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521620
  • 作      者:
    方可成著
  • 出 版 社 :
    人民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了解中国外交政策与大国政治演变的历史必然。
  ◆有趣的外交史料!真实的政治秘闻!犀利的事实观点!
  ◆源自《人民日报》数据库的完全统计!
  ◆看西哈努克亲王、斯诺、基辛格、李约瑟、萨马兰奇……等来自123个国家的至少601位老朋友“你方唱罢我登场”。
  ◆他们有的一直是朋友。有的本来是朋友,却突然形同陌路;有的本来是对手,后来却成了朋友。
  ◆翻开本书,通过“老朋友”这个颇具中国特色的政治称谓,了解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和大国政治的曲折历程。

展开
作者简介

  方可成,男,八〇后。生于安徽。201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获得硕士学位。曾任南方周末报驻京记者,现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

展开
内容介绍

  在中国的外交辞令中,有一个颇具人情味的政治称谓,叫做“老朋友”。这个称谓的第一次出现是在1956年的《人民日报》,获得者是加拿大人文幼章。此后,西哈努克亲王、基辛格、李约瑟、萨马兰奇、斯诺等来自123个国家的至少601位外国人,都曾被叫做“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最初,“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是用来称呼那些与中国共产党有着深厚友谊的外国人。随着外交政策的变化,这个称谓的含义发生了耐人寻味的变化。抗战时期,“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是那些向革命伸出援手的人;1949年后,“老朋友”是同属第三世界的兄弟国家,也正是他们“把中国抬进了联合国”;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那些曾经“万恶”的资本主义国家,竟也摇身一变,开始盛产新的“老朋友”。
  如今,随着中国的外交政策走向务实,“老朋友”们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野,但他们的故事,却为我们重新审视那段风云变幻的年代,提供了最全面、最独特的视角。
  翻开《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看老朋友们“你方唱罢我登场”,你会发现这个颇具中国特色的政治称谓,奇妙地折射着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和大国政治的曲折历程。

展开
精彩书评

  起步于一篇独辟蹊径的新闻报道,作者继续在数据库这个信息富矿中掘采,终于完成了一段对历史新的发现、新的叙述与独到的解读。
  此书给媒体人的启示:数据库里有价值重大的新闻,而完成这类深度报道的写作,需要有更多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支持。
  记者不仅是信息的采集者,更要成为信息的研究者。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徐泓

展开
精彩书摘

  中美破冰
  亨利是如何做到的?
  这是1974年4月1日出版的《时代》周刊在封面上用大字提出的问题。在那一期的封面上,基辛格化身魔术师,从帽子里变出了一只衔着橄榄枝的和平鸽,毛泽东、勃列日涅夫、萨达特等一帮世界级的领导人坐在台下,充当着顺从的观众角色。
  后来,“外交魔术师”成为基辛格的昵称。他的神奇在于,居然能促成共产主义中国和“帝国主义”美国这两个在很长时间内势不两立的国家建立起外交关系。在当年,这件事情的难度也许不亚于将水和油溶在一起。
  当然,这个比喻有些夸张。如上文所说,中美建交实际上也是国际关系变幻发展之中的必然逻辑。在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之前,毛泽东已经对斯诺表态:“总要建交的。中国和美国难道就一百年不建交啊?我们又没有占领你们那个长岛。”
  但如果没有基辛格,这段历史会怎样书写,谁也无法想象。
  1969年,基辛格成为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他本是纽约州州长纳尔逊?洛克菲勒的支持者和顾问,但后者没能成为共和党总统提名人。即便在尼克松当选总统后,基辛格依然对他进行了“极尽挑剔之能事”的品评。但是,基辛格反对尼克松,尼克松却不反对基辛格,这位素来不喜欢犹太人的新总统居然力邀基辛格担任自己的助手。后来,基辛格成为能够与尼克松争权而尼克松又不得不依靠的权力伙伴。
  尼克松看重基辛格,自有其原因。“尼克松懂得,他的政府需要一些知识分子在里边。他有的是权势,借用‘教父’的用语来说,他能向基辛格提供基辛格所无法拒绝的东西,现在他能满足基辛格对行动、权势、核心地位的欲望。而在这之前,他可拿不出什么东西能把基辛格这样的人从洛克菲勒那样的人那里拉过来。这是他颇为得意之笔。”当时为总统起草演说稿的威廉?萨菲尔说。
  基辛格要为尼克松解决的第一大难题就是越南战争。事实上,尼克松竞选时的口号就包括“尽快结束越战”。尽管比预计的时间晚了许多,但终究,1973年1月,基辛格在巴黎完成了结束越南战争的谈判,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后来的研究者认为,美国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中国才得以彻底脱身越战泥潭的。也有人认为,结束越南战争,解决越南问题是中美关系改善的重要基础。
  无论如何,越战的形势和苏联的态度,决定了中美两国都开始“芳心暗动”。
  1969年2月,尼克松给基辛格写了一个备忘录:“我们应该对下述一种态度给予一切鼓励,即本届政府正在试探重新与中国人接触的可能性。”他还检讨说,美国“无视中国这个亚洲的主要国家,是一个错误的政策。”尼克松认为,“苏联是具有侵略性的一方,如果听任中国在一场中苏战争中被摧毁,那是不符合美国的利益的。”
  同年3月,毛泽东对周恩来说:“两霸,我们总要争取一霸,不要两面作战。”不久后,陈毅元帅还向周恩来汇报了一些“不合常规”的想法:主动提出举行中美部长级或更高级会谈,协商解决中美之间的根本性问题和有关问题;立即恢复中美大使级会谈。
  此前,中国“俘获”了两名来自美国的旅游者,他们因为在香港乘救生艇而误入中国领海。周恩来亲自过问此事,指示立即释放这两名美国人。当时,有外国通讯社评述说,这件事是“中美两国心照不宣的一次微妙的对话”。
  的确,两个积怨深重、对立已久的大国要想破冰,需要大量“微妙”的“前戏”。释放美国旅游者是一例,毛泽东与斯诺的对话及天安门上的合影是一例,乒乓外交也是一例。
  除了释放暗号“暗送秋波”,托人“传口信”也是一种“表达心意”的方法。尼克松联系了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和罗马尼亚总统齐奥塞斯库,请他们代向中国高层传递友好信息。选择这两个国家的领导人自然是有考虑的:巴基斯坦是中国的长期好友,双方早在1951年就建交,而罗马尼亚当时则属于社会主义阵营。
  “中美两国对骂了20年,相互敌视,互不来往。我想结束这种状况。”尼克松对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说,“美国绝不会参加孤立中国的任何安排。你可以把我的想法在最高一级转达给中国人。”
  面对齐奥塞斯库,尼克松则表示,美国反对苏联提出的亚洲安全体系,在亚洲建立反对中国的小集团是错误的,美国的政策是同中苏两国都建立良好的关系。“我想在我的任期中,改善美国同中国的关系,能否请您从中斡旋,向中国人传递我的意愿?”尼克松说。
  但这样的口信还不够。后来,基辛格给驻美国波兰大使斯托塞尔拍去电报,指示他在最近的社交场合中努力接触中国外交官。在波兰华沙文化宫举办的一次南斯拉夫时装展览会上,斯托塞尔终于发现了中国外交官的身影,尽管在场的中国驻波兰大使馆二等秘书和译员对斯托塞尔避之唯恐不及,这位“美帝”大使还是成功地追上去喊道:“中国代办先生,我有话对您说。美国对同中国再次会谈十分感兴趣……”
  中国外交官将此事汇报给国内后,毛泽东立即批准恢复中断两年的中美华沙大使级会谈。1970年1月20日,美国国务卿发言人麦克洛斯基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中美大使级会谈将在“中国共产党大使馆”举行。
  几个小时后,麦克洛斯基又奉白宫的指示,修正自己的说法,称会谈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馆”举行。
  小小的差别,背后却有着万千寓意。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美国官方发言人第一次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式名称。此后不久,尼克松又在公开场合使用了这个称呼。
  这个细节令苏联不安。苏联驻美国大使多勃雷宁要求尼克松作出解释。尼克松却以半开玩笑的方式回复他说:这能有什么特殊意义呢?难道你们不是把中国叫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吗?
  ……

展开
目录

第一部理想照耀友谊(1949年之前)
站台的一次偶然相逢
路易·艾黎是个古怪家伙
上海见闻
斯诺、蒋介石与毛泽东
见证国民政府的腐败
来自西方的革命者
宋庆龄与外国友人
协助中共地下工作
斯诺的《西行漫记》
延安之旅
克里斯马
斯诺眼中的毛泽东
史沫特莱
拉贝日记
工合运动
宋美龄与“工合运动”
“统一战线”
来自世界各地的援助
培黎学校
珍贵战争影像
印度大夫柯棣华
李氏难题
罗斯福之友
群众演员
美军来客
纸老虎论
延安婚礼
第二部时间开始,命运沉浮(1949年-1971年)
新旧之交
“间谍”史沫特莱
冷战之患
加入中国国籍
细菌武器
二代老友
西哈努克亲王
柬埔寨政变
非洲老友
韩丁与土改问题
扎根乡土
“文革”来了
马海德被抄家
外国友人的大字报
牢狱之灾
飞翔的荷兰人
第三部为国家友谊破冰(1971年-1979年)
乒乓外交
天安门合影
与毛泽东谈个人崇拜
斯诺逝世
三代老友
中美破冰
外交魔术师
尼克松访华前的演说
更名迎来西方客
跨洋握手
熊猫外交
正式建交
老友之间的矛盾
尼氏冲击
以民促官
和平种子
日版“白毛女”
来自日本的生意人
和平斗士
贵族左翼
首相老友
假扮特使访华
西欧三强
进入联合国
两阿提案
第四部与一个时代作别(1980年至今)
四代老友
外商来了
越南大使黄文欢
香港问题
融入世界
海外祝寿
外国老友参政议政
告别第一代老友
老友后代
外国遗老
卡扎菲不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后老友时代
附1、数读老友
附2、那些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国家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