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子、孔子开始,到秦统一,在两百多年的时间内,出现了数以百计的思想家。这一场认识运动与社会转型相伴,在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既是空前的,又是绝后的。这场认识运动的总结果,是开拓了认识新领域,打开了新思路;把历史长期积累所形成的思维方式上升为理论,为古代华夏族提供了思维模式;多种思想都形成了一定的体系,这些体系直到近代西方思想传入之前,一直为后来者所宗所本,除佛学体系外,几乎没有能超出这些认识体系另创立的新体系。因此可以说,这个时期的认识总和奠定了其后两千多年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在这场认识运动中,政治思想占有特别突出的地位。先秦诸子除极少数人外,首先都是政治家,各种各样的认识基本上都是围绕政治展开的。正如梁启超所说:“所谓‘百家言'者,盖罔不归宿于政治。”章太炎先生也说:“周时诸学者已好谈政治,差不多在任何书上都见他们的政治主张。……中国人多以全力着眼政治。”因此可以说,先秦诸子的争鸣,首先是一场政治认识运动。近人由于对当时社会性质有不同的认识,因此对这场政治认识运动也有各式各样不同的社会定性方式,在一个时期占主流的是阶级定性。定性分析有其精审的一面,但在目前,无论哪一种说法,一时都难以把问题说清楚。因此我想,与其斤斤计较某某代表某某阶级,不如稍微超脱一点,从总体上进行估计。这个时代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方面这是一个社会变革的时期,充满了变革与反变革的斗争;另一方面,我们又难以确切地分辨出变革与反变革的社会阵营。在同一类人中,如诸侯和宗族贵族,既有主张变革的,也有主张保守的。这种情况是由当时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的错综复杂所决定的。思想家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的认识便反映了这种复杂的情况,从社会属性上很难判明谁是什么阶级的代言人。不过在难分难辨之中,又有十分清晰的轮廓,除少数(像农家许行等)外,绝大多数思想家都是为当时的统治者和剥削者出谋划策,为了“干世主”。因此又可以说,这场认识运动的主流是统治者自我认识运动,目的是给统治者寻求政治出路。批判是通向彼岸或到达新境界的桥梁,是自我认识的必备武器。当时的思想家们对现实生活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剖析和批判,目的是为了把社会引向他们所理想的境界。这些思想家具有超人的胆量,他们敢于把整个自然、社会和历史都收入自己眼帘之中。他们的眼光像一把把解剖刀,对整个社会进行了剖析。他们放眼全社会,纵横数千里,上下数千年,社会的一切,都纳入自己认识对象之中。正因为有这种气魄,认识才格外深刻。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