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上河村既是行政村,也是自然村。中国目前的村庄实际上可以分为两层结构,一层是事实上的群体,即自然村,另一层是有数个自然村联合而成的负有一定行政职能的行政村。[3]村庄结构类型的选择往往取决于所要研究的问题。就本研究而言,在单纯的行政村里,无法得到较为完整的农民日常闲暇生活的完整切片;而如果选择单一的自然村,又可能无法充分体现农村现代化背景下农民日常闲暇生活的变迁。本研究所选择的上河村是一个行政村,同时,也可以视其为一个自然村落,因此,它可能揭示现代化背景下农民日常闲暇生活的逻辑。
第二,农民日常闲暇生活是本研究的研究主题。上河村农民的日常闲暇生活较为活跃,能为研究者提供较为丰富的原始资料。一方面,这里有着深厚的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的历史文化传统积淀,农民的闲暇生活中无疑镌刻着村庄历史的厚重,带有浓厚的地方性特征;另一方面,商品农业的发展,为这个古老而传统的村落注入了诸多现代文化因素,并迅速向人们的日常生活渗透扩张,农民闲暇生活的现代特征正逐渐浮现出来。在传统与现代的博弈和交汇中,上河村农民的闲暇生活正发生着深刻的变迁。因此,选择上河村作为研究个案,将会给我们展示出一幅农民闲暇生活变迁的动态画面。
第三,市场化程度高。自2000年以来,上河村主要种植蔬菜等经济作物,商品农业发展较快。当原本贫瘠的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理性在农民的心中迅速生根发芽,市场经济的逻辑在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开始蔓延开来,加速了农民闲暇生活的变迁,也催生出诸多社会问题。以上河村为个案,有助于研究者发掘出商品农业发展这一背景下农民闲暇生活规律性的东西。
第四,方便进入。个案研究必须进入实地。“要使调查到的农村社会生活保持如其所是的那个样子直接显现在调查者的眼前,调查者进入调查现场的方式及其主观状态起着决定性作用。”为了真实展现农民闲暇生活的原貌,我们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减少对调查现场的破坏。“村民社会用费孝通的话来说是个熟人社会,是个有着亲疏远近区别的社会,是个有着许多忌讳与防范的社会。只有凭借亲友关系才能进入这样的调查现场,也只有进入村民认可的亲友关系网络,才能尽可能地保持调查现场。”[1]研究者在该村有亲戚,因此可以沿着私人的亲情、朋友关系进入调查现场,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获得关于农民日常闲暇生活尽可能详实的资料。
上河村是为研究方便而依照学术惯例所取的村庄名称。作为本研究的个案村,上河村是农民日常闲暇生活展开的实体空间,也是本研究的现实背景。因此,上河村的基本状况和特征对于本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