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国外学者对公共事件的研究起步较早,绝大多数集中在突发卫生事件和突发灾难事件这两类公共事件上。对这两类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的研究是他们研究的重点。而这方面的研究又主要集中在“国家政治体制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政策和立法、应急管理政策效果的研究、应急管理技术性政策等三个方面”’。许多学者从信息沟通技术与地理信息科学这两个方面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进行研究。他们普遍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突发公共事件中与公众进行信息沟通是政府机构的一项重要功能,信息沟通技术与政策对于引导公众参与心理,促进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顺利完成具有积极作用。还有学者通过研究已有的突发公共事件公共沟通模型以及案例,提出了突发公共事件条件下政府公共信息政策的构成以及存在的变量。<br /> 中国国内的学者基于截然不同的国情,将公共事件研究的焦点放在群体性事件和媒体公共事件这两类公共事件上。对集体上访、讨薪、集会等群体性事件的研究之多,更是成为了一大中国特色。而这些所谓的“群体性”事件,在国外的一些研究者来看,只不过是司空见惯的民主权利之一,不需要进行太多的研究。在群体性事件方面,于建嵘、李连江、欧博文、王洪伟等国内社会学学者此前已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形成了一些可资借鉴的研究结论和理论框架。但这些研究,几乎都侧重于农民、农民工等弱势群体、底层民众的抗争内容与行为模式的定性研究,多从社会学上进行逻辑建构,而较为忽略底层民众提出诉求和实施抗争所依赖的传播手段和传播模式,缺乏传播学的视角分析。<br /> ……</p>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