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第12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55792
  • 作      者:
    黄卫平,汪永成主编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第12辑)》是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主编的系列学术出版物,在海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研讨中国社会政治改革、发展与变迁的重要学术平台。《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关注中国政治发展中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理论问题和具有重大理论意义的现实问题,尤其是建立在广泛实证基础上的理论研究成果。
  《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第12辑)》每年出版2辑,每年5月底和9月底为截稿日期。来稿经匿名评审确定是否采用,一经录用,我们将及时通知作者,并支付优厚稿酬。
展开
内容介绍
  《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第12辑)》立足于急剧转型的中国社会,从执政党建设、政治民主实践、地方政府创新、公共组织改革、底层政治发展、台湾政治变迁等六个专题,勾勒了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形态。具体篇目包括执政党的角色转变、多党合作的政治资源、协商民主的中国形态、地方政府创新的类型与个案、行政组织的绩效评估、廉政建设与干部选拔、社区选举与社会抗争等。本辑报告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思想性和创新性,有助于阅读者把握中国社会政治发展变化的生动脉搏。
展开
精彩书摘
  尽管“各民主党派是不是政党”在一些人中间还有争议,但从执政党的角度确认民主党派是“政党”、是“参政党”的问题,则早已解决。现在需要的是,在实践中增强各民主党派的“政党”特征,使之有别于“经济组织”、“文化团体”或工、青、妇等社会组织,真正发挥其“政党”——“参政党”的功能,从而有利于有效开发多党合作的政治资源与制度资源,也有利于充分发挥爱国统一战线的“法宝”作用。
  为此,首先需要进一步明晰民主党派各自的社会基础。
  凡是政党,总代表着一定的阶级、阶层,并以这些阶级、阶层为自己的社会基础,总要表达与实现这些阶级、阶层的利益,为这些阶级、阶层服务。这可以说是政党的一项基本特征。一个政党有了特定的社会基础,就有了“根”,就有了“原动力”。而不同的政党则应当拥有各自不同的社会基础,这才能构成政治舞台上各具特色各显功能的“多党”。我国的各民主党派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与新中国成立之初,各有其具体的社会基础。但从总体上看,它们基本上都是以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为自己的社会基础的,较之中国共产党以工农为阶级基础与社会基础,则有着明显的独特性与差异性。同时,中国的国情特点又决定了代表不同社会基础的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在一些重大问题(如国家建设、社会发展)上又存在着一致性。新中国成立后之所以能顺利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能切实开展多党合作的实践,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上述那种差异性与一致性的并存。因为社会基础的差异,才会导致多个不同政党的存在,才会有“多党”间的合作;因为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的一致性,所以“多党”间才有可能达成“合作”。一句话,有同有异、求同存异,才有“多党合作”。
  1956年后,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各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而与中国共产党之间的差异性明显缩小,一致性明显增大。甚至可以说,作为民主党派新的社会基础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尤其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本当就该属于中共的阶级基础与社会基础。这样,民主党派与中共的社会基础(阶级基础)便趋于同质,有“同”而近乎无“异”。或者说,民主党派已经不再拥有有别于中共的独特的社会基础。
  ……
展开
目录
执政党建设
社会大转型与中国共产党的角色转换
中苏俄政治改革战略的比较分析
——政治主导权和改革战略的相互作用
中层设计与中国的改革
组织制度化: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活动和中国政治发展初探
权力监督和制约的党内处理方式
——以新加坡2012年议员绯闻为例

政治民主实践
试论有效开发多党合作的政治资源与制度资源
基层“本土化”协商民主的逻辑演进及现代性内涵
人民政协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的政治学解读
2012-2013年上海人大代表间接选举观察报告
——基于前六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
获奖项目的定量研究

地方政府创新
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类型与趋势( 2000 - 2012)
——基于前六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获奖项目的定量研究
地方治理的”双轨共治“趋势
——基于地方政府创新的初步观察
大部制改革中的自我建构与改革误区

公共组织改革
制度设计与中国反腐败
——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与党政领导干部
选拔任用制为例
谁是平衡发展最好的政府
——对全国336个地区的绩效评估
当代中国行政机构升格现象研究
选拔制下干部年轻化的挑战与极限
——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委员会平均年龄变化为例

底层政治发展
制造确定性:中国城市社区选举中的违规操作现象分析
私人治理
——以豫东城郊L村为个案
当代中国社会抗争的发展及其治理

台湾政治变迁
公民意识、社会正义认知与政治参与
论两岸统一过渡期和平发展法律框架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