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新贡献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142364
  • 作      者:
    周利生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周利生,男,1968年出生,湖南永州人,江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团中央“青马工程”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十余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成果获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5项。主要学术兼职:江西省科社与国际共运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理事,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理事。
展开
内容介绍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十七大以来科学发展观的新发展研究丛书: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新贡献》从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出发,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在梳理经典作家社会发展理论的基础上,从发展主体、发展本质、发展动力、发展目标、发展保障、发展评价等方面对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之间的传承与发展关系进行分析阐述。
展开
精彩书摘
  《十七大以来科学发展观的新发展研究丛书: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新贡献》: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
  实践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发源地。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又不是实体性的存在,看不见,摸不着,因而其来源容易被神秘化、非人化。这一点在阶级社会又常常被统治阶级加以利用,将其说成是永恒不变的“自然秩序”,或者是上帝安排好的“神圣秩序”。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从自然世界中分化出来的人类世界,因此,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实际上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因为一方面人必须从自然界获取生存、发展的物质资料,另一方面人和人之间必须要结成一定的关系,组织起来才具备与自然界交换的可能。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生共存于生产实践中。同时,人与其意识的关系也形成于实践活动中。实践从开始到结束都体现贯穿着意识,离不开意识的主观能动性。实践的目的、手段、过程、结果,往往以观念的形式存在于实践者头脑中,并在实践过程中展开。因此,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自身意识的关系是在实践中产生形成的,实践也内在地包含着这三重关系,因而人类社会关系的发源地是实践活动。
  2.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实践的形式多种多样,最基本的有三种,即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内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实践以及改造自身创造精神文化的科学实践。这三种基本实践活动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社会的基本结构,即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观念结构就是这些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对象化的产物。例如,中华民族最初的国家形态——夏朝就是中华民族在治理黄河、淮河等水患的生产实践基础上,将各部落的统一调度、联合劳动的关系作为制度固定下来的结果。
  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社会发展包括社会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进步与变革。社会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对象化产物,必然随着实践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因此,推动社会前进发展的既不是“上帝之手”,也不是自然之力,社会发展的动力只能来自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物质资料生产实践构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生产力也不是纯粹的外部自然力,而是“人们的实践能力的结果”。
  4.实践的历史就是人的本质的发展历史
  生产劳动实践作为人所特有的存在方式,是人的主体性的最充分表现,也是人的类本质形成的物质基础。人以什么样的生产方式生产,他的本质就是什么样。人拥有什么样的生产力水平,他就拥有什么样的本质力量和对于自然界的自由;人处在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之中,他就拥有什么样的社会本质,什么样的政治立场和道德观念。从这个意义上讲,物质生产实践的历史就是人的本质的发展历史。在实践中,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现状与前瞻: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关系的研究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关系的研究现状
一、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辩证关系的定位的研究
二、从理论范畴出发对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辩证关系的研究
三、从哲学层面出发分析和阐述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关系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关系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复性比较突出
二、系统性有所欠缺
三、观点分歧比较明显
四、理论创新有所欠缺
第三节 对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关系进一步研究的几点思考
一、建立新的研究视角
二、研究的领域要进一步拓宽
三、要树立理论研究中的世界眼光
四、要重视科学发展观的新发展研究

第二章 比较与创新:科学发展观与国外主要发展观
第一节 国外主要发展模式
一、资本主义工业化国家发展观
二、传统社会主义发展模式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对国外主要发展模式的借鉴和创新
一、科学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
二、科学发展是全面发展
三、科学发展是和平发展
第三节 金融危机背景下世界主要发展模式的危机与变革
一、金融危机背景下资本主义世界发展模式的危机
二、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对未来发展的判断和应对
第三章 发展主体: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
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新发展
第一节 发展主体论的源起
一、西方人本主义:发展主体论的发轫
二、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发展主体论的丰富源泉
三、传统发展观中的发展主体
……
第四章 发展本质: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新发展
第五章 发展动力: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新发展
第六章 发展目标: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新发展
第七章 发展保障: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新发展
第八章 发展评价: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