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我国众多企业中分工不清、责权不明、流程不畅、基础管理工作混乱等问题,给出本土化解决方案!
帮助企业尽快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运作规律的现代企业规范化管理体系,缩短同国外企业的管理差距。
通过管理交易、权力积聚、组织文化等方面的管理,帮助中国企业理顺组织结构,重新设计管理体制,明确各部门职能,解决组织僵化、责权不等、权限过于集中或分散、员工士气低落等问题!
系统理解企业规划化管理必读。以管理学新概念为原点划分出十大公理,每一个公理包含一组定律和一个定理,公理、定律和定理又都直接是由“通过他人做好工作的意志行为”这一管理定义中引申出来的,各自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管理活动与管理目的之间的关联关系。
公理、定律、定理逻辑严密、环环相扣。公理、定律、定理结构严紧,把保障管理实施效果的线索和规则以公理体系的形式进行了描绘。
图解企业化管理基本内容,简明易懂。本书是在示意图上完成了基本内容的研究之后,才着手文字表述上的研究。所以,每一节至少有一幅示意图对这一节内容的逻辑关系进行直观的描绘,因而仅仅阅读示意图就可概略地把握全书的内容和逻辑。
《舒化鲁说:管理学十大公理(规范化管理的基础理论图解)》全面重构了管理学的范式,架构了与当代占居主导地位的管理学过程学派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以“通过他人做好工作的意志行为”这一对管理概念的新定义为原点,从管理活动主体的本质特性分析开始,一层一层展开,揭示通过他人做好工作是如何可能和如何实现的人性逻辑以及达成管理目的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联关系。在分析确定不同因素之间的稳定联系的基础上,概括归纳了管理实施的基本规律,开创性地建构了管理学的定理体系。
绪论 管理学公理体系的研究思路
对于管理学公理体系的研究,似乎还是从未有人涉猎过的处女地。可能也正是这一课题无人涉猎,不能不说是管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100年之后,其科学性仍然被质疑的一个原因。管理学究竟是科学,还是艺术,过一段时间总会有人提出来讨论一番。这实在是管理学的悲哀,也是管理学者的悲哀。
管理的实施,是从权力的运用开始的,对于手握大权的人,他可能丝毫不在乎管理学是科学,还是艺术,他运用权力能达成他想达成的目的就足矣。但相对于管理学的研究人员而言,不解答这一问题,其所涉足的立足点就无法确定,管理学的研究也就不免范畴不清,界限不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而要确定管理学的科学地位,其公理体系的确立是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大研究项目。公理体系揭示的是其学科所涉及领域事物之间的稳定联系。尽管其所揭示的这种稳定联系是以假设的形式归纳形成的,但它一定是能通过证伪进行修正完善的,并且科学本身也正是在这种不断的证伪和修正过程中发展的。没有公理体系揭示其学科所涉及领域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也就是没有把握并准确地陈述这种稳定联系。一般而言,这种稳定联系是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表达的,尽管并不是所有的稳定联系一定要用数学模型表达。
本书的重点是探索管理学的公理体系,所以,对于管理学的研究路线的概括则是本章讨论的重点。
一、管理学研究的起点:管理的定义
管理学的研究必须以对管理的定义为起点。管理学成为独立的学科以来,在100年多的时间里,几乎从没有人系统地讨论过管理的定义问题。法约尔在他1916年出版的《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一书中将管理活动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五大管理职能,并由此展开了管理职能的研究讨论。对于管理的定义也由此粘附在职能过程的描绘上,即直接把管理定义为,“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及控制工作过程,以实现既定目标。”在法约尔之后,孔茨在深入研究这些管理的职能过程的基础上,把管理的职能过程修改为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五项,而把协调作为管理的职能本身。孔茨以管理的这些职能过程为主线进行了管理理论的概括,管理过程学派由此进入没有人提出疑议的鼎盛时期。因此,通过对管理的职能过程的描绘来定义管理也就成了不容置疑的经典定义。这也就是说对管理的定义,管理学的主流从来都是通过把管理分解为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等职能过程进行描述而实现的。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五项工作是不是管理的职能过程,后面还要讨论到,在此暂且不论,问题是描述性的定义,是开放式的,往往很难把其内在的本质揭示出来。所以,严格的科学概念,除了哲学范畴之外,应该说以属加种差定义法进行定义最为严密。因为只有属加种差定义法更能揭示其内在的本质关系。
属加种差定义法的定义项是由被定义概念的邻近属概念和种差组成的。用属加种差方法下定义时,首先是找出被定义项邻近的属概念,即确定定义对象属于哪个类,然后,把被定义项与类中的其它存在物进行比较,找出被定义项与其它存在物都不同的特性,即种差,然后把属概念和种差结合起来就构成了被定义项的定义项。
对于管理这一概念,用属加种差定义法进行定义,笔者认为可表述为:通过他人做好工作的意志行为。
定义项13个字,很简洁,但其内涵很丰富,具体可分为五个层次:
其一,属加种差定义法的属,说明被定义概念所属的概念,是动物所共有的行为。“行为”二字构成管理这一概念邻近的属概念,说明管理的属概念的内容。所谓行为也就是动物所共有的举止活动,是由其肌体完成的肢体和肌肉运动。它说明管理这一概念所表述的邻近的属概念是动物自身肌体完成的四肢和肌肉的运动。管理可以不动手,不动身,但不可能连嘴也不动,动了嘴就是其肌体力完成了肌肉运动。有了这种运动把管理者的意志传递给他人,这才有他人为做好工作努力的可能。
其二,揭示被定义概念的第一层次的种差内涵,说明被定义行为与一般动物行为的不同点是其中所包含的意志 。“意志”二字是对行为的第一个层次的限定,说明的是管理这一行为中包含有管理者所寻求的特定意志目标。它把管理这一概念所包含的行为者的自我意识揭示出来了,由此把这一行为与自我意识无关的动物的本能行为和生理反应行为区分开来了,说明它不是由动物的本能驱动的行为,而是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确定的具有目的性的行为。这也就说明这一概念所定义的行为是人所特有的。因为只有人才会有自我意识,以及由自我意识确定的目的。“意志行为”四字作为一个整体是对管理这一概念所归入的次大类的属概念。
其三,揭示被定义概念的第一层次的种差的语法标志,意味其前述内容是被定义概念的种差内容。“的”作意志行为的定语标志,是属概念和种差的连接符号,它把“通过他人做好工作”作为一个整体对意志行为这一属概念进行了限定,定义的是意志的内容。它说明管理这一概念所包含的意志,不是饥了欲饱,寒了欲暖的肌体不适的消除,而是为节省自我精力投入而让他人代为努力达成其所寻求的目的的努力。
其四,从意志目的的角度揭示被定义概念第一层次的种差的内涵。“做好工作”直接定义的是管理所寻求的目的本身。它直接是对管理这一特定意志行为的目标方向的定义。
……
绪论 管理学公理体系的研究思路
一、管理学研究的起点:管理的定义
二、管理活动的价值——效果
三、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四、管理者的分类
五、成为被管理者的条件
六、管理实施的过程——构筑情境
七、管理学的公理体系
八、管理学的研究线路
管理学第一公理:人性本质公理
一、人性本质公理的内涵
二、自我意识的充分理性定律
三、痛是自我意识形成的起点
四、“三种理性”之间的关联关系
五、行为选择的自我决定定律
六、自我意志与自我意识的关系
七、唯我利己的自我肯定定律
八、人是利他与利己的统一
九、客体工具的自我中心定律
十、任何性质的组织都是主体我的工具
十一、自我超越的无限欲望定律
十二、无限欲望之源分析
十三、自我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十四、自我异化的生命享用定律
十五、能动性与惰性的统一关系
十六、意志指向定理
管理学第二公理:意志行为公理
一、意志行为公理的内涵
二、意志行为的形成过程与信息之间的关系
三、意志行为的人格差异
四、意志行为的我行我所是定律
五、人性第一弱点:文过饰非
六、意志行为的我是我所需定律
七、人性第二弱点:惯性思维
八、意志行为的我需我所知定律
九、人性第三弱点:从众无居
十、意志行为的我知我所急定律
十一、人性第四弱点:目光短浅
十二、意志行为的我急我努力定律
十三、人性第五弱点:意志多变
十四、意志强度定理
管理学第三公理:管理介入公理
一、管理介入公理的内涵
二、管理介入的设计其所急定律
三、设计其所急实施的关键点
四、管理介入的拓展其所知定律
五、拓展其所知的实施措施
六、管理介入的予夺其所需定律
七、予夺其所需实施的关键点
八、管理介入的演化其所是定律
九、演化其所是实施的关键点
十、管理介入的责人其所履定律
十一、责人其所履实施的关键点
十二、管理途径定理
管理学第四公理:管理成事公理
一、管理成事公理内涵
二、管理成事的能力素质条件定律
三、混淆心理特征与人格品德的偏颇
四、管理成事的意志意愿条件定律
五、意志意愿的构成主导要素与人格
六、管理成事的热情耐心条件定律
七、热情耐心的管理作用机理
八、管理成事的资源支持条件定律
九、利用他人资源成就事业的思路
十、管理成事的管控标准条件定律
十一、管控标准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十二、管理成事的程序方法条件定律
十三、三类程序方法的作用机理
十四、管理责任定理
管理学第五公理:系统思考公理
二、系统思考的整体统一定律
三、贯彻整体统一观念的关键点
四、系统思考的普遍联系定律
五、贯彻普遍联系观念的关键点
六、系统思考的发展变化定律
七、贯彻发展变化观念的关键点
八、系统思考的相互制衡定律
九、贯彻相互制衡观念的关键点
十、系统思考的和谐有序定律
十一、贯彻和谐有序观念的关键点
十二、系统思考的中正有矩定律
十三、贯彻中正有矩观念的关键
十四、管理效果定理
管理学第六公理:情境构筑公理
二、情境构筑的工具选配定律
三、情境构筑中的工具组合
四、情境构筑的针对行为定律
五、针对行为的效果保障途径
六、情境构筑的关注意愿定律
七、关注意愿的途径方式
八、情境构筑的确立预期定律
九、保证预期确定的条件
十、情境构筑的注入情感定律
十一、注入情感的途径方式
十二、情境构筑的情绪融和定律
十三、融合情绪的途径方式
十四、情境效能定理
管理学第七公理:管理交易公理
一、管理交易公理的内涵
二、管理交易的标的真实定律
三、标的真实要求达成的关键点
四、管理交易的等价限制定律
五、等价限制要求达成的关键点
六、管理交易的公平限制定律
七、公平限制要求达成的关键点
八、管理交易的利益共享定律
九、利益共享有效实施的关键点
十、管理交易的损失分担定律
十一、损失分担有效实施的关键点
十二、管理交易的惯性积累定律
十三、管理交易惯性积累的途径方式
十四、诚信约束定理
管理学第八公理:权力积聚公理
一、权力积聚公理的内涵
二、权力运用的尊严限制定律
三、权力运用失败的原因
四、权力运用的认同限制定律
五、保证管理效果的权力运用方式
六、权力积聚的依据依赖定律
七、权力依据的生成关联关系
八、权力积聚的运用依赖定律
九、权力积聚的发展趋势
十、权力效能定理
管理学第九公理:组织凝聚公理
一、组织凝聚公理内涵
二、组织凝聚的目标认同凝聚定律
三、目标认同凝聚作用形成的条件
四、组织凝聚的事业舞台吸引定律
六、组织凝聚的人际情感融和定律
七、保障人际情感融和作用的关键
八、组织凝聚的依附归属承载定律
九、保障依附归属承载作用的关键
十、组织凝聚的利益关联诱导定律
十一、保障利益关联诱导作用的关键
十二、组织凝聚的职责义务约束定律
十三、保障职责义务约束作用的关键
十四、组织效能定理
管理学第十公理:文化诱导公理
一、文化诱导公理的内涵
二、文化构成的信息束细胞定律
三、文化的发展演进过程分析
四、文化本质的“三共同”集合定律
五、“三共同”之间的关联关系
六、文化结构的层次要素定律
七、文化构成层次要素之间的关系
八、文化诱导的观念灌输定律
九、保障观念灌输作用形成的关键
十、文化诱导的理论征服定律
十一、保障理论征服作用的关键
十二、文化诱导的规则约束定律
十三、保证规则约束作用的关键
十四、文化诱导的习惯顺从定律
十五、保障习惯顺从作用的关键
十六、文化诱导的榜样示范定律
十七、保证榜样示范作用的关键
十八、文化诱导的艺术感染定律
十九、保证艺术感染作用的关键
二十、文化效能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