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麦金德地缘战略思想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376816
  • 作      者:
    方晓志著
  • 出 版 社 :
    军事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方晓志,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教研室副主任、法学博士、中国海洋学会军事海洋学专业委员会委员。2013-2014年在军事科学院战略学博士后流动站做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全军军事科研“十二五”规划课题1项,全军武器装备基础项目1项,出版(含参著)著作2部,在《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国际论坛》、《太平洋学报》、《和平与发展》、《当代世界》、《战略研究》、《外国军事学术》等国家和军队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代表作品包括:《西方地缘战略理论》(合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澳大利亚国家安全战略评析》(载《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3年第3期)、《对当前印度南海政策的战略解析及未来展望》(载《国际论坛》2013年第1期)、《对美国南海政策的地缘安全解析》(载《太平洋学报》2012年第7期)等。
展开
内容介绍
  《麦金德地缘战略思想研究》从西方地缘战略理论一个经典流派入手,对麦金德地缘战略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深入的系统研究。可以说,该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地缘战略理论研究领域的学术空白。一是比较全面地阐述了麦金德的地缘战略思想体系,既分析研究了其陆权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也分析研究了其全球时空观念、“心脏地带”理论、海陆对抗理论。二是较为深刻地剖析了麦金德地缘战略思想的优劣,既承认其地缘战略的理论精髓,肯定其对世界历史进程、国际形势分析和全球霸权体系的独到见解,也着重分析了其地缘战略思想的局限性,指出了其着眼于冲突和战争,从权力、对抗、势力范围、霸权、实力中心等视角和方法入手,为西方列强对外扩张和争夺势力范围所提供的地缘战略理论,已无法解释新世纪新时期的国际政治现实。三是对麦金德地缘战略思想与其他地缘战略思想,进行了横向和纵向比较的客观分析,力图从中找出它们一脉相承的共同点和弥补其缺陷的不同点。这种研究方法和观点结论,对于学习和借鉴西方地缘战略理论,发展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具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展开
精彩书摘
  麦金德认为,地球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由欧洲、亚洲和非洲组成的世界岛,这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最富饶的陆地组合。另一部分则是由一系列相对孤立的大陆,如美洲、澳洲、日本及不列颠群岛等组成。麦金德非常敏锐地观察到了在欧亚大陆的中部,尤其是在俄罗斯境内叶尼塞河以西存在着一片广阔的区域,其范围包括西西伯利亚平原、蒙古高原、中国黄河以西的区域、中亚草原和乌拉尔山脉以西的俄罗斯草原。在这片区域里,水草肥美,适宜于放牧生活,气候上则是冬季寒冷、夏季炎热的大陆性气候。这块欧亚大陆的中心地带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和封闭,其南边是蒙古高原、帕米尔高原和青藏高原,西南部是伊朗高原和中东高原,西边毗邻欧洲的地区是欧洲山地,而北边则是北冰洋,由于寒冷的冻港无法航行出海,因此也就不存在敌人从海上迂回进攻包抄的问题。由于古代落后的交通运输条件,在北极冰冻地带和南方连绵的山脉和沙漠的保护下,这块区域只有可能面对来自西欧的陆地入侵威胁,而不可能被一个单一强权所控制。独特的地理环境、广阔肥美的草原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得这块地理区域在麦金德眼里成为世界的枢纽区域——心脏地带。
  麦金德对“心脏地带”所作的几次大规模调整和修正都是以1904年的地理范围划定为基础的,大致可从苏联西伯利亚的科雷马河和阿尔丹河算起,向南延伸至中国东北平原、蒙古高原、克什米尔高原、西藏高原和伊朗高原,向西延伸至中东高原、黑海与波罗的海之间西欧山地所环绕下的东欧平原和西部西伯利亚平原,向北则至北冰洋。如果我们用一支红铅笔在世界地图上画出一道曲线来描述1904年麦金德对心脏地带描述的话,这道曲线从俄国北部的白海开始,画到莫斯科,再穿过黑海和里海之间的高加索地区,画到伊朗腹地,然后再转向东北进入中国境内,把中国的新疆和内蒙古都画进去,或许还要包括西藏地区;到了大兴安岭后再顺着山脉的走向,最后向北一直画到俄国的东西伯利亚湾。这道曲线加上俄国北部的海岸线就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地区,这块区域就是麦金德所说的“心脏地带”。由于这条曲线只是表示历史上住在其内部的诸民族的势力范围,因此不可能很精确。后来,麦金德在其1919年绘制的地图中,又将心脏地带范围扩大到印度和中国的西藏和蒙古高原,并将中欧和东欧考虑进来,作为心脏地带的战略外围。在很多情况下,出于各种实用的目的,他直接将这两块区域作为心脏地带加以考虑。按照麦金德的看法,东欧这一排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的国家,从爱沙尼亚起到保加利亚止,是控制世界的关键。它既能为德国所掌握,也能为俄国所掌握。麦金德的这种新的划分法考虑到了陆地交通的进步、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化出现的因素。由于这些进步,他甚至认为波罗的海和黑海在战略上也成了“心脏地带”的一部分。到了1943年,根据形势的变化,麦金德又对心脏地带的边界做出了新的调整,将勒拿地区(Lenaland)(西伯利亚中部高原)从心脏地带分了出来。这样,心脏地带就主要由欧亚大陆上已开垦过的森林和草原部分组成,并且基本上与苏联的疆域相吻合。更重要的是,麦金德对世界地图的看法发生了变化。他认为北大西洋区(陆间大洋)和心脏地带同等重要。他还把亚洲季风区和南大西洋盆地看作是未来的重要地区。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麦金德地缘战略思想的形成背景及根源
第一节 麦金德的个人生平
一、教育经历
二、政治生涯
第二节 麦金德地缘战略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一、19世纪末的国际形势
二、海权国家地位的变化
第三节 麦金德地缘战略思想形成的理论背景
一、世界早期地理政治思想
二、西方海洋霸权战略理论
第四节 麦金德地缘战略思想的根源
一、海洋民族传统的岛国恐惧
二、岛国恐惧的历史沿袭及影响

第二章 麦金德地缘战略思想的体系结构
第一节 全球时空观念:把世界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一、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宏观概括
二、对国际政治分析的全球空间视野
三、对欧洲文明的特定结论
第二节 “心脏地带”理论:地理空间与历史进程的有机结合
一、“心脏地带”的地理界定
二、“心脏地带”的战略价值和历史地位
三、“心脏地带”理论的现实意义
第三节 海陆对抗:对权力平衡转换的历史解读
一、对海权与陆权的划分
二、对海权与陆权的动态平衡分析
三、海陆对抗与大国争霸
第四节 均势构想:大英帝国安全的设计方案
一、英国实施“均势”战略的条件
二、麦金德对“均势”的理解
三、麦金德的英国“均势”安全方案

第三章 麦金德地缘战略思想的发展过程
第一节 麦金德地缘战略思想的形成脉络
一、地理探险奠定了麦金德早期地缘战略思想的基础
二、帝国贸易与联合观点孕育了麦金德早期
地缘战略思想的萌芽
三、不懈的理论创作构建了麦金德完整的
地缘战略思想体系
第二节 麦金德地缘战略思想体系的创建
一、“枢纽地区”概念的提出
二、地理空间与历史归纳之间的关系
三、对海权国家与陆权国家地位的分析
第三节 麦金德地缘战略思想体系的扩展
一、“心脏地带”概念的确定
二、对海权与陆权对抗的现实解读
三、东欧地区与心脏地带的结合
四、战后新国际秩序的建立与民主的保证
第四节 麦金德地缘战略思想体系的完成
一、“心脏地带”概念的修正
二、政治力量观念的深化
三、未来国际体系的安全与合作

第四章 麦金德地缘战略思想的理论流变
第一节 “生存空间”理论——对麦金德思想的强权性解读
一、对世界体系的范区划分
二、以德国最高利益为核心的陆权思想
三、对纳粹帝国扩张政策的影响
四、与麦金德思想的比较总结
第二节 “边缘地带”理论——对麦金德思想的批判性解读
一、“边缘地带”与“心脏地带”的对比
二、对世界权力中心的分析
三、边缘地带的海陆对抗模式
四、美国主导下的“均势”
五、与麦金德思想的比较总结
第三节 “大棋局”理论——对麦金德思想的延伸性解读
一、对“心脏地带”的重新诠释
二、从心脏地带到欧亚大陆“大棋局”
三、继承和发展了经典陆权理论
四、与麦金德思想的比较总结

第五章 对麦金德地缘战略思想的评价
第一节 麦金德地缘战略思想的主要贡献
一、促进了英国地缘政治学科的发展
二、展现了全球时空的综合研究视角
三、奠定了传统陆权理论的基础地位
四、提供了一种解决国际问题的战略框架
五、与技术进步紧密结合,具有很强的适用性
第二节 麦金德地缘战略思想的局限性
一、全球视野未能摆脱“西方中心论”的窠臼
二、夸大了“心脏地带”的重要性
三、对海权与陆权的历史分析不具备普遍性
四、具有强烈的地理决定论和社会达尔文主义色彩
五、对抗性思维无法表现国际政治的全部特征
结束语
参考书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