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本位、正统与守国:魏晋南北朝政治格局新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9007530
  • 作      者:
    贾小军著
  • 出 版 社 :
    甘肃文化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位、正统与守国:魏晋南北朝政治格局新论》是河西学院贾小军副教授在硕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多年来不断补充、修改而成的一本学术专著。《本位、正统与守国:魏晋南北朝政治格局新论》以“本位政治”、正统之争、“守国形势”三条主线来重新考察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格局的变迁,通过梳理此一时期纷乱的历史演变,阐释了最终由纷乱分裂到走向统一的深层次原因。作者认为经过三分之局、对峙之局和统一之局的交替,最终起决定作用的基于地区经济发展而推行的地域和民族本位政策。作者致力于寻求魏晋至隋代历史发展的重大线索,对之进行全局性把握。《本位、正统与守国:魏晋南北朝政治格局新论》是魏晋南北朝史研究领域一本别有新意的著作。
展开
精彩书摘
  《本位、正统与守国:魏晋南北朝政治格局新论》:
  总之,在这一时期的政治格局变迁中,以上三条线索交互作用, “本位政治”奠定了各政权的立国基础: “正统之争”则是在纷乱的政治格局变迁中引领各政权完成中国统一大业的旗帜;各政权“守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各地域经济的发展,也使各政权能够较为从容地应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地域与民族本位政治本身就为“守国”与“争正统”提供了条件,奠定了基础,而在“守国”与“争正统”当中,也体现出地域与民族本位的特点。但应当注意的是,尽管三条线索交互影响魏晋南北朝政治格局,但其间也有矛盾之处。 “本位政治”与“守国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分裂的特点,但若没有在“守国政策”保护下的“本位政治”,各区域经济的发展就很困难,各政权“混一华夏”的目标也就很难实现。因此“本位政治”与“守国政策”虽有落后的一面,但根本上依然是维护统一的。 
  这三条线索是我理解从九州幅裂到天下一统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格局变迁的几个主要方面。我认为,如果对这几个方面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那么了解和认识看似纷乱的魏晋南北朝历史就比较容易了;而隋朝的统一,也正是在逐步解决了这几个重要的问题之后才实现的。这正是《本位、正统与守国:魏晋南北朝政治格局新论》的选题意义所在。 
  还应当指出的是,就魏晋南北朝政治格局而言,有几种较为典型的形式,即“三足鼎立”“南北对峙”及“华夏一统”。“三足鼎立”是这段历史上较为典型的格局,但并非终魏晋南北朝不止。其间屡经“南北对峙”和“华夏一统”格局。在《本位、正统与守国:魏晋南北朝政治格局新论》中,我将这三种格局分别称为“三分之局” “对峙之局”和“统一之局”。其中“三分之局”与“对峙之局”所占时间较长,是这一时期政治格局的常态,而“统一之局”时间最短,是这一时期政治格局的异态,但又是这一时期政治格局变迁最终所要实现的目标。而这几种不同政治格局的变换,深受前述几个问题的影响,因而作为后论专门列出。
  ……
展开
目录
绪论
一 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二 研究现状
上篇 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本位”问题
第一章 魏晋以来政治经济的地域化特征
一 魏蜀吴三足鼎立时期
二 两晋十六国时期
三 南北朝时期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魏晋以来的“民族本位”问题
一 汉末三国时代的南匈奴问题
二 有关氐羌问题
三 拓跋鲜卑问题概说与孝文改制的再思考
第三章 “本位政治”与前秦兴亡
一 麻秋建策、苻洪遗命与“关中本位政策”初定
二 苻健与苻生的政治
三 苻坚的突破
本篇小结

中篇 论魏晋南北朝正统之争
第一章 中华正统与胡汉合流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正统之争考略
一 魏蜀吴三足鼎立时代
二 十六国与东晋时期的正统之争
三 南北朝时期中华正统的逐渐北移
第三章 “正统之争”个案研究
一 释“五胡次序,无汝羌名”
二 侯景之乱与中华正统之争
本篇小结

下篇 论魏晋以来的“守国形势”
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守国形势”述略
一 魏、蜀、吴的三足鼎立
二 东晋、十六国时期的攻守形势
三 南北朝争竞与北方优势的确立
第二章 “守国”细节考述
一 “乘间守险”与“以攻为守”
二 “中间地带”与魏晋屯田
三 汉中张鲁政权述论
本篇小结

后论 魏晋南北朝政治格局变迁
一 三分之局
二 对峙之局
三 统一之局
附录 从正史及《通鉴》所见魏晋南北朝相关史料看正统之争的演变
一 “正统”
二 “正朔”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