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公务员考试”的由来
才子也叹做官难
分数面前人人平等
隋唐创科举,上岗要竞争
以笔试定成败
出身不同试卷有别
王安石改革考试法
防不胜防的作弊
第二章 捐官买缺门道多
爵位公卖自古有
推陈出新售“三公”
官价高低也论地域
捐官也能打折
人事部门猫腻多
层出不穷的卖家
一条龙服务
第三章 当官也得排队上岗
排队参加铨试
捐官搭上直通车
官多职位少
老死不获一命
坐穿冷板凳
选人诉苦政府叹难
有钱还愁没官做?
第四章 荫叙——“官二代”的入仕通道
刨根问祖寻荫叙
从任子特权到“门荫”
世家子弟得官易
有了荫补出身还得考试
升官发财争挽郎
吕蒙正带头降削
明清兴“恩荫”
和凝做法难持久
第五章 漫说做官年龄
做官也得看年龄
不拘一格选人才
自古英雄出少年
凭门第占尽便宜
“官年”“实年”不对等
政绩不敌年龄线
增年减岁亦平常
第六章 一张“条子”可通天
为避“条子”丢了官
一纸推荐分量重
与此人一员好官
皇亲国戚都用条子
裹着特权襁褓的“官二代”
“堂除”现场记
向皇帝讨内批
“条子”泛滥
第七章 考试“泄题”防不胜防
“泄题”第一案
押题命中率高
严防试题泄露
“泄题”的渠道
唐伯虎陷“泄题门”
“助考”生意经
翁同龢笔下的防泄攻略
百炼成“精”利益链
第八章 填写履历有一套
履历细密定仕途
虚报年龄,乱认祖宗
太学“大家来学”
“唯才是举”乃愿景
杜绝造假请公证
第九章 上任身份证——官告
国家颁发身份证
小小凭证用处多多
告身也是艺术品
先“待阙”再做官
一场欢喜忽悲辛
泛滥的告身
妥善保管为上
第十章 初入仕途先见习
见习期内捅不得娄子
缺乏实践难过“关”
从基层做起
朱元璋的“公务员培训法”
“学习行走”与“差委试用”
第十一章 举债赴任当投资
接受任命,谢恩辞朝
千里当官需举债
预支路费难治本
招募班底,申领凭照
受万千辛苦艰险
第十二章 人情荐举的猫腻
秦汉荐举风至唐依然
殊途同归的推荐
荐人不当,连带受罚
回避原则不敌各路钻营
人情虽好用,钱财更便捷
第十三章 识升官迁转之路
以门第清浊分流
出身不同,各走一途
起步影响日后晋升“
唐代升官“八隽图”
螺旋式的平转迁升
近水楼台先得月
第十四章 受追捧的官场教材
做官指南重实际
形形色色官箴书
眼花缭乱的履职资料
初任备要全书
官场实战技巧
官办民营并举的出版市场
名利双收,皆大欢喜
第十五章 官德考核两相难
为政以德谈何易
重才轻德,科举为制
以文取人,道德无从查考
宽泛的“四善”之说
又丢官来又送命
三位一体,推进宫德
第十六章 告老还乡话退休
致仕缘由多
发挥余热的返聘
大官食故禄,小官打赤膊
退休金厚薄皆有变通
到站下车,各有所图
家贫给半禄,孤老发禄米
病退还得有医师证明
因罪被劾,不准致仕
求顶替而不举丧
第十七章 古人从政回忆录
四类从政回忆录
“笔记”专题多勃兴
新兴的“自述年谱”
制约少秘闻多
动机不同,价值各异
回忆录引发的风波
第十八章 从“五斗米”说开去
有田有粮有钱的年薪制
忽涨忽停的各朝俸禄
发工资亦有章法
给券不如领现钱
发薪方式与时俱变
第十九章 官俸折实多轶闻
钱轻物重只因通胀
实物调剂好处多
米票里暗藏玄机
物钱相折差几何
折粮折布有讲究
钞票好拿,东西如何取
第二十章 大墙内的公家宿舍
为官员提供住房
住房改革势在必行
官邸去留皆有因
住京况味多无奈
门禁森严,守土有责
家具杂物一并还
第二十一章 百僚同休说节假
休假有定时
有人休息有人谋动
固定假日大量增加
“公务员”休假缩水
假日活动重安排
第二十二章 古代的公费医疗
身份不同,各有定点医院
太医出诊惠及地方官
一手抓医药,一手抓行政
外行领导内行
医药界黑幕重重
第二十三章 公服——当官的行头
只认衣衫不认人
名目繁多的“配件”
通行证——鱼符
行头包装规矩多
领取朝服,损坏自赔
自制公服,量体裁衣
正确穿戴应知应会
第二十四章 从出行工具看行政级别
冠盖满京华
老牛笨车也风靡
坐轿历代有说法
僭越一多成寻常
配车还是自备车?
地方官出行摆阔
狐假虎威的“驾驶员”
第二十五章 诰封命妇,优待家属
何谓“命妇”
难进命妇行列
名额有限,诰封不易
嫡庶之别也可破
命妇的证明与待遇
冠帔背后多故事
妇人不得干政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