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1840-1949:1840-1949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136622
  • 作      者:
    方敏,董增刚,陈建堂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1840-1949)》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建树:第一,提出了“新民主主义民主”、“新民主主义民主思想”的概念,有助于我们比较准确地把握和梳理中国共产党人在近代提出的民主思想和理论。第二,建构起了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的基本内容体系,包括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发展演变的基本线索、历史时期划分以及各时期的主要内容。第三,对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上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个案研究,既有深化现有研究的努力,也不乏拓荒性质的尝试。第四,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如:应该明确树立起对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的整体认识观念,将五四前后中国民主思想的发展历史联结起来看待。中国近代民主思想是从国外引进的,同时又是外来民主思想中国化的结果,新民主主义民主思想如此,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也是如此。新民主主义民主思想和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并行发展是五四后中国民主思想发展的基本格局,二者之间存在着既互相斗争又互为盟友的关系,等等。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三、影响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发展的两大因素
  影响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发展的因素有很多,特别值得注意的有两个:
  (一)中国近代社会的变革运动
  中国近代社会变革运动的基本内容和特点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反对外来侵略以求中国的民族独立;反对封建专制以求中国的政治民主化。从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发展演变的基本历程来看,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每一步重大发展、每一次重大变化,都离不开当时的重大社会变革运动的推动,都体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民主化的要求。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就是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性质的戊戌维新运动中产生的,保国保种和要求“兴民权”是维新派民主思想的主要内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和民主共和思想是在辛亥革命的准备与开展过程中产生的,“排满”和“建立民国”成为这时期民主思想的基本特点。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是在孙中山不断进行维护共和民主的斗争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蓬勃兴起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反帝反封建和要求实行革命的、普遍的、直接的民权,成为新三民主义的重要内容。新民主主义民主思想是在国共合作共同进行国民革命的过程中形成的,联合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共同进行民主革命,建设一个“真正民主共和国”成为当时中国共产党人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新民主主义民主思想、自由主义民主思想都是在抗日战争中逐渐走向成熟和实现升华的,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建立一个各阶级各党派合作的民主国家,成为共产党人和自由主义者共同的要求,“联合政府”、政协五项协议等一度构建起了战后国家民主建设的蓝图。中国人对民主的最后抉择则是在与国民党专制势力进行最后的决战中作出的。很显然,中国近代社会变革运动的推动是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深受中国近代社会变革运动的影响,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形成了一些不同于西方民主思想的特点,比较突出的有三点:(1)中国人在学习国外民主的过程中,首先接受和强调的是其具体的政治制度,而对这种政治制度赖以形成和存在的人权思想和自由精神等相对关注不够。由此,中国民主思想的内容重在民主制度层面的思想,思想层面的内容不如国外民主思想那样与制度层面的内容处于相对平衡的地位。(2)中国人在把民主作为理想的同时,也把民主视为挽救民族危机、反对专制统治、动员社会力量以进行变革运动的重要手段。孙中山把三民主义称为“救国主义”,共产党人称‘‘民主是抗日的保证”,自由主义者称“实施宪政是加速促成抗战胜利建国成功的一个重要步骤”等,都是如此。由于近代中国始终未有民主的充分实践,中国人对民主理想的认识主要仍停留在期盼和构想的程度上。这就导致了一个结果,对民主的探讨在比较大的程度上是从工具民主的角度来进行的,作为工具民主的内容比较丰富。(3)与以上两个特点相联系,由于中国人的民主思想深受社会变革运动的影响,中国民主思想的内容重在制度层面,中国人认识的民主具有一定程度的工具民主的性质,这导致了民主思想中的功利性内容比较丰富,精神性、价值性的内容较为欠缺,因此,民主思想的内容经常随历史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缺乏相对的稳定性、长期性。
  (二)国外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并不是直接从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中孕育出来的,它是在国外民主思想传人中国后形成的。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还陆续不断地从国外民主思想那里吸收思想养料。国外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形成及以后的发展演变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
展开
目录
绪论
一、什么是民主?
二、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发展的历史轨迹
三、影响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发展的两大因素
四、几点说明
第一章  初识民主:民主思想的酝酿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民主”思想
一、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
二、对君主专制的批判
第二节  朦胧的民主气息
一、改革声音中的民主气息
二、“天国”梦想中的新意识
第二章  “君民共主”:民主思想的萌芽
第一节  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的初步传播
一、在华外人对民主思想的传播
二、中国人对民主思想的传播
第二节  初步的民主意识
一、“君民共主”
二、开议院
三、批判君主专制
第三章  “兴民权”:民主思想的产生
第一节  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
一、在华外人对民主思想的传播
二、维新派对民主思想的传播
第二节  维新派的民主思想
一、批判君主专制
二、进化论与民主思想
三、“民权”理念
四、君主立宪
五、社会民主改革
第四章  立宪与共和:民主思想的初步发展与早期分野
第一节  西方民主思想的广泛传播
一、传播民主思想的社会群体不断扩大
二、宣传民主的报刊书籍不断增多
三、对西方民主思想的介绍更加深入和系统
第二节  立宪派的君主立宪思想
一、立宪派民主思想概要
二、康有为的“大同社会”
三、梁启超的民权学说和“开明专制论”
四、严复的“民约”观
第三节  革命派的民主共和思想
一、革命派民主思想概要
二、革命派与立宪派的论战
三、孙中山的民权主义
四、章  太炎的“第三种”政体
五、邹容的《革命军》
六、宋教仁的议会政治思想
第五章  新的民主:民主思想发展的新趋向
第一节  “五四”时期外来民主思想的传播
一、西方古典民主主义
二、新自由主义
三、早期社会民主主义
四、马克思主义的民主思想
第二节  自由主义的勃兴
一、“人”的发现与个人主义的昂扬
二、对社会的关注与民主内涵的扩展
三、“劳工神圣”与民主的平民化
四、民主政治建设的新探索
第三节  孙中山等人对民主的新追求
一、五权宪法思想的形成
二、训政思想的形成
三、坚持革命但不放弃改良
第四节  无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产生
一、无产阶级民主观念的产生
二、无产阶级专政观念的产生
三、李大钊的无产阶级民主观
第六章  多元的民主:民主思想发展的三种路向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民主思想的初步形成
一、“真正民主共和国”
二、围绕上海市民政权的探索
第二节  孙中山对民权主义的新阐释
一、对自由、平等的独特认识
二、新民权主义
三、以党治国
第三节  自由主义民主发展路向的形成
一、《努力周报》的民主思想
二、《现代评论》的民主思想
第七章  对立的民主:民主思想发展路向的重组与对立
第一节  共产党人的苏维埃民主思想
一、工农民主专政
二、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
三、人民的自由权利
第二节  自由主义者对人权与国民会议问题的关注
一、人权派的民主思想
二、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对国民会议问题的探讨
第三节  第三党的平民政权思想
一、主张平民的民主
二、主张平民政权“掌握在平民群众手里”
三、主张平民政权实行议行合一制
四、实行职业代表制
五、主张中央与地方分权并缩小中央权限
六、把组织平民、召开国民会议看作是建立平民政权的重要途径
七、平民政权的基本政策
第八章  抗日的民主:民主思想的调整
第一节  共产党人新的“民主共和国”方案
一、“苏维埃人民共和国”
二、“民主共和国”
第二节  自由主义者对民主、宪政的呼吁和讨论
一、宪政的呼吁
二、围绕国民党制宪的讨论
三、民主与独裁的讨论
四、“修正的民主政治”
五、《独立评论》的民主思想
第九章  中国化的民主:民主思想的融会与升华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民主思想的成熟
一、共产党人对民主内涵认识的深化
二、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三、新民主主义的民主制度
四、民主集中制
第二节  自由主义宪政思潮的活跃
一、自由主义者对民主内涵认识的深化
二、宪政思潮的活跃
三、《宪政》月刊的民主思想
四、《民宪》的民主思想
第十章  人民民主专政:民主路向的最后抉择
第一节  从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到人民民主专政
一、联合政府
二、人民民主专政
第二节  “政协路线”的流产与自由主义理想的破灭
一、民盟“中国型的民主”
二、政协协议的民主建国方案
三、自由主义的绝唱
四、政治分化与自由主义理想的破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显示部分信息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