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民初政党和宪政实践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2055655
  • 作      者:
    (加)李耿信著
  • 出 版 社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李耿信,男,河北沧州人。1979~1983年在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学习,获文学学士学位;1983~1985年任兰州军区司令部参谋;1985-1988年在兰州大学学习,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88~1998年任辽宁省外贸公司经理;1998年迄今,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市定居,经商。
展开
内容介绍
  《民初政党和宪政实践》作者带领我们重温了一次中国近代历史上的“苦涩的宪政梦”。而唯其“苦涩”,方知“圆梦”之艰难。这是中国自近代以来一直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但是应当指出的是,民初政党政治和宪政实践的失败并不能成为否认其价值的根据,而应当寻找其他原因,并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办法。要实现梦想就要付出努力,而当今中国要圆的“梦”绝不是“权力梦”或“强权梦”,而是包含了“自由、民主”等核心价值观的现代中国梦。作者写作《民初政党和宪政实践》的目的也不仅仅在于“旧梦重温”,而更主要的是着眼于处在关键时期的中国社会当下和希望无限的未来。
展开
精彩书摘
  《民初政党和宪政实践》:
  康有为,1858年3月19日出生于广东省南海县,人称“康南海”。康有为出生在一个富有的家庭。祖上当过官,还是个书香门第。康有为的祖父和父亲,主要担任教育方面的官职。康有为的叔祖康同器,因为参加剿灭太平天国运动有功,被清政府封为护理广西巡抚。他晚年回到南海县家乡,大兴土木,修筑祖宗祠堂和园林宅第。其中有澹如楼和二万卷书楼,环境优美,藏书丰富,是南海县有名的园林和藏书楼,也是康有为少年时代吸取知识、接受启蒙的地方。
  1888年,康有为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没有考取。当年9月,他上书光绪帝,痛陈祖国的危亡,批判因循守旧,要求变法维新,提出了“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三条主张。1891年,康有为回到广东,开办万木草堂学馆,聚徒讲学,并为变法运动创造理论。他先后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两部著作,这两部书都是在尊孔名义下写成的。前一部书把历来儒家某些经典宣布为伪造的文献;后一部书把本来偏于保守的孔子打扮成满怀进取精神、提倡民主思想和平等观念的人。康有为的这些看法,虽都不科学,但他的改革精神却在知识界产生了强烈的震动和反响。1894年,康有为开始编写《人类公理》一书,这本书经多次修补,后来定名为《大同书》发表。《大同书》描绘了人世间的种种苦难,提出大同社会将是无私产、无阶级、人人相亲、人人平等的人间乐园。这本书在变法维新中起了重要作用。
  士子们为战争的惨败和日本的要挟所激怒,纷纷上奏章、递条陈,痛心疾首,慷慨陈词,反对议和。5月2日,康有为、梁启超联络18省举人1300多人齐集都察院门外上书请愿。康有为在上书中要求光绪帝“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成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他强调前三者只是“权宜应敌之谋,而非立国自强之策”,中国的根本出路在于变法,“非变旧法,无以为治”。恳请光绪帝改革专制政体,建立议会制度。“凡内外兴革大政,筹饷事宜,皆令会议于太和门,三占从二,下部施行”,要求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进行改革。这份上书被称为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是划时代的社会改革文献,带有近代资产阶级政治主张的色彩,也代表了甲午战败后中国相当一部分传统知识分子的政治意向,公车上书行动中的集会、讨论、请愿等手段带有鲜明的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的特点,突破了早期改良主义者王韬、郑观应等人分散活动的局限性,从书生议论发展到有多省一千多人参加的集体上书言事的社会活动。梁启超认为“中国之有群众的政治运动,实自此始”。[1]
  甲午战败后,越来越多的传统知识分子认识到明治维新在日本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康有为等人甚至把明治维新看成是日本成功的唯一动因。康有为提醒道:“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能灭我琉球,侵我大国,前车之辙,可以为鉴。”[2]
  甲午战败猛烈地冲击了晚清社会,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中的一部分有识之士开始对传统的政治制度、道德结构和思想准则提出了怀疑。
  三纲五常是传统专制社会的精神支柱。儒家思想竭力把它宣扬成先验存在的天经地义的道德规范。甲午战败后,谭嗣同首先向纲常名教发动了猛烈的攻击。他认为三纲五常完全是统治者为自身统治的需要而提倡的单方面的强制性道德规范。他说“名者,由人创造,上以其制下而不能不奉之。”又说“独夫民贼固乐三纲之名,一切刑律皆以此为率,取便己故也。”他抨击名教的罪恶是“不惟关其口,使不敢昌言,乃并锢其,使不敢涉想。”从“仁通平等”的观念出发,他提倡父子平等、男女平等的新型道德准则,并说“君父以责臣子,臣子亦可反之君父。”[3]谭嗣同被梁启超誉为晚清思想界之一大慧星。
  ……
展开
目录
宪政民主的西方传统和在中国的近代实践代序
导论

第一章 政党与传统
第一节 西方的政治传统
一、古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
二、圣经文明
三、罗马的共和制和专制
四、西方民主传统的传承
五、西方民主国家的政党制度
第二节 专制——中国的政治传统
一、专制思想
二、专制制度和传统
三、封建制和资本主义

第二章 改良与革命
第一节 空前的危机感
第二节 十年立宪路
第三节 政党的雏形
一、政闻社
二、预备立宪公会
三、国会请愿同志会
四、民党和政府党
第四节 革命团体
一、先行者孙文和兴中会
二、华兴会
三、光复会
第五节 革命的宣传
第六节 松散的联盟——中国同盟会
第七节 同盟会中部总会
第八节 共和国的建立

第三章 群雄并起到三足鼎立
第一节 政党林立
一、共识
二、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特殊的时期
四、知识分子的新选择
第二节 国人对政党的理解
第三节 保守派政党——共和党
一、共和党的组建
二、共和党的人员构成
三、共和党和袁世凯
四、统一党脱离共和党重新独立
第四节 从同盟会到国民党
一、同盟会内部的分化
二、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三、六党合并后的新政纲
四、孙中山与改组国民党
第五节 第三党——民主党
一、复活的立宪派
二、民主党的组建
第六节 民初其他政党
一、自由党
二、中国社会党
三、民初其他小党派

第四章 步履维艰的宪政之路
第一节 唐陆内阁风潮
一、唐绍仪组阁
二、六国银行与善后大借款
三、王芝祥督直改委事件
四、唐内阁垮台后的党争
五、短命的超然内阁
……
第五章 苦涩的宪政梦
第六章 强弩之末——共和复活和南北混战时期的政团
结论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