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政治的境界: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2055259
  • 作      者:
    林存光著
  • 出 版 社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林存光,1966年生,山东济宁人,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0年入选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要从事中国政治思想史、先秦诸子学、中国儒学史、儒家政治哲学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已出版著作《旷世大儒——孔子》(第一作者,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儒教中国的形成——早期儒学与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独著,齐鲁书社2003年版)、《历史上的孔子形象——政治与文化语境下的孔子和儒学》(独著,齐鲁书社2004、2006年版)、《耻:人之为人的底线》(独著,红旗出版社2000年版)、《儒家式政治文明及其现代转向》(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先秦诸子政治哲学研究》(主编,辽海出版社2006年版)、《大爱无疆——(墨子)》(第一作者,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0年版)、《孔子评传》(第一作者,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年版)、《与权力对话——儒家政治文化》(第一作者,山东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中外巨人传——孟子》(第一作者,辽海出版社2012年版)、《孔子新论》(独著,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中国古典和谐政治理念与治国方略研究》(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等,发表论文8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主持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1项,另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多项。
展开
内容介绍
  《政治的境界: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研究》书名已经向我们展示了所论问题的重要性和全局性。
  现在盛行的国学热和儒学热有个明显的不足,就是避开政治观念在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主导地位与作用,而大谈其外围的种种次一级的观念与思想。就历史事实而言,不能说不是一种偏颇。
  中国传统社会是王权至上的社会,在整个社会观念中,相应的,帝王至尊观念居于统治和全局控制地位。陈寅恪说“三纲六纪”是中国文化的“要义”,应该说大体是不错的。对“三纲六纪”如何评价,人们可有不同的立场和视觉。但应视为无可争辩的历史事实。
展开
精彩书评
  ★传统社会的政治思想居于整个思想文化的主导地位,政治哲学又是政治思想的中枢,“内圣外王”则是政治哲学的核心。因此“内圣外王”成为整个思想的最高境界。本书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可说独树一帜。
  ——刘泽华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著名中国政治思想史家
  
  ★中国传统哲学的中心是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而政治哲学又以“内圣外王之道”为主题,即把为政者个人的修养与境界放在决定性的地位,因此,中国传统政治可以说是一种伦理政治,是一种特重主体性的人治。本书从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问题意识、义理结构和思想脉络出发,对儒、道、墨、法等各家政治哲学及其对立统一关系做了全面深刻的解读,可以帮助人们准确把握产生于“轴心时代”的中国政治文明的特质。
  ——方克立 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学部委员、著名中国哲学史家
  
  ★在人类政治思维演化史上,中国古典模式的政治学说体系,亦即“中国古典政治学”,是一个应当重新认识和重新定位的重大历史现象,相关研究有助于客观、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而中国古典政治哲学在这一学说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林存光教授系统反思、深入解读、重新诠释先秦诸子的经典著作,形成了独特的研究视角,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提出了许多颇有见地的学术观点。在本书中,他判定中国古典政治哲学具有“主体性”的思维特征,并做出具体的分析与系统的论证,为读者了解诸子各家的政治思想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解视角与解读范式。
  ——张分田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展开
精彩书摘
  4.孟子政治哲学的主旨与要义
  孟子生当战国中期,在孟子本人看来,他所处的不过是一个“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的时代(《孟子·滕文公下》),更是一个“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的时代(《孟子·公孙丑上》)。在这样一个时代,孟子何以要汲汲于发明人天赋的本心善性呢?孟子对人心善性的发明又究竟具有什么样的时代意义呢?诚如徐复观先生所言,由于孟子对人心的发明,从而“使夹杂、混沌的生命顿然发生一种照明的作用,而使每一人都有一个方向、有一个主宰,成为人生的基本立足点”。不仅如此,孟子心性之学的主旨亦归宿于以内心本性的光明或内在德性的修养来转化现实政治的强权化趋势与暴力特征。也就是说,在一个世人的生命状态和整个时代精神状况日趋于混乱而迷离的历史背景下,孟子通过主体自反性的深切生命体验发现了人内心中潜藏着的一点点细微的善良本性,在孟子看来,这一点点细微的善良本性正是足可以照亮每一个生命的内心世界乃至整个大地和外部世界、虽微弱却极为珍贵的光明之源,这一光明之源本身既是每一个生命的安身立命之所,同时亦为整个世界或人类生活走向生存的澄明之境指引着一条正确的道路与方向.由此,孟子不仅将个体生命的价值根基安顿于人对自己心性的存养或内在德性的修养之上,而且也将政治生活的价值根基安顿于政治主体对自己心性的存养或内在德性的修养之上。唯有先明乎此,我们才能更进一步地去领悟孟子政治哲学的精义妙谛——体现着孟子政治哲学的主旨与要义的义利王霸之辨及其根心而生的王道仁政理念。
  (1)义利王霸之辨
  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孟子“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太史公司马迁对于孟子所处的时代政治背景所作的概述,既简明扼要,而又鲜明地凸显出了当时整个时代以攻伐相尚而谋求富国强兵的功利化的政治精神。显然,孟子对政治的关切与这一精神是完全不能合拍的,因此,齐宣王既“不能用”,而梁惠王亦“不果所言”。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孟子以仁义德性为核心的政治理念与道德话语完全是无的放矢而毫无意义的呢?当然不是。
  如果说上述政治精神体现了当时的现实政治因迫于或激于时势而不得不然的一种发展趋势的话,那么孟子“不合时宜”的政治哲学也正是因迫于或激于同样的时势而不得不然的一种对现实政治的理性反省与伦理审视,历史既是在事实与价值的二律背反中亦是在现实与理想的交互作用下发展前进的,现实虽有时会背离哲人的价值理想,或者哲人的理想有时亦不能满足或不合乎时代的一时需要,但没有理想的激励和指引,现实终不能有所改进,而缺乏尊重事实的现实感,理想也终究会沦为虚妄的幻想,因此,理想与现实二者不可偏废,而寻求实现理想与现实的平衡可以说正是人类生活内在蕴涵的永恒主题之一。据此而言,孟子“尊德乐义”而“不合时宜”的政治哲学理念恰恰是针对现实政治过于功利化的趋势而提出的,故具有一种重要的矫正的作用与意义,而孟子的王道仁政理想也恰恰是针对现实的霸道虐政而提出的“永久抗议”,故具有一种深远的政治功能和历史意义。明乎此,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孟子汲汲于义利王霸之辨的真实用心所在而不至于以辞害意。
  ……
展开
目录

导论 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另一种新的理解视角与解读范式
1.中国学术思想的特色
2.在中国发现哲学
3.哲学与政治的统
4.差异与表述
5.主题与特质
6.政体与主体
7.“政治哲学”的定义
8.视角的调整与转换
9.“主体”的含义与特性
10.政治的境界

第一章 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奠基——主体的诞生及其境界
一、道的追求者——孔、老思想的一致与歧异
二、孔子:无所为而为
1.对“人”的全面反省
2.道德主体的确立
3.修己与化人
4.孔子论“政”
5.在行藏之间
三、老子:无为无不为
1.世界的根源
2.体道的圣人
3.非统治的统治
4.在智慧与权谋之间
四、批评与反省

第二章 政治哲学思维的两极化——国家的集权化与个体生命的可贵
一、墨翟:作为圣贤事业的政治
1.儒、墨的对立与根本分歧
2.墨子的天志与三表法
3.秩序产生的三重维度
4.政治:圣贤们的事业
5.圣贤的境界及其治道的意义
6.集权压倒理性
二、杨朱:认真对待生命

第三章 政治哲学思维的理想主义取向——心灵的转化与境界的提升
一、思想的内在转向与生命观的拓展
二、孟子:根心而生的王道仁政
1.主体性的生命体验——人人有贵于己者
2.孟子的心性之学
……
第四章 政治哲学思维的现实主义取向——道与势的体用结合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