战后日本对华非正式“议员外交”研究》:
  
  举例而言,当1964年日台关系因为中日LT贸易的签署、周鸿庆事件等原因导致关系急剧恶化时,池田首相即委托前首相、众议员吉田茂为首的一些“亲台派”国会议员出面向台湾当局进行解释,并形成了所谓的“第二次吉田书简”。1972年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前夕,日本为安抚台湾当局的愤怒,尽量减少因中日复交给日台关系带来的冲击,田中首相也委托自民党副总裁、众议员椎名悦三郎率领16名党内“亲台派”议员前往台北进行安抚。
  无独有偶,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之后,双方因在“反霸”问题上僵持不下,致使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工作一再拖延。福田赳夫上台后,面对国内“亲中”议员的压力,决定与中国签署和平友好条约。但因福田本人属于自民党内的“亲台派”,加之之前有所谓的“宫泽四原则”。导致双方龃龉,双方互信明显不足。于是,福田首相于1978年3月委托时任公明党书记长、众议员矢野绚也访问北京,通过与邓小平、廖承志等人的会谈将他对缔约的决心传达给了中国领导人。之后,他又委托公明党委员长、众议员竹人义胜向中方表示,日本政府不以“宫泽四原则”为交涉谈判的前提,如有必要可派外相园田直访华,谈判签约。而中国领导人也通过与矢野、竹入等人的交谈,将中方的原则立场向福田首相、园田外相进行了传达。这样,双方很快便于当年的8月12日签订了和约。
  1989年“六四风波”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立即向中国发难,进行各项制裁。日本属于西方集团的一员,因此作为“建前”,日本政府也加入到制裁中国的行列中,官方沟通渠道一时阻塞。但与此同时,作为“本音”,日本翻版了当年邦交正常化时的“黑幕”策略,决定通过日本各党派的国会议员,先进行幕后的“非正式沟通”,为日后两国政府间的“正式沟通”铺平道路。于是先有自民党重量级国会议员渡边美智雄、宫泽喜一等人访华。同年9月,海部俊树首相还委托“日中友好议员联盟会长”、众议员伊东正义率团访华。他们在访华过程中,很好地将日本政府的真实意图与所处的困境向中方进行了传递。
  ……
展开
目录
导论
第一节选题缘起及其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第二节研究范围的界定及用语说明
一、相关范围的厘清
二、涉台用语说明

上编
第一章“二轨外交”理论与日本的“议员外交”
第一节“公共外交”与“二轨外交”
第二节 日本“议员外交”的内涵与性质
第二章 日本对华推行“议员外交”的国内动因分析
第一节政党、内阁与国会三者关系概述
一、战后日本的国会和“国会中心主义”
二、议会内阁制中的政党、内阁及国会
第二节 日本国会运作的特征
一、自民党对国会运作的影响
二、在野党在国会运作中的作用
第三节政策决策过程中的议员角色
一、政策的提出与执政党内的协商过程
二、国会审议前朝野政党的攻防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日本对华推行“议员外交”的国际动因分析
第一节“议员外交”出现的动因分析
一、三个面向影响下的战后中日关系
二、中日关系中的台湾因素
第二节“政经分离”方针的困境与“议员外交”之模式
一、日本“政经分离”方针的特征及困境
二、“议员外交”的两种模式
本章小结

下编
第四章“议员外交”之运行轨迹分析
第一节1952——1972年中日复交时期
第二节中日复交至冷战结束时期
第三节后冷战到民主党执政时期
一、“亲台”组织呈现多元化、超党派的趋势,日台之间的非正式
接触渠道也以多轨道沟通渠道的形式出现
二、“亲台派”逐渐完成新老交替,少壮派“利益型”的思维方式也逐渐取代老一代“情感型”的思维方式
本章小结
第五章沟通与代理:LT贸易、“吉田书简”与议员的角色
第一节“政治三原则”与“贸易三原则”的提出
一、“政经分离”与“政经不分离”
二、“政治三原则”与“贸易三原则”的提出
第二节LT贸易与议员的角色分析
一、池田勇人的对华态度剖析
二、LT贸易与松村派议员的角色分析
三、松村谦三与“兰花外交”
第三节“第二次吉田书简”与议员的角色分析
一、维尼纶设备出口与“周鸿庆事件”对日台关系之影响
二、“第二次吉田书简”的形成过程
本章小结
第六章沟通与搭桥:中日邦交正常化过程中议员的作用
第一节“尼克松冲击”与佐藤对华沟通之失败
一、“尼克松冲击”
二、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政治原则
三、“保利书简”
第二节中日复交与议员的“搭桥”作用
一、“中国问题”与田中内阁的成立
二、议员的“搭桥”作用与中日复交
本章小结
第七章沟通与中介:日台航线“复航”过程中的议员因素
第一节从“日华协力委员会”到“日华恳”的成立
第二节 日台航线的“断航”
第三节 日台航线“复航”过程中的“日华恳”因素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