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辽朝政治中心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141114
  • 作      者:
    肖爱民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肖爱民,蒙古族,1966年生,内蒙古赤峰人。1987年7月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90年7月于四川大学历史系获硕士学位,2004年7月于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工作。现为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暨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辽金史、北方民族史。已独立出版学术专著《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两翼制度研究》,获河北省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专著类二等奖。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译)文五十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各一项,完成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两项。
展开
内容介绍
  由契丹人建立的辽朝政治中心是什么?以往学者们多是从定居农耕人的意识出发,有的认为是上京或者中京,有的认为是捺钵,有的认为是行宫。由于辽朝是地跨游牧和农耕两大区域的多民族政权,上述观点忽视了契丹人的游牧生产生活方式以及辽朝『行国』和『城国』兼有,且以『行国』为突出的特色,因而是片面的。作者经过多年研究和实地考察,在充分解读辽朝特殊社会面貌的基础上,颇具创新性地提出了与辽朝『行国』和『城国』兼有特色相适应的观点:『行朝——迁徙移动的朝廷才是辽朝的政治中心』,得到了诸多民族史专家的认可。
展开
精彩书摘
  从石刻文关于辽朝政治中心所用之词来看,大体上可以分成两类。第一类是专用名词,如朝、庭、廷、阙、宫、銮等。其中,朝,有多种含义,这里为古代中原城国的中央政府朝廷的简称;庭、廷,在中原地区原是指堂阶前的院子、厅堂,又特指皇帝的居处和中央政府,为宫廷、朝廷的简称,也是中原人对古代北方诸行国中央政府特殊称谓的简称,如单于庭、龙庭、汗庭、虏庭、贼庭等;阙,在中原地区最初多是指皇宫前两边供嘹望用的楼,后用来指皇帝的居处、京城、宫殿等,故有天阙、凤阙、帝阙、丹阙、庭阙、双阙、宫阙等多种称谓;宫,为官室、宫殿、皇宫、宫廷的简称,特指中原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的建筑物;銮,在中原本义为皇帝车驾的铃铛,用指皇帝的车驾,后用作皇帝的代称。上述诸词,在中原地区均是用来代指皇帝、皇帝居住处、朝廷或都城的,而作为中原城国最高统治者的皇帝是居住在皇宫中,皇宫和以皇帝为首的中央政府又都在都城中,都城就是国家的政治中心,由此可以看出辽朝人也是用中原地区表示政治中心的一些汉语专用词汇来记述本朝政治中心的。
  第二类是在第一类专用名词前面加动词“行”字的名词,如行在、行在所、行朝、行阙、行銮、行宫等。“行”字,在中原地区有多种含义,从上述诸词来看,其所用词义为“流动性的”、“临时性的”。此类词在中原地区,原本是城国最高统治者皇帝离开都城外出巡视时的临时驻地所专用,或京城失陷后临时中央政府朝廷的称谓。皇帝外出巡视时,或者都城沦陷后,皇帝在外的临时驻地称行宫、行在、行在所、行阙的例子,在中原的典籍中史不绝书,不胜枚举。需要注意的是都城沦陷后,朝廷称“行朝”的例子,因为皇帝外出巡视时的“行在”、“行在所”是指皇帝的临时驻地,不是固定地名,而都城失陷后皇帝在其他地方又建立的“行朝”是指临时的朝廷,即临时中央政府。因为按照时人的认识,以皇帝为首的中央政府朝廷是应该在都城中的,所以离开都城而建立的中央政府自然是临时性的。如唐朝后期,唐僖宗李儇和昭宗李杰因黄巢起义逃离都城长安,时人把播迁在外的以皇帝为首中央政府称为“行朝”①,为当时全国的政治中心。还有南宋建立后,一直把都城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称为“行在”②、“行在所”③、“行朝”④,其中“行在”、“行在所”的称谓蕴含着临安为皇帝的临时驻地,准备在光复山河后迁回故都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之意,尽管南宋事实上已经定都临安,但还不是正式的都城,所以“宫室制度皆从简省,不尚华饰”⑤,这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是一个特例。而“行朝”是指北宋的都城汴京被金兵攻陷后,播迁在外的以皇帝为首的南宋中央政府,是其时国家的政治中心。后来因南宋与金朝签订和约,两国实现和平,“行朝”开始固定于临安,故临安也就成了事实上的都城,为国家的政治中心,但“行在”、“行在所”、“行朝”的称谓一直没有取消。
  由于辽朝契丹皇帝仍然与古代北方草原上的行国统治者一样,过着“逐水草迁徙”的游牧渔猎生活,遵循着对草原实行季节性轮牧的习惯,因此契丹皇帝一年中按照季节的变化迁徙移动,有四季营地。其驻营之地,契丹语称“捺钵”,于是辽朝人在把“捺钵”翻译成汉语时,就把中原城国皇帝出巡时,或朝廷临时驻地的专用词“行在”、“行在所”、“行宫”、“行阙”等,应用于辽朝契丹皇帝的日常生活中,而把驻扎在“捺钵”中的以皇帝为首的中央政府称为“行朝”。
  ……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中国古代中原城国与北方行国的政治中心
一、行国与城国的释义
二、中国古代中原城国的政治中心
三、中国古代北方行国的政治中心

第二章 辽朝五京的建立及其地位和作用
一、辽朝五京设置的渊源
二、辽朝五京设立的经过
三、五京的地位与作用

第三章 契丹皇帝的四时捺钵及其性质与地位——从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谈起
一、关于“四时捺钵”的记载及捺钵释义
二、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
三、辽朝契丹皇帝“四时捺钵”的性质
四、辽朝皇帝“四时捺钵”的地位
五、“辽内四部族”跟随契丹皇帝四时捺钵原因探析

第四章 辽朝人对本朝政治中心的认识——以辽代的石刻文为中心
一、五京不是国家的政治中心
二、辽朝人意识中的国家政治中心

第五章 北宋人对辽朝政治中心的认识
一、北宋人所认识的辽朝特殊社会面貌
二、四时捺钵是契丹皇帝适应自然的一种生产生活方式
三、上京、中京、南京不是辽朝的政治中心
四、行官不是辽朝的政治中心
五、北宋人意识中的辽朝政治中心

第六章 辽朝斡鲁朵的含义、性质与地位
一、关于斡鲁朵的语言学研究
二、辽朝斡鲁朵的含义
三、辽朝斡鲁朵的性质与地位

第七章 辽朝宫、行宫的含义、性质与地位
一、中原官与行官的含义
二、辽朝官与行宫的含义
三、辽朝官与行宫的性质与地位

第八章 行朝——迁徙移动的朝廷是辽朝的政治中心
一、关于辽朝政治中心的综合分析与研究
二、行朝——迁徙移动的中央政府是辽朝的政治中心
三、辽朝政治中心行朝的写真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