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文化自觉之路:网络社会治理的实践与思考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138275
  • 作      者:
    陈华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文化自觉之路:网络社会治理的实践与思考》采用历史研究、案例研究、分析归纳、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将中国互联网治理的相关要素与互联网的独特属性,与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中国特色的互联网发展道路相联系,描述了中国互联网的技术发展趋势,论述了文化自觉的理论脉络,梳理了治理思想的演进过程,用大量的案例和具体事例呈现了丰富多彩的行业实践,开展了中外比较研究。探索了促进网络良性发展,实现互联网有效治理的路径和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文化自觉之路:网络社会治理的实践与思考》:
  一、没有“新闻记者证”的网络记者
  根据《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第五条的界定,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共分为三类:(1)新闻单位设立的登载超出本单位已刊登播发的新闻信息、提供时政类电子公告服务、向公众发送时政类通讯信息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2)非新闻单位设立的转载新闻信息、提供时政类电子公告服务、向公众发送时政类通讯信息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3)新闻单位设立的登载本单位已刊登播发的新闻信息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这三类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中,第一和第三类均为新闻单位,区别只在于登载的内容是否超出了本单位已经刊登播发的新闻信息;第二类则不同,强调了“非”新闻单位,更强调了“转载”新闻信息而不是“登载”。从单位属性而言,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实则只有两类,即新闻单位和非新闻单位;与之相对应,俗称的网络媒体,实则也是和新闻机构构成了一对矛盾体。是否能自采,有没有“新闻记者”,是两者间的本质区别。近年来,在诸多的实践中,网络媒体的传统新闻媒体属性不断展现,非新闻单位的新闻单位特质不断呈现,但无论作为网络媒体的新闻单位,还是非新闻单位的网络媒体,其从业者的职业地位也经历了由模糊到清晰,由尴尬到正规的过程。
  对“新闻机构”和“新闻记者”的定义,可以从《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令第44号,2009年7月10日新闻出版总署第2次署务会议通过,2009年10月15日起施行。)第四条中找到依据,本办法所称新闻记者,是指新闻机构编制内或者经正式聘用,专职从事新闻采编岗位工作,并持有新闻记者证的采编人员。本办法所称新闻机构,是指经国家有关行政部门依法批准设立的境内报纸出版单位、新闻性期刊出版单位、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新闻电影制片厂等具有新闻采编业务的单位。其中,报纸、新闻性期刊出版单位由国务院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认定;广播、电影、电视新闻机构的认定,以国务院广播电影电视行政部门的有关批准文件为依据。
  根据这样的定义,不但非新闻单位主办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不是新闻机构,不能有新闻记者;新闻单位主办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新闻机构,也是不能有新闻记者的。从2009年2月25日起,新闻出版总署在全国统一换发新版记者证,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负责人在回答人民网传媒频道记者关于“近年来网络新闻传播速度、效率不断提高,在新闻信息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什么商业网站没有资格申领记者证?国外的情况如何?”的提问时,进一步明确了:商业网站没有新闻采访权,“网络记者”都是非法。“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在中国的全面普及,中国网民已达到3.84亿人,数量居世界各国之首,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网络技术的进一步普及,中国网民的数量还将有很大的提高空间,网络已经成为而且将更加成为新闻信息的主要传播渠道。我们也非常重视研究新闻的网络传播问题,为扶持我国重点媒体进一步扩大网络传播,我们支持国家重点媒体所办的新闻网站依托传统媒体申领新闻记者证,开展新闻采编工作,扩大国家的新闻传播能力。也就是说,如果条件具备,人民网、新华网等国家重点新闻网站可以依托其传统媒体申领新闻记者证。而商业网站不是新闻单位,由于其没有合法采访和首发新闻的资质,经批准的也只有转发新闻的职能,没有自采新闻职能,因此这类网站一律不发放新闻记者证,目前,群众举报的所谓‘网络记者’都是非法的。
  ……
展开
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一章 文化自觉与网络社会治理
第一节 当代中国的文化自觉
一、文化自觉的时代思考
二、文化自觉的深化历程
三、文化自觉的社会共识
第二节 网络社会治理实践中的文化自觉:以北京为例.
一、网络社会文化自觉的道路自信
二、网络社会文化自觉的理论自信
三、网络社会文化自觉的制度自信
第三节 网络社会治理的理论研究
一、网络社会治理的内涵与特征
二、民间力量发起的启蒙运动
三、行业实践凝炼的学术思考
四、覆盖全域的年度发展报告
五、多方力量共举的研究体制

第二章 舆论导向与网络社会治理
第一节 网络社会治理中的舆论导向与文化自觉
一、社会情绪的释放口
二、民意把握的采集器
三、理性决策的度量衡
四、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网络新闻宣传体系
一、“做新闻”的商业模式
二、没有“新闻记者证”的网络记者
三、初步形成的“互联网舆论宣传体系”
第三节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一、一个方向:“经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
二、二次强化:“国新办”、“国信办”
三、三轮建设:“网络处”、“网管办”、“网信办”
第四节 边缘到主流
一、地位提升:“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网络宣传队伍”
二、用户选择:新浪微博一家独大
三、主流面貌:一次水到渠成的链接
第五节 新时期加强网络舆论导向l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舆情热点的议题设置力
二、强化主流媒体的网络传播力
三、营造网络环境的人文关怀力
四、培育意见领袖的主流号召力
五、健全网络文化的法律规制力
六、探索技术应用的创新驱动力

第三章 社会责任与网络社会治理
第一节 网络社会治理中的社会责任与文化自觉
一、四两拨千斤:强调社会责任推动网络社会治理
二、润物细无声:依靠文化自觉落实网络社会责任
第二节 互联网企业的社会责任
一、形成的过程
二、有代表性的自律公约
三、行业自律的法律保障
第三节 互联网企业社会责任缺失之害
一、盗版行为猖獗
二、钓鱼网站泛滥
三、低俗信息滋生
四、网络谣言如洪
第四节 互联网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一、版权保护的社会责任:搜狐中国网络视频反盗版联盟
二、信息共享的社会责任:“简单可依赖”的百度
三、慈善公益的社会责任:腾讯“最受尊敬的互联网企业”
四、以人为本的社会责任:网易“网聚人的力量”
五、市场经营的社会责任:阿里巴巴“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第五节 互联网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途径
一、外化路径——行业自律组织
二、内化渠道——网站“自律专员”
三、固化方式——互联网“纪念日”

第四章 法治建设与网络社会治理
第一节 网络社会治理中的法治建设与文化自觉
一、文化自觉决定法治建设
二、法治建设促进文化自觉
第二节 中国互联网立法基本情况
一、立法的现状
二、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的法治实践
一、从所有制开始的突破
二、《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的基本特点
三、《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的地方实践:以北京为例
第四节 网络真实身份管理的法治实践
一、中国网络真实身份管理的发展进程
二、中国网络真实身份管理的社会争论与操作难度
三、中国网络真实身份管理的制度分析
第五节 完善中国网络社会法治建设的建议
一、顶层设计与公众参与
二、明确重点与扩大保护
三、政府责任与个人责任

第五章 市场规律与网络社会治理
第一节 网络社会治理中的市场规律与文化自觉
一、文化自觉召唤市场规律
二、市场规律催生文化自觉
第二节 “越过长城走向世界”
一、“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有多远——向北1500米”
二、外资之惑
三、向世界说明中国
第三节 新浪上市和人民网模式
一、新浪上市:“世界在你眼中”
二、人民网模式:“权威、实力、源自人民”
三、其他新闻网站的实践
第四节 市场化道路新趋势及风险
一、市场化新战略
二、市场化新趋向
三、市场化新挑战
第五节 市场化条件下加强中国网络社会治理的建议
一、网络治理外包
二、财税政策引导
三、个体经济奖励

第六章 群众路线与网络社会治理
第一节 网络社会治理中的群众路线与文化自觉
一、群众路线教育顺应文化自觉的历史要求
二、文化自觉贯穿于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始终
第二节 网络社会治理实践群众路线的意义
一、网络社会的人民主体思想
二、网络社会治理实践群众路线的意义
第三节 网络社会群众路线的实践探索
一、从“新华体”到“微博体”
二、从“枫桥经验”到“镇江经验”
三、从“群防群治”到“朝阳实践”
第四节 网聚正能量共筑中国梦
一、时代主题
二、现实需求
三、实现路径
结语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