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1086941
  • 作      者:
    沈士光著
  • 出 版 社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沈士光,上海人。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获文学学士、法学硕士。现任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主要从事当代中国政治、公共行政伦理学的教学和研究。曾赴韩国地方行政研究院、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商学院、德国柏林自由大学东亚研究所进行学术访问。已公开出版学术著作《中国当代政治发展研究》《公共行政伦理学导论》两部,发表论文8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党校研究成果系列: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研究》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研究”的研究成果。《党校研究成果系列: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研究》从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的理论,县(市)一级扩大党代会常任制试行以来的实践成果,党代会常任制运行过程中选举、组织、代表履职、监督等方面论述了党代会作为党的权力机关的制度特征和要素。《党校研究成果系列: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研究》分析了党的基层组织的权力结构,论述了党代会、全委会和常委会之间的关系,同时对党的基层组织的政治功能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在新的条件下凸显党员主体地位,维护党员权利,加强党内民主的实现途径,对于研究党内民主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党校研究成果系列: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研究》:
  不仅是党代表直选进行了试点,而且党内基层领导的公推直选也在不断推进。党代表常任制试行扩大、村民自治制度衍生为此提供了助力。2001年湖北广水市两票制选举村支部书记。2004年,南京市社区党支部实行公推直选。21世纪以来,我国四川、湖北、江苏、云南等地进行了乡镇党委书记的“公推直选”试点,试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执政党政治精英的选举方式一直是个难点。从选举制度来看,从乡镇政府到中央政府,领导人的正职都是等额选举的。基层党委领导人的人选都是由上级党委决定的,选举只是履行一个程序和手续而已。因此,要改变原来基层党内领导人的产生方式,不仅要面临选举制度上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得克服来自于上级领导机关的障碍。而且乡镇一级党委主要领导人的产生方式改变了,上级领导人的产生方式是否也要改进呢?进一步和深层次的问题就在这里,因此任何这方面的改革和创新都显得顾虑重重和谨小慎微。
  2001年四川省平昌县在灵山乡进行了党员公推直选党委领导班子的尝试。公推时,乡党委书记候选人可以超过3人,党委副书记可以超过5人。召开由全体党员和部分群众代表组成的推荐会,通过演讲答辩,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推选党委书记候选人2名,党委副书记4名,然后进行直选。直选要求有五分之四以上的党员参加,实行“三轮选”:第一轮选举党委书记,落选者参加副书记选举;第二轮选举党委副书记,落选者参加委员选举;第三轮选举党委委员。当选的党委书记、副书记直接确认为党委委员,不再参加委员选举。
  2003年底,成都市新都区选择木兰镇为改革试点,进行全体党员“公推直选”该镇党委书记的试点。首先,召开有党员、群众代表和其他方面代表参加的推荐大会。由参选人员围绕任期目标进行个人陈述、演讲答辩,接受党员、群众提问。在此基础上进行推荐投票,按得票多少确定考察对象。其次,召开选举大会,共有639名有选举权的党员参加直选大会,进行差额选举的投票,选举结果报上级党委批准。
  这两个试行的亮点在于乡镇党委书记候选人的非等额性。要使非等额性具有说服力,党员的高参与率是必不可少的,为了更具合法性、合理性,试点组织者还设置了群众代表参与选举。按理说,党内的选举党外群众不参加也是十分正常的,尤其是还涉及参与资格的问题。但为了避免麻烦,毕竟群众的意见具有代表性,民意的考量对试点工作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2004年下半年,四川雅安卢山县在飞仙关镇和风禾乡进行“两推两述一选”的试点。“两推”是指18周岁以上的群众推荐和县委推荐。其中县委推荐分为全委会推荐和常委会推荐。全委会是在群众推荐的基础上投票推荐党委正职候选人,常委会投票推荐副职候选人。“两述”是指竞选人在群众推荐前陈述自己的任职承诺,在党员大会选举投票前向党员陈述自己的任职承诺并回答党员提问。“一选”就是指党员大会从正式候选人中直接选举产生乡镇党委领导班子。
  这一试点的亮点是在前面两个试点的基础上,动用和挖掘组织和制度的资源力量,增加了合法性程度。按照传统的做法,常委会决定乡镇党委正职人选,党内民主再向前一步也就是全委会进行票决。组织和制度本身具有资源的力量,在这一试点中,为了体现党内民主的彻底性,体现党员权利的保障性和党员大会的权力性,全委会和常委会的权威性和作用主动地被约束与限制,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湖北的试点出现了“杨集模式”和“咸安模式”,2002年9月,湖北省京山县在杨集镇进行了“两推一选”的试点。由群众推荐党委书记初步候选人,由选民对现任党政班子进行民主测评,根据1:3的比例要求确定前3名。然后由全体党员以1:2的比例,推荐正式候选人,并报县委批准。最后由镇党代表大会进行正式选举。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近年来党代会常任制试行的特点和正在显现的制度影响力
二、党代表的基本释义和四大作用
三、优化党代会常任制的环境和条件
四、期待党内基层民主进一步持续发展

第二章 以党代会常任制为主体的党内基层民主的实践探索
第一节 党内民主的分层
一、党内民主分层的历史演进
二、党内基层民主的三个发展阶段
三、党内民主分层的现实合理性与发展逻辑
第二节 以党代会常任制为主体的党内基层民主的实践探索
一、四次党代会与实(试)行党代会常任制
二、党内基层民主不断增加试点
三、党内基层民主的巩固

第三章 乡镇、县(市)党代会常任制的实践
第一节 党代会常任制在基层试行的组织困境分析
一、“门诊政治”是我国基层重要的政治运作方式
二、基层组织的三个属性
第二节 乡镇实行党代会常任制的应然性与目标取向
一、乡镇一级实行党代会常任制的应然性
二、乡镇党代会常任制的目标取向
第三节 推进县(市)级扩大试行党代会常任制
一、县级的“接点政治”和党代会常任制的必要性、紧迫性
二、推进县级党代会常任制的目标取向
三、县委限权试点不能离开党代会常任制的制度平台

第四章 地(市)级、省级党代会制度研究
第一节 地(市)级党代会常任制试行的实证分析
一、地(市)级党代会常任制试行的总体情况及特点
二、城市化水平会促进党代会常任制的试行
三、推进地(市)级党代会常任制的若干思考
第二节 省级党代会的组织领导与制度发展
一、目前省级党代会的组织领导和内容安排
二、省级党代会的政治特点和党代会制度的发展

第五章 党代会常任制的理论探讨
第一节 历史遗产的党代会常任制及其现实理论依据
一、属于无产阶级政党历史遗产的党代会常任制
二、中国共产党历史进程中的党代会常任制
三、实行党代会常任制的现实理论依据
第二节 党代会常任制中的试点政治和说服主义特性
一、党代会常任制与“试点政治”特征
二、党代会常任制具有“说服主义”的特征
第三节 多源流理论与党代会常任制的契合
一、多源流理论与党代会常任制的契合性
二、影响党代会常任制政策制定过程的障碍
三、关于提高党代会常任制制定政策的能力和水平的对策
第四节 系统科学视角论党代会常任制的三个特征
一、党代会常任制具有系统性
二、党代会常任制具有反馈性特征
三、党代会常任制具有非线性特征

第六章 党代会常任制的制度、体制突破
第一节 党代会常任制试行的制度突破
一、构建压力型的政治保障机制,增强党代会常任制运行动力
二、构造委员会领导体制,增强常任制的活力
三、创新党内述职评议制度,增强民主监督力度
四、发挥常任制党内政治论坛作用,使任期制产生溢出效应
第二节 党代会常任制下的组织设置
一、领导小组应体现党员主体地位原则
二、常设机构要体现党代会领导机关性质
三、专门工作(委员会)小组设置要合理有效
第三节 党代会常任制下领导体制改革
一、党委制的主要特点以及问题
二、推行党代会常任制是改进党委制的关键
第四节 党代会常任制下的全委会
一、全委会产生方式的创新
二、全委会运作探索两大模式:权力变更和功能创新

第七章 党代表任期制研究
第一节 党代表任期制的意义
一、任期制启动了党代表三个机制
二、党代表任期制形成规范化职权表征和履职制度体系
三、任期制是迈向党代会常任制的重要而关键的步骤
第二节 党代表代表性机制
一、党代表的代表性困境
二、体现党代表代表性的三个机制
第三节 党代表“三联制”
一、党代表“三联制”的由来和制度发展
二、党代表“三联制”的机制分析
三、不断提高党代表“三联制”有效性的对策

第八章 党代表的选举和权利保障
第一节 党代表的选举
一、党代表选举的阶段、特征和方式
二、雅安模式:最具有突破性的党代表直选
三、完善党代表选举的两个重要前提
第二节 党员权利、主体地位与党代会常任制
一、党员权利与从组织控制到制度规范的变迁
二、党代会常任制是保障党员权利有效的制度形式
三、党员主体地位的特征和影响因素,推进党代会常任制不断扩大

第九章 党代会常任制的决策、监督功能研究
第一节 党代会常任制的决策功能
一、党代会常任制履行决策功能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二、党代会常任制的决策特点与影响因素
三、提高党代会常任制决策的能力和水平的若干对策
第二节 党代会常任制的监督功能研究
一、党代会常任制履行监督功能的原因
二、党代会常任制监督功能的特点和有效性分析
三、党代会常任制发挥监督功能的组织和制度形式
结语:全国党代会的重要作用和对党代会常任制未来的展望
一、全国党代会在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对党代会常任制未来的展望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