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革命与象征:中国共产党政治符号研究1921-1949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49744
  • 作      者:
    胡国胜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胡国胜,男,汉族,1978年出生,安徽肥西人,法学博士,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党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近年来先后在《求是》、《中共党史研究》、《党史研究与教学》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多篇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组部党建内参、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共产党》、《中国现代史》、《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等全文转载。出版专著2部。主持省部级课题2项,地厅级课题4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
展开
内容介绍
  《革命与象征:中国共产党政治符号研究1921-1949》系作者胡国胜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获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资助。《革命与象征:中国共产党政治符号研究(1921-1949)》分八个部分进行论述,首先分析古今中外政治符号理论,再从中国共产党政治符号的内容、类型、特征、功能、传播、影响、经验等方面进行总体概括和把握,尝试探讨中国共产党政治符号的发展规律、历史和现实意义,通过政治符号的视角深化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研究。《革命与象征:中国共产党政治符号研究1921-1949》最大特色就是结合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使用的极具特色的符号图片分析,更为直观地认识和阐释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符号产品。
展开
精彩书摘
  二  趋同与消解:国民革命时期的中国共产党政治符号
  国民革命时期也即国共的第一次合作时期,此时,在孙中山“联俄、联共和扶助农工”政策指引下的新三民主义纲领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在主要原则上是一致的,也是国共两党合作的基础。中国共产党也是这样的情况下开始了自身的革命历程。中国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且许多工作是为国民党而做。1924年2月,《同志们在国民党工作及态度决议案》中提出:“本党以后一切宣传,出版,人民组织,及其他实际运动,凡关于国民革命的,均应用国民党名义,归为国民党的工作。”因而,使得在政治符号形式上趋同于国民党的政治符号,这在一定意义上消解了中国共产党自身政治符号的特性。
  在国共合作期间,中国呈现出了如火如茶的革命热潮,人们再次受到革命的洗礼。1925年12月1日,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指出:“现在世界上的局面,是革命与反革命两大势力作最后斗争的局面。这两大势力竖起了两面大旗:一面是红色的革命的大旗,第三国际高举着,号召全世界一切被压迫阶级集合于其旗帜之下;一面是白色的反革命的大旗,国际联盟高举着,号召全世界一切反革命分子集合于其旗帜之下。”此时,革命成为社会发展的潮流,成为人们活动的目标,人们热衷于此。“打倒封建军阀”、“打倒帝国主义”等革命标语口号随处可见。1927年3月,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十月革命纪念大会,反英大会,北伐胜利总庆祝,每乡都有上万的农民举起大小旗帜,杂以扁担锄头,浩浩荡荡,出队示威。”0“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贪宮污吏,打倒土豪劣绅,这几个政治口号,真是不翼而飞,飞到无数乡村的青年壮年老头子小孩子妇女们的面前,一直钻进他们的脑子里去,又从他们的脑子里流到了他们的嘴上。比如有一群小孩子在那里玩吧,如果你看见一个小孩子对着另一个小孩子鼓眼蹬脚扬手动气时,你就立刻可以听到一种尖锐的声音,那便是:‘打倒帝国主义!”
  正是因为在新三民主义的指导之下,中国共产党的一些政治符号开始趋同于国民党的政治符号,“民族、民权、民生”成为二者共同的政治符号,特别是“民族主义”俘获了当时的人们。这与中国共产党一直所开展的阶级革命相背离,为此中国共产党也认识到这种现象并加以修正。1925年4月4日,中央通告第十九号《宣传孙中山遗言,发展国民党左派力量》中指出:“惟同时在有国民党组织的工人群众中,须加紧宣传民族争斗虽然重要而不能代替阶级斗争的理由,并须宣传民族的党和阶级的党使命之不同,使工人群众不至民族主义化。”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巨大革命洪流下既想继续进行国民革命又想实现自身纲领的纠结。但这种纠结没有持续多久,“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踏碎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梦想”,间接说明了两个临时趋同的政治符号之不同。
  ……
展开
目录
前言
一 选题旨趣
二 文献综述
三 研究思路
四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符号与政治:政治符号的相关概念
一 符号
二 政治符号
三 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符号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政治符号的发展历程
一 萌芽与产生:建党初期的中国共产党政治符号
二 趋同与消解:国民革命时期的中国共产党政治符号
三 恢复与彰显:土地革命时期的中国共产党政治符号
四 重构与蔓延: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政治符号
五 形成与引领: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政治符号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政治符号的主要类型
一 文字政治符号
二 声音政治符号
三 图像政治符号
四 象征政治符号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政治符号的基本特征
一 革命性与象征性的统一
二 多样性与变动性的统一
三 灌输性与互动性的统一
四 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五 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政治符号的历史功能
一 推进政治社会化
二 促进政治沟通
三 加强政治整合
四 保存历史记忆
五 引发政治认同
六 进行政治动员

第六章 中国共产党政治符号的传播路径
一 政治符号的大众传播
二 政治符号的仪式传播
三 政治符号的空间传播
四 政治符号的生活传播

第七章 中国共产党政治符号的社会影响
一 中国共产党政治符号的积极影响
(一)动员了广大人民群众
(二)传播了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
(三)争取了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动权
(四)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二 中国共产党政治符号的消极影响
(一)政治符号的神化与革命中的个人崇拜
(二)政治符号的模仿与革命中的盲动主义
(三)政治符号的泛滥与革命中的教条主义

结束语 中国共产党政治符号建设的思考
一 政治符号建设应与总结历史经验相结合,探寻政治符号的历史价值
二 政治符号建设应与推动政治发展相结合,彰显政治符号的时代价值
三 政治符号建设应与引导人民群众相结合,挖掘政治符号的教育资源
四 政治符号建设应与创新传播形式相结合,拓展政治符号的传播空间
五 政治符号建设应与构建和谐社会相结合,发挥政治符号的整合功能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