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清代地方官制考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3405607
  • 作      者:
    刘子扬著
  • 出 版 社 :
    故宫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刘子扬,1931年生,北京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副研究馆员。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4年复员转业,在原通州市政府工作。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系档案专业。1980年成立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从事明清档案工作。先后担任中国档案学会档案馆学理事、中国会党史研究会理事,受聘为中国老教授协会档案与文秘研究所研究员等职务。1994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先后发表《清代军机处考》、《明清档案概述》、《清代秘密结社档案史料概述》、《满文老档综析》等20余万字学术论文。提出军机处是清代皇权的附庸及其成立于雍正八年的观点,在清史学界产生很大影响。编审《清代农民战争史资料选编》、《福建·上海小刀会档案史料汇编》;专著《清代地方官制考》,合作编著《清代中央国家机关概述》、《清代六部成语词典》、《清廷查办秘密社会案》、《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概述》。参加撰写《清代全史》清代政治制度部分、《二十六史大词典·典章制度卷·礼制》等书籍约600万字。其中《二十六史大词典》获文化部“五个一工程奖”;《清代全史》获新闻出版署“国家图书奖”;《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概述》等著作先后获档案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展开
内容介绍
  《明清史学术文库:清代地方官制考》以章、节体例编写,依清王朝对地方行政管理的不同方式以及所设官员的不同性质,分章叙述。首章为概述,依下按一般地区官制、特别地区官制、少数民族地区官制和专职性官制分类叙述,全书共五章,凡三十四节。
  《明清史学术文库:清代地方官制考》记述地方军事机构及职官的方法为:各地驻防将军以下及直省提督以下之职官,立有专节;各督标、抚标、漕标、河标、军标,按统属列于各官员项内;各特别地区及各少数民族地区之武职官员,分别归入各地区。关于清末的官制改革,除在第一章概述中作了总体的论述外,其改革后职官变化的具体情况,分列于各章节中。有些改革中新设立的机构,则别立专节。
展开
精彩书摘
  随后,各地方纷纷成立自治团体,虽名目繁多,诸如自治期成会、研究地方公益会、政治研究所、义务公所、地方公议局或地方自治会,等等,但其组织的目的,均为立地方自治之基础,以消除官民间之隔阂,谋求地方一切公共利益之事概由公众决议施行,从而渴望地方实力改良,日渐发达繁裕。所以这些自治团体,均把本地方应兴应革之事列为首任。如江苏常熟、昭文两县之地方自治会,办事大纲分为六项:清厘财政、振兴实业、保卫治安、规划工程、补助教育、改良风俗。又如上文提及的上海内外总工程局,则是极为典型的地方自治机构。它的组织是以议事会为代议机关,以参事会为执行机关,设办事总董、议事会议董分别领以议长;在它的《暂定章程》总纲中明确规定,其设立之目的,在于“酌收地方税,以办理地方公共事务,助官司之不及,兴民生之大利,以立地方自治之基础”。该局成立后,“接办城乡内外一切事宜,所有应行兴办各事,由议事会及参事会议决施行”。当然,这时成立的地方自治团体,也有的仅仅为了解决该地方某一主要问题,而达不到“自治”的意义。比如,福建省南安械斗甚烈,地方绅民联合各都,议立乡约一所,如遇有械斗,即由该乡约出为排解,并力求地方自治之道。又如,广东善宁县泥沟乡数聚族家,争讼习弊甚剧,因此由学界中人立一自治会,由各姓各房中选举若干人充当议员,评判事理,其余振兴学务、改良风俗及各种有益之事,均归该会担任。仅此数例,当时各地方对“自治”之普遍追求,已可概见。同时必须看到,这种普遍谋 求地方自治小局面的出现,是与地方绅商势力的迅速扩大,以及它们极力谋求政治地位的活动紧密相联的。
  从上述四点可知,在清政府欲实行宪政、改革官制之前,其地方行政的管理,已经混乱不堪,旧有的职官制度遭受冲击和破坏;新的机构不断产生而不受约束,且难以统一;地方绅商势力咄咄逼人,且已伸向各个领域,谋求自理地方事务;各地方实力派官僚亦已羽翼丰满,他们有新兴经济为基础,有练军之实力,且有洋人为后盾,清中央政府已不可驾驭。可以说,清末之地方官制的改革,事已出于下,清政府不得已而为之罢了。
  (三)地方武装的重新组织
  如果说地方行政管理上所出现的各自为政局面已使清中央政府难以控制,那么,地方武装的重新组织,则进一步说明此时的清政权,已经四分五裂、支离破碎。
  清王朝向来依靠遍及全国的驻防八旗军镇卫要冲,协之以各省绿营兵,以形成镇守全国的地方军事系统。自清中叶以后,八旗军逐渐衰退,绿营兵窳惰败坏,地方军事实力的丧失,早巳使清政府陷入困境;至外国铁舰、洋枪入侵,实已不堪一击。而新练各防营,亦积弊曰甚一日,缺额蚀饷,贿属请托,皆视若固然,毫无忌惮。遇操则雇人顶替,闻警则不战先逃。在当时,各地方实力派是靠镇压人民起义而起家的,是在洋人的扶植下发展起来的,它们从“借洋兵以助剿”,购铁船、洋枪以济征讨,乃至联合洋人共同镇压人民起义的过程中,尝到了铁舰利器的甜头。此时朝廷上下,均以练兵为第一要务,而更以练洋操为要中之要。因此,练洋操、造利器、开矿藏、办军工之风大兴,各省地方,争先恐后,由防营而改练军,使各省绿营兵乃至八旗军均同虚设,地方武装力量,渐渐已重新组织。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清代地方官制概述
第一节 清入关初期的地方职官概况
一 清入关前的官制
二 清入关后统一战争期间的地方行政职官
第二节 全国统一后的地方区划及职官建置
一 全国地方行政区划
二 各地方行政职官建置
三 各直省之八旗驻防与绿营兵制的确立
第三节 清代地方职官的选举
一 清代地方文职官员的考举
二 清代地方文职官员的铨选
三 清代地方武职官员的人仕
四 清代地方武职官员的铨选
第四节 清末地方官制改革
一 外国入侵及官制改革前地方管理状况
二 清政府改革地方官制概况
三 清末地方官制改革的特点

第二章 清代各直省的地方机构与文武官制
第一节 总督及总督衙门
一 总督的设立与职掌
二 总督的建置与沿革
三 总督衙门
四 总督所辖的地方武装
第二节 巡抚及巡抚衙门
一 巡抚的设立与职掌
二 巡抚的建置与沿革
三 巡抚衙门
四 巡抚所辖的地方武装
第三节 布政使及承宣布政使司
一 布政使的设立及沿革
二 布政使的职掌
三 承宣布政使司
四 清末布政使司的变革
第四节 按察使及提刑按察使司
一 按察使的设立及沿革
二 按察使的职掌
三 提刑按察使司
第 五节 道员及道员衙门
一 各道的设立及沿革
二 道员的品秩及职掌
三 道员衙门
第六节 知府及知府衙门
一 府的设立
二 知府及其佐贰官
三 知府衙门
……
第三章 清代特别地区的地方官制
第四章 清代少数民族地区的地方机构与文武官制
第五章 清代各专职性地方机构的官制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