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政治思想通史.综论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0193939
  • 作      者:
    刘泽华本卷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问题”是学术的核心,本卷所论都是以“问题”为题,且多个“问题”是作者们首创或将之集中化。第一编讨论的是中国政治史研究的对象与方法。第二编从不同角度论述了政治思想是中国思想文化的主干。第三编论述的是关于普遍政治观念与问题,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有关政治哲学问题;二是居于主流地位的政治理念或牵动全局的问题;三是政治文化问题。第四编简述了与本卷相关的学术史。
展开
内容介绍
刘泽华,1935年生,河北省石家庄人。从1958年起,一直在南开大学历史系从教,2012年被授予南开大学荣誉教授。主要从事先秦两汉史、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历史认识论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主要著作有《中国政治思想史集》、《中国的王权主义》、《洗耳斋文稿》、《先秦士人与社会》,合著有《专制权力与中国社会》、《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与社会整合》、《中国古代史》等。 在学术上提出“王权支配社会”和传统思想文化的主干是“王权主义”,引起诸多评论。


展开
精彩书摘
“政治”的含义是有界无边的,只能在模糊中把握,政治思想同样如是。中国历史有个极其重要的现象,那就是政治权力支配社会,政治无所不在,因此政 治思想也就像政治一样弥漫于社会观念的各个角落。我们的著作就是从广义角度去叙说政治思想的。
研究方法是认识的路径,马克思说的在矛盾中陈述历史是我们所遵循的大路。但如何揭示矛盾,问题就来了。很多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混沌”,“缺乏严整的概念系统”,逻辑的起点不清楚,具有“黑箱”性等等。其实传统思想并不是真的混沌,而是有其特点。其特点就是具有一种结构思维,在政治思想中尤其明显。这种结构具有组合性,可以叫作“组合结构”。所有命题的含义都在“组合结构”中呈现,而其特点又是“主辅组合命题”,所以我又称之为“阴阳组合结构”。许多难以理清的问题,用此方法去解析,就不难理出头绪。对于研究方法,我们做了较多的专题性论述,基本上都是研究经验的总结。

第一章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对象概说
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顾名思义,即历史上出现过的各种政治学说及其发展的过程。具体而言,包括研究各种政治学说的特点、性质、内容及其发生、发展的历史条件和对现实政治、社会、文化的影响,以及不同政治学说流派之间的争鸣、渗透、演变和更替的历史过程等。然而一言及如何界定政治学说以及政治学说的内容和范围,学者们又争论不休。其争论的焦点是:究竟应当如何确定“政治”这个概念。
“政治”是政治学中最基本的概念。这个概念,定义众多,因而人们对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及政治学说的内容和范围的认识也有很大差别。古今中外的政治学家给“政治”这个词下的定义很多,各种说法差异很大。如:有人认为政治即国家事务;有人认为政治是与公共权力有关的现象;有人认为政治是阶级关系的集中表现;有人认为政治是人与人之间的权力关系;有人认为政治即管理众人之事;有人认为政治是指政府制定政策的过程;有人认为政治是为社会进行价值物的权威性分配;有人认为政治是“权术”、“霸术”、“统治术”。还有一些思想深刻的理论则试图通过对一系列关系的综合考察来多层次、多角度地界定这个概念。什么是政治?人们可以清晰地感知它的存在,又很难准确地界定它。大体说来,政治是围绕国权问题而发生的一系列特殊的社会现象的总称,而其核心则是社会秩序与社会利益分配问题。政治是一个历史范畴,与国家相伴生,又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改变其内容及活动的形式和范围。政治与国家、政权、阶级(阶层、集团)、公共权力、统治、社会管理、政府、法制、法律、社会秩序、人与自然的关系等,以及与此有关的各种现象直接相关联。政治关系在各种社会关系中居于中心地位,它影响、制约甚至支配其他各种社会关系。 政治活动是利益,特别是经济利益的重要表现形式。社会优势群体(经济上处于统治地位、主导地位或优越地位的社会群体)通常也是国家统治权力的真正拥有者、支配者一切集团或个人参与政治的根本目的都是力图通过掌握或分享国家权力、参与或影响政府决策以维护自己及相关社会群体的切身利益,并以利益关系为中心维护或建立社会秩序。因而政治又是各种重大的社会关系及社会矛盾的集中体现。政治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它是上层建筑中最活跃、最敏感的部分,制约着并渗透到哲学、宗教、道德、文学、艺术等上层建筑的其他各个部分。政治的活动范围极其广泛,几乎无所不及。它往往主动参与乃至以强制性规范干预各种重要的社会生活。人类的各种社会活动都可能自觉或不自觉地与政治发生关系。总之,自国 ,政治因素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
人们的政治观念与上述政治的内容是共生现象并相呼应,其内容也同样复杂。简而言之,人类的政治意识(观念)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政治心理、政治思想和政治学说。政治心理大多表现为情感、倾向、成见、信念、风俗、习惯等,它具有自发性或直接感受性,是一种不系统、不定型、不深刻的政治意识。政治心理具有社会性,它并不为少数思想家所独有,几乎一切社会成员都会或多或少有这种政治意识。政治思想是一种理论化的政治意识。它是政治心理的升华,因而比较系统、比较定型、比较深刻。政治学说则是系统化乃至哲理化的政治思想。它更丰富、更完整、更系统、更深刻。一种政治学说一旦为人们所接受,就会对他们的思想、心理产生重大的影响,进而支配他们的政治行为。占统治地位的政治学说是一定政治体系的重要构成之一。它不仅直接表现为理论形态,以体现统治意志,还贯彻在国家政治制度和政策法令中,以维护现存秩序,并积极干预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为人们的行为提供基本准则和规范,支配、影响其他各种社会意识。政治学说本身就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政治现象。毫无疑问,各种政治学说所关注的主要对象是国家政权问题。国家是政治现象的基本形式。政治的基本内容是参与国家事务,指导国家,确立国家活动的方式、任务和内容。各个阶级、阶层、集团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它们之间的政治和利益关系以及公共秩序和利益的调节,在很大程度上都要通过国家结构表现出来。各种政治现象大都围绕国家这个中心展开。国家问题必然成为历史上各种政治学说所关注的重点。因此,政治思想史的研究重点也应随之确定。但是,国家问题并不能包纳所有的政治现象。社会是一个有机体。政治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又在上层建筑领域居于主导地位,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种社会现象与政治息息相关,有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政治现象。例如“政教合一”、“神道设教”既是一种宗教现象,又是一种政治现象。战争是政治斗争的最高形式。在祭祀和征伐被视为国家头等大事的时代,宗教与战争就是最大的政治。孝道本属家庭伦理范畴,但在统治者奉行“以孝治天下”的政策并将孝亲规范纳入法律时,伦理道德规范便直接转化为强制性的政治规范、法律规范。当人们以“天”、“自然”、“道”、“阴阳”、“气”、“规律”、“自由”、“民主”、“平等”、“人权”、“正义”“合理”、“均衡” 之类的概念和范畴来论证社会公共权威、政治关系及其规范之时,哲学思想就是政治思想。这方面的例子很多。以探究政治的特性、本质和规律为己任的各种政治学说必然将这类社会现象纳入自己的视野。因此,政治思想史研究的对象、内容和范围应该与之相对应。
展开
目录

第一编 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一章 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对象概说
第二章 关于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若干问题的专论
第一节 关于古代是专制抑或是民主的争论
第二节 社会普遍政治意识研究的若干思路
第三节 统治思想与民间社会意识互动研究
第四节 深化中国古代统治思想研究
第五节 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与社会整合研究
第六节 关于中国帝王观念研究
第七节 民本思想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第八节 思想与社会互动的整体研究
第九节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政治人格研究方法
第十节 范畴、概念研究与中国思想史的探索
第十一节 政治信仰和终极理念的研究方法
第十二节 民国时期政治思想研究方法问题
———经典文本、失踪者寻找与政治话语解析的双重尝试
第三章 政治思想史研究的开放性
第一节 学科有边无界
第二节 对象有界无边
第三节 方法各有价值
第四节 范式日新月异
第五节 将学科意识与问题意识有机地结合
第四章 理念 价值与政治思想史研究
第一节 理念是研究者的指导
第二节 “价值”决定着研究者的取向
第五章 中国政治思维的阴阳组合结构与研究进路
第一节 阴阳组合结构的普遍性
第二节 思维定势与人的行动轨迹
第三节 阴阳组合结构的意义与影响

第二编 政治思想是思想文化的主干
第六章 先秦百家争鸣与王权主义理论的成型
第一节 宇宙的本根同君主相配合与合德论
第二节 君主赞天地之化,成历史之变,握必然之理
第三节 君主一人独裁论
第四节 道高于君、内圣外王与强化君权
第七章 中国传统的人文思想与王权主义
第一节 传统人文思想的表现
第二节 中国古典的人文主义导向君主专制主义
第三节 人是等级的人
第八章 帝王对“学”与士人的控制
第一节 王权对“学”的支配与控制
第二节 士大夫———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主体
第三节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政治性与非逻辑性
第九章 帝王观念的普遍性与覆盖性
第一节 君父:全社会的宗法大家长
第二节 王辟:法律和秩序的化身
第三节 天子:君的神格和君命的神圣化
第四节 圣王:尽伦尽制的权威
第五节 皇帝:天地君亲师的集合体
第六节 皇帝观念对社会的覆盖
第十章 尊经与王权主义
第一节 孔子与经典的神化
第二节 孔子之说与儒家经典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最后真理”
第三节 经学的王权主义精神
第十一章 君尊臣卑观念的普遍性
第一节 君尊臣卑观念概述
第二节 从韩愈、柳宗元的表奏析君尊臣卑观念的普遍性
第三节 君尊臣卑是传统思想文化的大框架
第十二章 传统儒学的政治价值结构及其在中国社会转型中的意义
第一节 为什么要从“价值”层面看儒学?
第二节 传统儒学的价值结构
第三节 宿命与选择:尴尬的“儒学现代化”期待
第四节 结语:社会转型的“文化本土化”需求
第十三章 宗教与政治
第一节 政治宗教
第二节 生命宗教
第三节 政治宗教与生命宗教的关系
第十四章 从中西之争到主义之争
第一节 中西之争与西方的裂变
第二节 主义之争压倒中西之争

第三编 普遍性的政治观念与问题
第十五章 古代史部分
第一节 “天地—父母”文化原型与子民之道
第二节 畏天命,畏圣贤——古代政治神话的主体模式
第三节 天人合一与社会秩序和君主制
第四节 道与王权主义
第五节 圣人崇拜与王权主义
第六节 君主与国家、天下相对二分和一体化
第七节 大一统与政治分合
第八节 礼、法与君主专制
第九节 君、臣、民关系论
第十节 人为贵、人性与专制主义
第十一节 立公灭私与君主专制主义
第十二节 谏议论
第十三节 改易更化论与改制、变法
第十四节 革命与正统
第十五节 政治理想与政治批判
第十六节 传统中国的信仰理性与恩宠政治文化性格
第十七节 中国传统道义规范与知识阶层的政治心态
第十八节 忠孝之道:传统政治伦理的价值结构与传统义务观
第十九节 君子小人辨:传统政治人格与君主政治
第二十节 作为政治人格的狂狷、乡愿与伪君子 ——以晚明东林诸君见解为据
第十六章 近代史部分 第一节 走出天下走向世界的政治思想
第二节 走出王权走向民权的政治思想
第十七章 现代史部分
第一节 民国初期的政治与思想
第二节 西潮推动下的思想裂变:“主义”时代的降临与展开
第三节 民国政治思想的主题及其演进的特征
第四节 西学东渐与中国现代政治哲学的演进

第四编 附 录
附录一 中国政治思想史学术史几个宏观问题研究述要
第一节 中国政治思想的史学科的创立与发展概况
第二节 学术流派概述
第三节 关于研究对象问题
第四节 中国政治思想史的主旨与分期问题
附录二 中国政治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第一节 研究的初始
第二节 借鉴的限度
第三节 从“拿来”到创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