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罗马玻璃改变生活的伟大实践——渗透力
比较希腊的理想主义,罗马人更加注重实用、实际和实效。罗马帝国军事力量的崛起和长达5个世纪的政治统治,使帝国境内的经济贸易和文化艺术达到长期稳定的发展,玻璃产业、玻璃贸易和玻璃艺术同样得以迅猛发展。吹玻璃法的发明、盛行和制造成本的暴跌,使玻璃产业从皇室贵族垄断的手工艺作坊转向都市化、实用化、生活化乃至国际化的私营企业。罗马玻璃随着制造技术的革新、制造品种的拓展和制造成本的降低,在不到一个世纪已经渗透到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玻璃改变生活样式的伟大实践是罗马人对世界的又一重大贡献。
罗马帝国最为强盛时期(1_2世纪左右)的疆域东西长达4000公里,南北距离3’700公里。帝国所辖范围内的人口约6000万人,其中首都罗马就有百万人之多。与罗马城相比,庞贝只是一座人口不到1万人的中小型城市。果物的栽培和葡萄酒的酿造使该城的经济、文化颇为发达,不幸的是这座拥有市政厅、神殿、商场、公共建筑等设施的都市,曾在公元62年遭到地震的破坏而毁于一旦,仅仅间隔了17年,庞贝再次受到了毁灭性的灾难而彻底匿迹于地表之下。公元79年8月24日,庞贝城北侧10公里处的维苏威山突然发生了一场规模巨大的火山喷发,从火山口喷出的岩浆、灰尘、砾石和使人窒息的瓦斯气体等物质直冲云霄,随即降落地面并向东南侧的庞贝城压来。火山喷发伴随着地震,3天之内将整个庞贝城及其未能逃出的2000多市民掩埋在4米厚的火山灰石之下。在以后的几个世纪中,多次火山喷发使覆盖在庞贝城上的火山灰厚度达到了6米左右。1748年,开始了对庞贝城的发掘。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起,具有组织的综合性考古发掘工作正式铺开,直至今日以保存、修复和观光为宗旨的发掘工作仍在继续进行,使约有五分之四的罗马时代的庞贝城重见了天日。展现在现代人眼里的是庞贝城内的扇形剧场、音乐厅、圆形竞技厅、公共浴场、公共广场、伊西斯神殿、悲剧诗人的家、大喷水的家、小喷水的家等建筑和大量的壁画、文物及雕塑。从出土文物中可看到有大量的玻璃制品,在壁画中也有很多描绘有透明玻璃器皿的图案。庞贝只是当时罗马帝国的一个小城,尚且拥有如此众多的玻璃制品,可见整个罗马对玻璃的需求将会巨大到如何。犹如今天的电脑或手机,透明而廉价的玻璃一旦被发明、被认可和被利用时,它会迅速被社会所接受、普及及依赖,从而改变人们的生活样式乃至改变人们对玻璃世界认识的观念。
古罗马大科学家、作家普林尼(公元23年至79年8月24日)在维苏威火山喷发的当天,为安抚惊恐万状的百姓而不幸死于火山喷出的毒气中。他写了七部作品,现仅存《博物志》(作于公元77年)一书:共37卷,涉及大量的自然科学。《博物志》36卷第66项中记载的罗马玻璃种类有:容器、装饰品、医疗器具、玩具、照明器材、建筑材料等等。根据现在的考古发现,罗马玻璃可分为134种类:公元1世纪的79种、公元2世纪的15种、公元3世纪的10种和公元4世纪的30种。这些数据只是根据科学的考古发掘和有明确出土地点的资料来统计的,当时实际的玻璃品种应该远远超出这些种类。尽管如此,依然可以看到在吹玻璃法发明的一个世纪内,玻璃品种得到了爆炸性的增加,玻璃工房从叙利亚沿海和埃及亚历山大迅速蔓延到欧洲的大部分地区,玻璃制品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罗马玻璃以前的器型主要有玻璃块、玻璃棒、玻璃珠(包括人脸珠等)、玻璃项链、小型容器(瓶、壶、碗、杯、盘等)、鱼型容器、贝型容器、人物雕塑和装饰饰件等,用途主要为化妆用容器、实用容器、人物雕像、装饰用品或配件等。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