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社会转型与制度变迁: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法治思维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2054979
  • 作      者:
    李昌庚著
  • 出 版 社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李昌庚,男,1971年出生,江苏省扬州市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学士、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南京师范大学法学硕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南京晓庄学院法学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经济法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员等。主要研究方向:经济法、国有财产暨国有企业法、社会转型与社会稳定等。
  出版学术专著有:《回归自然的经济法原理》、《国有财产法原理研究——迈向法治的公共财产》等;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
展开
内容介绍
  《社会转型与制度变迁: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法治思维》主要内容包括:社会转型与社会稳定含义解读、社会转型期政治现代化与社会稳定的博弈和平衡、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的宽容与法理——维稳与改革的博弈与平衡、主动改革:中国社会转型的理想选择、论孙中山的民主宪政思想、环境保护的宪政思考、人大监督制度的反思与完善等。
展开
精彩书摘
  三、主动改革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避免权力中心二元甚至多元化
  改革实践中存在一个误区:认为权力分散有助于遏制权力、遏制腐败,这是民主法治的必然要求。这话本身并不错,但要视权力来源及其性质的特定语境而定。语境使用不当,贻害无穷,并会因制度缺陷而将人性“恶”充分凸显。
  自古以来,无论是专制社会还是民主社会,一旦权力中心二元甚至多元化,必犯人性大忌,也必然容易产生问题。比如我国清末的光绪和慈禧关系等。民主政治的关键在于,权力民选以及国家或政权意义上的权力分工和制衡,如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等。但无论立法权、行政权还是司法权,每一种权力本身只能有一个中心,不能出现权力中心二元甚至多元化,实行同一种权力中心下的职能分工,尤其是行政权。这也是世界各国摸索出的共同规律。无论是总统制国家还是议会制国家。如果说国家或政权意义上的权力分工和制衡是基于人性的制度安排,那么每一种权力本身只能有一个中心也是基于人性的制度安排。
  从我国目前来看,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的有识之士,认识到这一问题不足为怪。但问题是,在社会转型改革过程中,迫于权力制约和反腐压力,基于集权或威权政治历史惯性的基本背景下,政府有时采取同一种权力内部的不当拆分和制衡,或采取临时性应付改革举措,比如有些省市目前试行党政一把手不直接管理“人财物”等做法,都有可能违背权力运行规律,形成权力中心二元甚至多元化,其结果必然制造内耗和冲突,容易导致政令不畅、改革措施难以到位等缺陷,尤其是其并不符合社会转型期权力相对集中的改革要求。
  从中央层面来看,已经初步解决这个问题,即国家主席集军委主席和党的总书记职责于一身,是行政权核心,国务院是其行政内阁。当然,这还有待于进一步改革与完善。从地方、部门和单位层面来看,我国各地方、部门、单位还没有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即党委书记和省长、市长、厅长、局长、院长、校长等行政负责人还存在分设问题,其结果必然容易造成权力中心二元化。比如党委领导下的省长负责制、市长负责制、院长负责制等,理论上都行得通,立法和规章制度上也规定得很清楚,但实践中很容易产生问题。如党委与行政以及党委书记与行政负责人之间可能出现的职能冲突与相互内耗。
  历史上为了解决党政不分问题,又要考虑加强党的领导,曾有部分省份采取党委书记兼人大主任做法,但这不仅不能解决党委和政府的权力二元中心问题,而且还会导致人大立法权和行政权的职能错位问题。实际上,我国不是党政分开问题,而是如何使中国共产党从革命政党向执政党转型问题,这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能否平稳转型。
  考虑到社会转型期国情,笔者认为,至少目前可以考虑,凡是条件具体的,即将党委书记和地方、部门和单位行政负责人集于一身,再另设一个副书记专职负责党务;对于民主党派或无党派人士担任行政负责人时,要另设书记一职;由行政负责人统一组织,人大审批;组织人事权和财权等统一归口于行政负责人等。除非党务活动外,对外活动应统一以行政负责人的行政职务出现。同样,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也是如此。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第一章 社会转型与社会稳定含义解读
第二章 社会转型期政治现代化与社会稳定的博弈和平衡
第三章 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的宽容与法理——维稳与改革的博弈与平衡
第四章 主动改革:中国社会转型的理想选择

第二篇
第五章 论孙中山的民主宪政思想
第六章 环境保护的宪政思考
第七章 人大监督制度的反思与完善

第三篇
第八章 公司:社会化企业命题——兼论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的反思与重构
第九章 公司:经济民主与民主政治的互动
第十章 “国进民退”还是“国退民进”?

第四篇
第十一章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反思与重构
第十二章 中国征收制度的困境与出路

第五篇
第十三章 诚信源于“良治”
第十四章 法律人的闲言碎语
第一节 评“勿做”激进批判的现实主义者
第二节 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是否可以起航?
第三节 不宜过分拔高抗震救灾英雄少年
第四节 不应忽视社会科学的重要性
第五节 论学术腐败——兼自我反省

附录一 访学随笔
附录二 谦卑与自信——“国旗下讲话”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