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 / 1
第一章 社会党国际的筹建(1944—1951年) / 1
第一节 艰难曲折的筹建历程 / 1
第二节 有关重建问题的三大争论及其结局 / 7
第三节 政策立场的转变及其原因 / 18
第二章 法兰克福代表大会的“新开端”(1951年) / 26
第一节 代表大会和新的国际组织形式 / 26
第二节 民主社会主义理论的全面阐述 / 32
第三节 基本政策的再肯定 / 45
第三章 发展与延续的年代(1952—1959年) / 51
第一节 基本原则的完善与各国党的
意识形态热潮 / 51
第二节 全球性政策的形成及其发展 / 60
第三节 基本立场的延续和变异 / 71
第四章 未能成功的调整尝试(1960—1968年) / 78
第一节 浅尝辄止的转向 / 78
第二节 基本立场摇摆不定 / 86
第三节 悬而未决的两大难题:
“非洲社会主义”与拉美民众主义 / 92
第五章 走向缓和(1969—1975年) / 102
第一节 德国社会民主党的
“新东方政策”及其影响 / 103
第二节 社会党国际的转变 / 112
第三节 老问题与新希望 / 121
第六章 日内瓦代表大会的
“第二次复兴”(1976年) / 128
第一节 改革条件和设想的成熟 / 128
第二节 民主化、国际化和中立化 / 133
第三节 对外开放化与新攻势 / 138
第七章 最活跃的十年(1977—1987年) / 143
第一节 “争取人类的生存”
—和平与发展问题 / 143
第二节 介入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民主运动 / 154
第三节 新的国际行为主体 / 172
第八章 走向全球治理(1988年至今) / 185
第一节 新形势下的机遇与挑战 / 186
第二节 推进改革的努力与尝试 / 189
第三节 困境与反思 / 201
第九章 社会党国际与中国 / 206
第一节 从敌视、蔑视到重视和故示友好 / 206
第二节 由相互接近到寻求合作 / 215
第三节 波折后的新局面 / 222
第四节 从回顾到展望 / 228
结束语 / 233
参考文献 / 237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