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众思想的深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
在抗日战争时期,大敌当前,面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民族觉悟、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不足,大多数民众的无组织,经济落后,军力不强等不利条件,毛泽东要求共产党员在民族战争中发挥模范作用。“共产党员在八路军和新四军中,应该成为英勇作战的模范,执行命令的模范,遵守纪律的模范,政治工作的模范和内部团结统一的模范。共产党员在和友党友军发生关系的时候,应该坚持团结抗日的立场,坚持统一战线的纲领,成为实行抗战任务的模范;应该言必信,行必果,不傲慢,诚心诚意地和友党友军商量问题,协同工作,成为统一战线中各党相互关系的模范。共产党员在政府工作中,应该是十分廉洁、不用私人、多做工作、少取报酬的模范。……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又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模范。”①党员是群众学习的楷模和榜样,能够极大地影响党外群众,“只要我们党的作风完全正派了,全国人民就会跟我们学。党外有这种不良风气的人,只要他们是善良的,就会跟我们学。”②只有这样,才能使广大民众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拥护者和自觉实践者,推动革命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在延安整风和后来的历次整风运动中,党员教育总是作为重点内容。毛泽东认为党员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共产党员在不同的岗位工作,他们和群众接触,和别人讲话,都是在做宣传工作。“什么是宣传家?不但教员是宣传家,新闻记者是宣传家,文艺作者是宣传家,我们的一切工作干部也都是宣传家。比如军事指挥员,他们并不对外发宣言,但是他们要和士兵讲话,要和人民接洽,这不是宣传是什么?一个人只要他对别人讲话,他就是在做宣传工作。”③作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员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既要言传,又要身教,既要谆谆教诲,又要身体力行,真正成为群众学习的榜样和楷模。正如古语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对于损害群众利益的贪污腐败的党员干部,毛泽东总是严惩不贷。1932年5月,瑞金县叶坪村苏维埃主席谢步升因贪污腐化等罪行,在毛泽东的亲自指示下被执行枪决。在指示中,毛泽东说,腐败不清除,苏维埃旗帜就打不下去,共产党就会失去威望和民心!与贪污腐化作斗争,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天职,谁也阻挡不了11934年2月,左祥云身为苏维埃大会工程所主任,利用职务之便勾结反动分子,盗窃机密,贪污公款,被苏维埃中央政府最高法院判处死刑。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即着手在党政机关中进行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斗争,毛泽东以中央名义电告各省、军区,“号召坦白和检举,轻者批评教育,重者撤职、惩办、判处徒刑(劳动改造),直至枪毙一批最严重的贪污犯,才能解决问题。……他们的罪名是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但这个问题现在已极严重,必须看作如同镇压反革命斗争一样的重要,一样的发动群众大张旗鼓地进行斗争,一样的用死刑和徒刑等对待他们。”①在“三反”过程中,发现身为党的高级干部的刘青山、张子善有严重的贪污腐败行为,河北省政府会同天津市对此案进行调查和侦讯,提出了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意见。在公审大会召开之前有高级干部考虑到刘青山、张子善两人在战争年代有过功劳,要求减轻处罚,毛泽东回答说:“正因为他们俩的地位高,功劳大,影响大,所以才要下决心处决他们。只有处决他们,才可能挽救20个,200个,2000个,20000个犯有各种不同程度错误的干部。”②只有查处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分子,才能够提高党的威望,树立党的形象。
……
展开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忠杰
★本书从历史唯物主义原则出发,探讨了社会存在、利益机制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系等,既有系统的学理性认识,又有操作性对策探讨,整体上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新视野、新观点。
——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刘林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