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钱业会馆”,据《上海县续志》:乾隆四十一年(1776),上海豫园内园晴雪堂建立钱业会馆,此为南北市总公所。1891年成立“沪北钱业公馆”,地点在塘沽路(已拆毁);光绪三十二年(1906)成立沪南钱业公所,称“集益堂”,原址在北施家弄133号;后移至黄浦区古城公园内;1919年成立“钱业公会”,地址在宁波路,1923年原地落成新厦(今尚存),是年成立的“上海钱业联合设备库”亦设在此。1945年抗战胜利后,依据商业同业公会法,改组为钱商业同业公会。
据史料记载:“上海南市向为豆麦业群聚地带。固豆米生意兴旺,交易上之需求,必须有一种居间调剂之金融机关,于是钱庄起而代之。另外我国币制向极紊乱,习用银两成色各地不一,价格又复早晚不同,非有专业为说算,授受之间实非易事。欲图便利此种兑算起见,似乎不得不有钱庄。”①
1853年受太平天国炮火冲击,一些官僚逃亡上海租界,南市钱庄受小刀会起义影响陆续迁北市。“商人集则商市兴,绅富集则金融裕,而领袖商业之金融机关,乃次第开设矣。”此为北市钱市发达之最初原因也。
1906年《重建南市钱业公所碑记》:“公所之设,所以浚商智联商情也。”钱庄业内供奉财神,北市钱业公馆设有财神殿。1947年《内园后记》碑文说:“银行蜕变于钱庄,名虽殊,其道无二。”此时钱庄随时势变化亦有发展,和银行差不多,仅名称不同而已。
上海公估局是上海银两鉴定的机构(曾设局址在今江西路天津路口永源里)。清道光三十年(1850)由安徽人汪兰亭首设公估局于上海北市租界内(南市继设,后南北合并),公估局由经验丰富的银钱业人员组成,历博藏有一封公估局信函,上书“经启者,公估局创办期间系在清道光三十年份,谨以专复,并颂撰安”,落款为“上海公估局一月一二日”,这是20世纪30年代“上海通志社”人员为撰写上海金融史而去信,公估局的复函。
上海银炉有“公所”设在南市,“公会”在租界,后两者合并。1920年尚有银炉20多家,大都集中在北京路一带。银炉业公所以“研究化炼来银,合准上海通用之银,倾熔成锭,以补助市面”为宗旨。所见传世文献有,上海银炉公会《乙丑年报销清册》,其中详列公会内部之陈设物件。业内供奉关公牌位及正乙玄坛尊神牌位。
当铺成立“上海典业公所”,时间在清同治十年(1871),为驻沪典商休宁人黄焕英发起组织,地址在南市侯家浜吴家弄。光绪十八年(1892)公所建成,订同业营业章程,勒石竖于公所前,以示同业遵守。2003年笔者去实地考察,原碑早不知去向,听一老者说:“我们是1950年搬进来的,小时候看到过柱石下均埋有铜钱。”原公所建筑三进,后拆成一进,现全为居民住宅。
据《典业公所公议章程十则碑》第七条规定:“上海典铺呈罗棋布,已遍城乡。倘再有新创立之典,必须同业集议,基址离老典左右前后一百间外……”这是防止同业竞争。业内供奉“号神”,即老鼠。因为当物,如衣物等最怕老鼠齿咬,所以当时当票上都写明:“遇虫伤鼠咬霉烂等情……概不负责。”①
上海金业公所,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成立,当时加入的金号有三十多家,所址:山西路北无锡路铸范里,为老式石库门建筑(今保存完好,为一单位仓库),今屋基旁,东西两块界石依旧,“金业公所”四个大字清晰可辨。一百多年前这一带炒金者人头济济,道路为之拥堵。附近福建路有家本邦德兴面馆,因此生意兴隆,后成为老上海著名餐饮连锁店。
至20年代末,上海成为远东金融中心,其中上海金市的黄金交易量仪次于伦敦和纽约的两大金市,成为世界第三大金市。杨荫溥《中国交易所论》中讲到标金市场:“吾国之最大金货市场,非特为上海及全国之金融界所瞩目,即欧美及日本金融界,亦因时受其交易之影响,而特加之注意。故吾国之谈标金交易者,恒以上金业交易所谓其主体市场也。”
1917年,金业公所改组为金业公会,1921年上海金业交易所正式成立,地址在九江路禾兴坊内。其时上海还有一处有关金业的机构:于1920年成立,地址在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下设的标金部。
标金,上海人俗称“大黄鱼”,光绪年金业公所《同业公订买卖规则》第十一条规定:“上海标金,以金业向章,包是九七八成色。”每条标金除携有炼制之金号名称外,尚有熔制之年份及“标金”二字。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