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发展规划咨询理论方法和实践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8200290
  • 作      者:
    中国工程咨询协会[著]
  • 出 版 社 :
    中国计划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发展规划咨询理论方法和实践》是国内第一部系统介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咨询理论和方法的专著,突出完整性、可靠性和实用性。全书共分九章,分别是:发展规划概述、发展规划咨询相关理论、发展规划咨询方法、总体规划编制、专项规划编制、区域规划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发展规划评估、发展规划实施与管理。
  《发展规划咨询理论方法和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法与应用相结合,有关方面负责人、专家、学者对《发展规划咨询理论方法和实践》编写给予了精心指导,认为《发展规划咨询理论方法和实践》可作为工程咨询单位必备教材,也可作为政府有关部门规划工作参考用书。同时,《发展规划咨询理论方法和实践》将基础知识普及和延伸知识介绍相结合,面上问题总结和重点问题探索相结合,又具有一定的研究特色,还可为相关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开展教学、科研活动提供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三节 区域发展理论
  一、区位理论
  (一)农业区位论
  19世纪初,德国经济学家杜能从区域地租出发,探索因地价不同而引起的农业分带现象,创立了农业区位理论,奠定了区域经济理论的基础。
  杜能根据长期经营农场的经验,提出农业区位的理论模式,即在中心城市周围,在自然、交通、技术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不同地方对中心城市距离远近所带来的运费差,决定不同地方农产品纯收益即“经济地租”的大小。按这种方式,形成以城市为中心,由内向外呈同心圆状的6个农业地带:第一圈称自由农业地带,生产易腐的蔬菜及鲜奶等食品;第二圈为林业带,为城市提供烧柴及木料;第三至五圈都是以生产谷物为主,但集约化程度逐渐降低的农耕带;第六圈为粗放畜牧业带,最外侧为未耕的荒野。也就是说,以城市为中心,由内向外呈同心圆状分布的农业地带,因其与中心城市的距离不同而引起生产基础和利润收入的地区差异。
  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阐明了市场距离对于农业生产集约程度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即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和农业土地经营集约化程度,不仅取决于土地的天然特性,而且依赖于其经济状况,其中特别取决于它与农产品消费地(市场)的距离。这一理论的深远意义,在于确立了对于农业地理学和农og学都很重要的基本范畴,即土地利用方式的区位存在着客观规律性和优势区位的相对性。
  (二)工业区位论
  1909年,韦伯出版《工业区位论》,提出区位因素是决定工业分布于特定地点的主要因素,主要是成本的节约以及由此形成的对工业企业的吸引力,成为影响工业布局的重要因素。这就是工业区位理论,主要分析了工业区位选择的三个指向:
  运输成本指向,即不考虑劳动力成本和聚集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工业区位就是由运输成本高低决定的,运输成本会将工业企业吸引到运输成本最低的地点上去,运输成本最低的地点即为工业的合理区位。
  劳动力成本指向,即劳动力成本的地理差异也影响着工业区位,当在新地点劳动力成本可以产生的节约大于为此增加的运输成本的情况下,有可能使由运输成本决定的工业区位发生变化。
  聚集(分散)指向,即由聚集(分散)因素导致的成本节约也可能引起工业区位的改变。聚集分为低级聚集和高级聚集。低级聚集是通过企业扩张使工业集中化,即企业通过自身规模的扩大而发生的聚集,这种聚集引起的成本节约来自于规模经济;高级聚集是指许多企业的空间集中,这种聚集可以通过企业间分工协作、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市场的完善以及共用基础设施而使企业生产成本降低。
  韦伯的工业区位论的主要贡献在于他提出了决定工业区位的最小成本原理,揭示了工业区位形成的基本动力在于经济利益——成本的节约以及由此产生的对工业的吸引力,这一原理至今对研究产业的空间分布仍有重要意义。
  (三)中心地理论
  1933年,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通过对城市分布的实际状况进行分析,指出一定区域内的中心地在职能、规模和空间形态分布上具有一定规律性,提出中心地理论。
  克里斯泰勒认为,集聚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趋势之一,区域集聚的结果是结节中心——中心地的出现。所谓中心地是指一定地域社会的中心,通常是一个城镇,这个城镇通过提供商品或服务控制这个区域。中心地的重要性不同,可划作不同等级。高级的中心地提供大量的和高级的商品和服务,而低级的中心地则只能提供少量的、低级的商品和服务。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发展规划概述
第一节 发展规划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 发展规划的功能与内容
第三节 我国发展规划体系
第四节 国内发展规划演变过程
第五节 国外发展规划概况

第二章 发展规划咨询相关理论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
第二节 现代化理论
第三节 区域发展理论
第四节 经济发展理论
第五节 社会发展理论
第六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三章 发展规划咨询的常用方法
第一节 发展规划咨询方法的渊源与选取
第二节 社会调查方法
第三节 专家咨询方法
第四节 利益相关者参与方法
第五节 定量分析方法
第六节 空间分析方法

第四章 总体规划编制
第一节 总体规划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 总体规划的地位与任务
第三节 总体规划的基础条件分析
第四节 总体规划中的总体思路
第五节 总体规划中的主要任务

第五章 专项规划编制
第一节 专项规划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 专项规划的演变与地位
第三节 专项规划的主要内容与编制要求
第四节 专项规划典型案例评析

第六章 区域规划编制
第一节 区域规划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 区域规划的地位、作用与任务
第三节 区域规划的编制要求与主要内容
第四节 区域规划典型案例评析

第七章 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
第一节 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 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地位与任务
第三节 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主体功能区划分
第五节 案例评析

第八章 发展规划评估
第一节 发展规划评估概述
第二节 发展规划评估的组织实施
第三节 发展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
第四节 发展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第五节 发展规划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
第九章 发展规划实施与管理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