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政治思想通史.先秦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0193946
  • 作      者:
    刘泽华总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刘泽华,男,1935年生,河北省石家庄人。从1958年起,一直在南开大学历史系从教,2012年被授予南开大学“荣誉教授”称号。主要从事先秦两汉史、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历史认识论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主要著作有《中国政治思想史集》、《中国的王权主义》、《洗耳斋文稿》、《先秦士人与社会》,合著或编有《专制权力与中国社会》、《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与社会整合》、《中国古代史》等。 在学术上提出“王权支配社会”和传统思想文化的主干是“王权主义”,引起诸多评论。
展开
内容介绍
本卷全面、系统、翔实论述了先秦时期的政治思想发展过程,对先秦诸子与流派论述尤详。作者认定中国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政治思想基即是君主专制主义,春秋末战国时期的诸子,除农家外,争论的是实行什么样的君主专制主义,诸子中主要流派没有所谓的民主主义、民本主义、朴素社会主义等。 “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在诸子中是一个普遍的命题,但与之相对应的是“以君为本”“君为民主”,前者从属于后者,后者占据主导地位。先秦政治思想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基础,并形成认识模式,影响甚至规范了后世的认识。
展开
精彩书摘
从老子、孔子开始,到秦统一,在两百多年的时间内,出现了数以百计的思想家。这一场认识运动与社会转型相伴,在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既是空前的,又是绝后的。这场认识运动的总结果,是开拓了认识新领域,打开了新思路;把历史长期积累所形成的思维方式上升为理论,为古代华夏族提供了思维模式;多种思想都形成了一定的体系,这些体系直到近代西方思想传入之前,一直为后来者所宗所本,除佛学体系外,几乎没有能超出这些认识体系另创立的新体系。因此可以说,这个时期的认识总和奠定了其后两千多年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在这场认识运动中,政治思想占有特别突出的地位。先秦诸子除极少数人外,首先都是政治家,各种各样的认识基本上都是围绕政治展开的。正如梁启超所说:“所谓‘百家言'者,盖罔不归宿于政治。”章太炎先生也说:“周时诸学者已好谈政治,差不多在任何书上都见他们的政治主张。……中国人多以全力着眼政治。”因此可以说,先秦诸子的争鸣,首先是一场政治认识运动。近人由于对当时社会性质有不同的认识,因此对这场政治认识运动也有各式各样不同的社会定性方式,在一个时期占主流的是阶级定性。定性分析有其精审的一面,但在目前,无论哪一种说法,一时都难以把问题说清楚。因此我想,与其斤斤计较某某代表某某阶级,不如稍微超脱一点,从总体上进行估计。这个时代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方面这是一个社会变革的时期,充满了变革与反变革的斗争;另一方面,我们又难以确切地分辨出变革与反变革的社会阵营。在同一类人中,如诸侯和宗族贵族,既有主张变革的,也有主张保守的。这种情况是由当时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的错综复杂所决定的。思想家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的认识便反映了这种复杂的情况,从社会属性上很难判明谁是什么阶级的代言人。不过在难分难辨之中,又有十分清晰的轮廓,除少数(像农家许行等)外,绝大多数思想家都是为当时的统治者和剥削者出谋划策,为了“干世主”。因此又可以说,这场认识运动的主流是统治者自我认识运动,目的是给统治者寻求政治出路。批判是通向彼岸或到达新境界的桥梁,是自我认识的必备武器。当时的思想家们对现实生活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剖析和批判,目的是为了把社会引向他们所理想的境界。这些思想家具有超人的胆量,他们敢于把整个自然、社会和历史都收入自己眼帘之中。他们的眼光像一把把解剖刀,对整个社会进行了剖析。他们放眼全社会,纵横数千里,上下数千年,社会的一切,都纳入自己认识对象之中。正因为有这种气魄,认识才格外深刻。


展开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商代神佑王权的政治观念

第一节 上帝和祖先崇拜及其对商王的庇佑
第二节 “余一人”和王权专制观念
第三节 几个重要的政治概念
第四节 结语

第二章 西周敬天保民与天下王有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周公的“革命”思想
第二节 “天子”与专制主义观念
第三节 《尚书.吕刑》以刑理乱与用刑理论
第四节 西周后期政治调整思想

第三章 春秋时期由重神向重人转变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春秋时期政治思想概论
第二节 几个代表人物的政治思想
第三节 《尚书.洪范》的政治思想

第四章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转型与政治思想不同流派的争鸣和政治理性的发展

第一节 战国七雄的建立和各国的变法运动
第二节 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三节 战国时期的社会各阶级
第四节 政治制度和赋税徭役制度
第五节 兼并战争和秦的统一六国
第六节 百家争鸣与政治理性的发展

第五章 儒家以伦理为中心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儒家概述
第二节 孔子以礼仁为中心的政治思想
第三节 《中庸》《大学》的修齐治平的人治思想
第四节 郭店楚墓竹简、上海博物馆藏竹简中几篇儒家著作的政治思想
第五节 孟子的仁政思想
第六节 荀子的礼治思想
第七节 《易传》的应变政治思想
第八节 《礼记》以礼乐治国与君主专制主义
第九节 《周礼》中的国家体制思想

第六章 法家以法、势、术为中心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法家概述
第二节 李悝的变法与法治思想
第三节 慎到的势、法、术思想
第四节 申不害的术治思想
第五节 《商君书》的耕战和法治思想
第六节 韩非以“力”为基础的绝对君权的政治思想

第七章 道家以法自然为中心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道家概述
第二节 《老子》的无为政治思想
第三节 杨朱贵己及其童子牧羊式的政治主张
第四节 《庄子》的自然主义政治思想
第五节 马王堆《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的黄老政治思想

第八章 墨子以“尚同”推行“兼爱”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墨子、墨家学派和《墨子》
第二节 刑政、政长的起源和社会政治的基本矛盾
第三节 “兼相爱、交相利”与平等观
第四节 尚同说与君主专制主义
第五节 尚贤说与上下调和
第六节 节用说与发展物质生产与人自身生产
第七节 “非攻”与“是诛”
第八节 结语

第九章 名家正名实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名家概述
第二节 《邓析子》的“刑名”无为思想
第三节 《尹文子》的刑名法术思想
第四节 惠施的去尊思想
第五节 公孙龙以“离”为本的名实观

第十章 阴阳家以天人配合为特征的程式化政治思想

第十一章 农家许行自食其力的均平思想

第十二章 《管子》“轻重”诸篇的国家垄断商业以治国的理论

第一节 关于“轻重”诸篇
第二节 以“轻重”治国说
第三节 关于市场规律的认识与理论
第四节 国家垄断货币和主要商品
第五节 操纵市场,从中渔利
第六节 以经济实力为基础解决社会各种矛盾
第七节 结语

第十三章 《管子》融合各派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管子》与各派的融合性
第二节 法家派兼收道、儒的政治思想
第三节 道家派兼收法、儒的政治思想
第四节 阴阳家派的务时寄政与以水治国论

第十四章 《吕氏春秋》兼收并蓄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吕不韦和《吕氏春秋》
第二节 关于政治法自然和随时变的思想
第三节 关于君臣的论述
第四节 关于对民的态度与理论
第五节 关于无为政治思想
第六节 关于义兵与统一天下思想
第七节 结语

附录 先秦政治思想研究状况概述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