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和谐社会与社会公正问题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136585
  • 作      者:
    徐惟诚主编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徐惟诚,男,1930年生,笔名余心言。曾任中宣部常务副部长、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总编。现任中国人民大学道德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伦理学会名誉会长。已出版《余心言杂文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事业》、《用科学的态度认识社会主义》、《话说思想工作》等80余种著作。
  
  张博颖,男,1962年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道德建设,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专职副主席、研究员,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入选“万人计划”首批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已出版《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建设一一国家伦理与市民社会伦理的视角》、《社会主义荣辱观研究》等6部著作,发表论文6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和谐社会与社会公正问题研究》以和谐社会与社会公正及其联系为主线,既从学理上探讨社会公正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理念以及对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也从实践层面关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实践中面临的与构建和谐社会及社会公正相关的重大问题,研究经济公正、政治公正、法律公正、教育公正、环境公正、社会政策公正、制度公正等对于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作用。探讨社会现实中存在着的与社会公正价值理念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寻求解决的路径和对策,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同时,通过对和谐社会与社会公正问题的研究,分析、阐述社会公正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地位,探讨人的正确价值观、和谐社会心态、良好道德风尚对于和谐社会与社会公正的促进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和谐社会与社会公正问题研究》:
  第二,恢复丞相制度。黄宗羲认为,恢复丞相制度,对于限制君权也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从制度层面来看,中国秦汉及以后很多朝代的君权和相权是有一定区别的,君主(皇帝)是国家的领袖,象征国家的统一,并对重大事情进行决策,丞相及百官则处理政府中的各种实际事务。当然,有的君主可能会剥夺丞相的职权,那是另当别论的。黄宗羲说:“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明夷待访录·置相》)传贤不传子也许仅仅是古人美妙的理想,就古代的实际情况来说,君主是可以世袭的,而丞相则不能世袭,世袭的君主做错了事,无法受到真正有效的追究,丞相做错了事,多数时候能够加以纠弹,甚或受到严厉的惩处。设立丞相制度,目的是为了让有德才、能够负责的人来组织政府,管理众人之事。可是明太祖朱元璋却废除丞相制度,此举无疑使君权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但中国传统政治的弊端也日益暴露出来。黄宗羲断言:“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明夷待访录·置相》)
  第三,以学校为议政之所。黄宗羲主张以学校为议政之所,以防止君主及各级官员滥用权力。他说:。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是故养士为学校之一事,而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明夷待访录·学校》)在黄宗羲看来,学校不仅仅是养士的地方,同时也是议论时政的场所,可以对各级官员进行品评、监督。学校的学官不能由政府委任,而应通过推举的方式产生。郡县的学官,由郡县众议,请名儒主持。中央太学设祭酒,由各个时代的大儒担任。祭酒还可以直接批评朝政,纠正君主的过失。因此,按照黄宗羲的设想,学校一方面为国家培养人才,另一方面也要负起监督君主以及政府的职责。
  总之,黄宗羲重新反思了君民以及君臣关系,并从政治、法律等角度提出了制度重建的思路,以保证社会公正、和谐得以实现。黄宗羲在300多年前能够提出以上诸种见解,实属难能可贵,其部分主张对于当代社会仍不乏启示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公正思想又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康有为在《张三世论》中说:“有见三世,有闻四世,有传闻五世。”①《通三统例》说:“孔子立三统,范围万世也。尚忠,尚质,尚文,所谓三统也。”②康有为说:“《春秋》分为十二世,以为三等:有见,有闻,有传闻。有见三世,有闻四世,有传闻五世。……三世为孔子非常大义,托之《春秋》以明之。”③所传闻世托据乱,文教未明;所闻世瓿升平,小康;所见世托太平,大同。三者是进化的、循序渐进的,大世中又有小三世。
  历史进化的本体和动力是仁,是“不忍之心”。④他认为:“故夫人道者,依人以为道。依人之道,苦乐而已。为人谋者,去苦以求乐而已,无他道矣。”⑤“勉苦求乐”的欲望是促使社会进化发展的动力。“其乐之益进无量,其苦之益觉亦无量,日益思为求乐免苦之计,是为进化。”⑥
  历史进化最后的归宿和历史的最终价值是矛盾得到调和,这才是大道之本。调和的结果是大同。大同社会本于公理,没有国界、家界、身界。在康有为描绘的大同社会里,天下为公,没有阶级,一切平等;无贵贱之分,无贫富之等,无人神之殊,无男女之异;没有臣妾奴隶,没有君主统治,没有教主教皇,国家成了社会成员,公有共同之器。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社会公正的内涵、基本原则
第一节 社会公正的内涵
第二节 社会公正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公正的关系
第一节 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价值
第二节 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评价标准的社会公正

第三章 中西和谐社会与社会公正之关联思想的回顾、分析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公正、和谐思想及当代价值
第二节 西方传统文化中和谐社会与社会公正之关联的思想及其启示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观与社会公正观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和谐社会与社会公正的思想
第二节 列宁关于和谐社会与社会公正思想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关于和谐社会与社会公正的思想

第五章 经济公正对和谐社会的价值
第一节 经济公正的内涵
第二节 经济公正的原则
第三节 中国现阶段经济公正面临的挑战
第四节 加强制度建设,以良好的社会制度促进经济公正
第五节 加强道德建设,以合理的经济公正观念引导人们的经济行为

第六章 政治公正对和谐社会的价值
第一节 政治公正与和谐社会的统一性
第二节 政治公正的本质
第三节 当前推进政治公正的相关问题
第四节 推进政治公正的路径

第七章 法律公正对于和谐社会的价值
第一节 普遍正义是和谐社会的伦理基础
第二节 具体正义与“和而不同”
第三节 社会和谐需要德法兼治

第八章 环境公正对和谐社会的价值
第一节 环境公正对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意义
第二节 环境公正的内容和目标
第三节 当代中国环境公正问题的根源
第四节 促进当代中国环境公正的路径和对策

第九章 教育公正对和谐社会的价值
第一节 教育公正解析
第二节 教育公正与社会公正
第三节 影响我国教育公正的主要因素及应对措施
第四节 教育公正的价值取向
第五节 教育伦理视角下教育公正的建设方向
第六节 教育公正对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第十章 社会政策公正对和谐社会的价值
第一节 社会政策的内容与价值趋向
第二节 公正的社会政策是社会和谐的基石
第三节 中国社会政策公正性分析
第四节 对某些不尽公正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
第五节 提升社会政策公正性的政策建议

第十一章 社会公正与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第一节 集体主义与社会公正
第二节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第三节 社会公正与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
第四节 和谐心态、公正观与公民道德建设

第十二章 社会公正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地位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公正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节 公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之一
第四节 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与公正的价值指向
第五节 着力培养公民的社会主义公正意识

第十三章 制度伦理、制度公正与和谐社会建设
第一节 制度伦理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制度伦理对制度公正建设的作用
第三节 制度形态、制度资源与制度资本
第四节 制度伦理视野下制度公正的原则性内容与实践重点
第五节 制度公正与社会公正、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